錢兵
[摘要]目的探討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以供臨床參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從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中選取68例,通過動態(tài)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3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探究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差異性。結果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幾率,可應用推廣。
[關鍵詞]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主要是臨床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疾病,這種疾病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動脈硬化等情況所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發(fā)生一系列的不良癥狀,如眩暈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針對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探究治療效果的差異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中選取68例作為研究對象,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均知情同意作為研究對象,且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68例患者均符合臨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標準,即惡心、嘔吐、眩暈、眼球震顫等癥狀,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CT或MRI診斷后確診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
之后通過動態(tài)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兩組,以3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為一組進行研究。
對照組3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所占比例為20:14,年齡62~88歲,平均(69.5±2.6)歲,該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3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所占比例為21:13,年齡63~90歲,平均(70.1±2.7)歲,該組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
將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即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黑龍江烏蘇里江制藥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H20044881,每天1次,每次10mg)、倍他司汀片(每天3次,每次6~12mg)。
觀察組: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即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200μg(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23)與生理鹽水500mL(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S10870001)相混合,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次數(shù)為每天1次,每次靜脈滴注時間為2~3h之間。
1.3觀察指標
觀察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后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指標,其中,顯效表示經(jīng)治療,患者的暈眩癥狀明顯消失;有效表示經(jīng)治療,患者的暈眩癥狀逐漸消失;無效表示經(jīng)治療,患者的暈眩癥狀并未消失,與治療前相同或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差異性。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
針對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實施不同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效果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經(jīng)不同方法治療后,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結果明顯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發(fā)生了血供障礙,從而導致患者的腦干等組織的功能出現(xiàn)了損傷,臨床癥狀一般為眩暈等,會給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帶來不小的影響,因此,臨床一般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需要采用較佳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從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主要針對6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實施不同方法進行治療,探究治療效果的差異性。
相關資料還表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的病因很多,但是臨床上患者以腦動脈出現(xiàn)微栓塞或者是腦動脈發(fā)生痙攣的病因較多,從而引發(f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其次發(fā)生疾病還可能是因為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造成患者出現(xiàn)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臨床表示,患者在發(fā)生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后,會出現(xiàn)暈眩、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還伴有耳鳴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還有可能導致患者的病情逐漸加重,因此,當患者患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時,需要立即進行治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不僅能夠較好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的預后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的結果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早期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一般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即阿司匹林腸溶片、倍他司汀片等,這兩種藥物是臨床常規(guī)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疾病的藥物,盡管可以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然而治療效果并不佳,并不能夠完全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在使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后,還很有可能會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反應,不僅給后續(xù)治療帶來了影響,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常規(guī)用藥一般與其他方法進行聯(lián)用,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臨床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逐漸應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前列地爾是存在于患者自身體內(nèi)的一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藥理作用較多,通過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降低外周阻力,還能夠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及活化,進一步的降低患者血液的黏度,逐漸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進一步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
前列地爾注射液同時還是一種前列腺素,其可以選擇性的在患者的病變位置進行有效改善,增加患者末梢神經(jīng)的供血供養(yǎng)情況,還能夠有效擴張血管的平滑肌以及血管痙攣。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能夠防止患者出現(xiàn)血栓情況,還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紅細胞情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障礙,從而進一步的保護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保持患者血管壁的完整性,從而促進治療效果。
李薇等學者研究中表明,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另外,還能夠通過前列地爾注射液的治療從而擴張患者的血管,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況,從而對患者的心臟等全身動靜脈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張,從而呈現(xiàn)出比較良好的血液動力學反應,提高治療效果。根據(jù)資料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1%,與本研究數(shù)據(jù)相似,因此,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暈眩的臨床癥狀,擴張患者的血管,增加患者椎基底動脈的血流量,從而增加腦干的供血以及供氧情況,可促進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較低,安全有效,可應用以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