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福榮
摘 要: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的傾聽,而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傾聽。其實,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學生發(fā)言,成為學生認真傾聽的典范,引領學生學習傾聽。傾聽學生發(fā)言能了解學生,把握新課學習起點;傾聽學生發(fā)言能準確評價學生,及時做出有效的引導;傾聽學生發(fā)言能夠點燃課堂中的“火花”,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傾聽學生發(fā)言是對學生的人格尊重,更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關鍵詞: 傾聽 把握起點 及時引導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營造和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有這樣一些表現(xiàn):一是“聽而不聞”,對學生的發(fā)言漠然處之,生怕學生的發(fā)言影響教學進度,繼續(xù)按教案預設的內容一講到底;二是“表面應對”,只做簡單肯定或否定,“是的……對對對……”“你簡直是異想天開”;有時甚至未置可否,轉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發(fā)言的得失無從評價,更不用說發(fā)現(xiàn)其中閃光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的火花;三是“求索謎底”,問題一提出,學生匆匆發(fā)言,教師一聽與標準答案不同,“不對,下一個……”有時連問幾個沒有結果,教師只好把謎底和盤托出……
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責任。善于捕捉來自學生的哪怕極其微弱的信號,并給予足夠重視和恰當處理,使教學活動更和諧、愉快、有效。教育家卡耐基說:“做個聽眾往往比做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孩子講話,是我們給予他們的最大尊重、呵護和贊美?!苯處熤挥性谡n堂上實現(xiàn)真正的傾聽,才能喚起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使生命與生命呼應和交融。如何有效傾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經過長期實踐,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傾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一、傾聽——了解學生,把握起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币簿褪钦f數(shù)學教學要把握適當?shù)慕虒W起點。建構主義學生觀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的。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而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梢妼W生原有知識和經驗,教師備課時應該給予考慮,但不全面,所以備課伊始,教師還應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從而引發(fā)思考、猜測并表述。在學生充分利用舊知表述意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傾聽,并從中獲取學生對今天所要討論內容的已有了解等,隨即預設新探索的起點。
例如,教學“計算器”一課時,因為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有可能知道怎樣開機、關機,認識數(shù)字鍵、運算符號鍵、顯示屏,會板書按鍵的程序框圖等,所以教師組織活動開展時應首先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對它的了解。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從中獲取信息,并根據(jù)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確定探索的新起點和活動重點。
二、傾聽——捕捉錯誤,及時引導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從主宰課堂的地位上“退”了下來,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有善于關注學生、傾聽學生,才能機智地從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想法出發(fā),進行引導點撥,抓住錯誤延伸,誘發(fā)思維,開啟心智,得出的結論會印象更深刻。
例如:教學“求小數(shù)的近似值”時有這樣一道題:把0.158精確到百分位。在備課時我壓根沒想到學生的思維會在這兒“擱淺”??蓪嶋H教學時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是這樣做的:0.158≈0.20。
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想的嗎?
生:保留兩位小數(shù)應看千分位。千分位是8,所以要向百分位進1,而百分位上是6,所以再向十分位進1。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很多學生面露疑惑)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對哪一位而言的?
生:要精確到那一位。
師:那其他數(shù)位在什么情況下才能進位?
生:滿十才進1。
師:現(xiàn)在,你們看這道題錯在哪里?
生:精確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數(shù),千分位上是8,就要向百分位上進1。百分位上是6,不要再向十分位進1了。
學生出現(xiàn)的差錯是真實、典型而鮮活的。剖析這一差錯,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被“連續(xù)進位”所困擾。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面對差錯,我沒有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之,而是讓他們說說想法,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熱忱地幫助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勝利的喜悅。
又如《面積是多少》教學片斷:
師:出示池塘平面圖,要求:先把池塘面上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分別涂上不同的顏色,數(shù)一數(shù)各有多少個,再算出池塘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不滿整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
不一會兒,有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同桌在玩,他不涂顏色?!庇谑抢蠋熥叩剿磉呡p輕地問:“你怎么不涂呀?”
生:老師我沒帶水彩筆,但是我做出答案了!
師:是嗎,你是怎么做的,說給我聽聽。
生:我把整格的打“√“,一邊打一邊數(shù)出整格有53個。然后我把半格的畫上“○”,一邊畫一邊數(shù)出半格的有36個。于是我列出算式:53+36÷2=71(平方米),對嗎?
師:這個方法真不錯!
例題中要求學生把整格的和不滿整格的用不同的顏色涂上,而這位學生因為忘記帶水彩筆,卻想出了簡單快捷的方法。教師不急于批評他的過錯,而是認真傾聽他的思路,讓學生的個性思維得以展現(xiàn)。
三、傾聽——點燃“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各有差異、各具個性,對于一些學習問題,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想法。因而在課堂中要讓孩子們暢所欲言,發(fā)表不同見解,甚至鼓勵他們“百家爭鳴”,而教師則要用心傾聽,聽其全部,不管是響亮的或是輕微的,正確的或是錯誤的,理直氣壯的或是膽怯的。孩子們的想法是豐富的、多彩的,當學生爭論時,教師應該始終認真地傾聽,并及時捕捉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回答,給予高度評價。另外,在學生爭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準備,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及時判斷爭論的焦點,并幫助學生仔細分辯別人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清晰性、復雜性、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而教師的教育智慧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生成。
例如:有位老師在執(zhí)教一年級下冊“統(tǒng)計”一課時,要求統(tǒng)計該班學生對毽子、羽毛球、足球這三項體育項目的喜愛人數(shù),并進行反饋:
師:同學們,觀察這張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喜歡足球的人數(shù)最多,有22人;
生2:我發(fā)現(xiàn)喜歡羽毛球的人數(shù)最少,只有2人……
師:如果你是體育委員,你會怎樣做?
生3:如果我是體育委員,我會從建材室拿出11個毽子,2只羽毛球,22個足球給同學們玩。
師:你真是一個負責的好班委!
到這里,此題分析結束了,教師準備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這時,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他說得不對,只要拿一個足球就夠了。
老師先是一愣,然后不動聲色地說:為什么?
小孩迷惑地說:我看世界杯比賽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每場比賽的對抗方正好就是22人,我們有22人喜歡踢球,不是正好可以分成2組進行比賽嗎?所以只要1個足球就夠了。
老師不禁為他豎起了大拇指:你想得真棒!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傾聽著學生的發(fā)言,并給予鼓勵,有效地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又如在一次公開教學活動中有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把兩個棱長5厘米的木塊粘合成一個長方體(如下圖),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生1:(5+5)×5×2+5×5×2+(5+5)×5×2=250(平方厘米)。
生2:5×5×6×2-5×5×2=250(平方厘米)。
生3:(5+5)×5×4+5×5×2=250(平方厘米)。
老師聽了這些學生的回答很滿意,準備進入下一題,這時學生小b站了起來:5×5×5×2=250(平方厘米)。
突然有個學生叫了起來:“不對,5×5×5求的是正方體的體積,再×2求的是體積和,不是求的表面積,老師,他混淆概念了!”沉寂片刻后,許多學生附和了起來。這時老師輕輕地對小b說:“別急,這種解法也許有你的道理,老師想聽聽你的想法。”說完老師取出兩個正方體模型,說:“同學們,別著急,我們把兩個正方體拼在一起,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b將兩個正方體拼成一起,數(shù)了數(shù)突然眼睛一亮,激動地說:“我不是求的體積和,你們看,拼成長方體后,其中一個正方體剩下5個面,第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5×5×5,這個式子不是表示求體積,另一個正方體和它是一樣的,所以再乘以2?!毙越說越清晰,講好后生怕別人不懂又將自己的思路完整地說了一遍,說完后大部分學生終于醒悟了過來,大家不禁一齊鼓起掌來。
師:受他的啟發(fā),大家還有其他解法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下子課上可熱鬧了,大家興趣盎然,通過拼圖、觀察、比較、討論,馬上又有了幾種解法。
生5:5×5×(5×2)=250(平方厘米)。
生6:(5×5×5)×2=250(平方厘米)。
生7:5×5×(6-1)×2=250(平方厘米)
……
這位老師由于認真并耐心地傾聽了學生的發(fā)言,有效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可以感受到小b解釋完時是多么自豪,其他學生的掌聲是多么發(fā)自內心。一個高層次的思辨過程就誕生了。正是基于此,其他學生又想到了不少方法,其后有些解法雖然貌似但非雷同,蘊藏著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四、傾聽——溝通感情,營造和諧
新課程改革下,不僅要改變教育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及和諧的氛圍下學習知識,促進自身發(fā)展?,F(xiàn)代教學論公認: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主線。情感這條主線在小學教學中尤其重要。小學生小則幾歲,大則十幾歲,正處于渴望關愛、渴望呵護、渴望親情的年齡階段?!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只有通過情感溝通,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溫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內心世界變得活潑、開朗,對學習充滿高度興趣,從而有效強化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傾聽學生的討論、“傾聽”學生的思考的過程就意味著一種接納:不是把學生作為學生接納,而是把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接納。這種接納表明了一種真誠的平等和尊重,這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只有當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在尊重的基礎上接納了他們,認真傾聽著他們,才會與教師建立更深一層的信賴和樂于交往的關系,同時使自己更充滿自信,真正感受到作為一個獨立生命而受人尊重、愛護的喜悅。一個真正的傾聽者會在深沉的靜默中堅持不懈地進入學生心靈深處傾聽他們的呼喊和需求。當學生的見解、行為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不能打斷、制止孩子的話語,更不能取笑孩子,把自己觀點強加于學生,而要從學生的內心深處捕捉到他們的情感體驗、知識能力的細微變化,鼓勵他“再想一想,再說一次”,用足夠的耐心包容孩子,不厭其煩地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多想多說,在不經意間巧妙地加以引導、給予糾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樹立自信、掌握知識。
總之,教師應傾聽學生的聲音,傾聽是一種尊重與寬容,是一種關愛與贊賞,也是一種對話與溝通。教師只有樂于傾聽、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才能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新課程標準中的“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等要求,才能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新課程需要教師的傾聽.小學數(shù)學教育,2007.9.
[2]靈性課堂與生命激情.福建教育,2006.
[3]顧泠沅.教學改革的行動與詮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