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靜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開羅宣言》與朝鮮獨立
褚靜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1910年,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朝鮮人民反對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朝鮮獨立運動的代表。中國國民政府資助朝鮮獨立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朝鮮獨立帶來新的機遇。1943年11月,羅斯??偨y(tǒng)、蔣介石委員長、丘吉爾首相在開羅舉行會議,發(fā)表聲明。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和獨立?!堕_羅宣言》是反法西斯同盟發(fā)表的最重要的國際文件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鮮半島南北分治。美軍在仁川登陸,建立軍政府。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對日和約》簽署,日本承認朝鮮獨立。
《開羅宣言》;朝鮮獨立;《舊金山對日和約》
關(guān)于《開羅宣言》與朝鮮獨立問題,中韓學者做了一些探討*該問題研究代表論文、著作有:曹振威:《論國民政府在開羅會議前后的援韓活動》、吳景平:《評美國政府對承認韓國臨時政府所持的態(tài)度》、章紅:《獨立、托管:美國對戰(zhàn)后朝鮮政治前途的擇定》,均收入石源華主編:《韓國獨立運動血史新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楊天石:《蔣介石與韓國獨立運動》,《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0年第4期;胡春惠:《蔣中正與韓國戰(zhàn)后復國》,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韓國研究二十年》(歷史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韓]樸明熙:《戰(zhàn)時聯(lián)合國首腦會談中的韓半島問題——從信托統(tǒng)治案到三八線劃定》,石源華主編:《韓國獨立運動研究新探——紀念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創(chuàng)建90周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邵毓麟:《使韓回憶錄——近代中韓關(guān)系史話》,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堕_羅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發(fā)表的最重要的國際宣言之一,是戰(zhàn)后實現(xiàn)朝鮮獨立的國際法依據(jù)。加強對《開羅宣言》與朝鮮獨立問題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弄清實現(xiàn)朝鮮戰(zhàn)后獨立的歷史脈絡。因此,筆者不惴淺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大量的歷史文本,來解讀《開羅宣言》與朝鮮獨立的關(guān)系*英文Korea可以翻譯成朝鮮或韓國。本文所指韓國與朝鮮意思相同,指整個朝鮮半島,包括其南部地區(qū)和北部地區(qū)。。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戰(zhàn)爭。1895年初,清軍戰(zhàn)敗,清政府求和。4月17日,李鴻章被迫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其主要內(nèi)容有:“第一款,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故凡有虧損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后全行廢止。第二款,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quán)并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一、下開劃界以內(nèi)之奉天省南邊地方。”“二、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三、澎湖列島?!?《馬關(guān)條約》,沈呂巡、馮明珠主編:《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10月,第184—185頁。
明清時期,朝鮮、越南、琉球都是與中國保持數(shù)百年朝貢關(guān)系的藩屬國,中國享有宗主權(quán)。宗主權(quán)并非完全主權(quán)。1885 年,《中法新約》簽訂,中國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quán)。1895年,《馬關(guān)條約》簽訂,中國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quán)。
1905年,朝鮮李氏王朝被迫與日本簽訂《日韓保護條約》。1910年,日本逼迫李氏王朝簽署《日韓合并條約》,廢除朝鮮國號,設立朝鮮總督府,實行軍事獨裁統(tǒng)治。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對此,清政府沒有承認。
朝鮮人民不畏強權(quán),具有反抗暴政的傳統(tǒng)。1919年3月1日,朝鮮民眾舉行起義,明確提出了朝鮮獨立的訴求。同年春,朝鮮抗日志士在上海組建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以“修改不平等條約”作為其外交政策。受限于《馬關(guān)條約》,國民政府不便公開提出收復臺灣。作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領(lǐng)導人,蔣介石對琉球、朝鮮、臺灣淪亡的經(jīng)過了然于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日軍侵占東北地區(qū),進逼華北,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
1938年4月1日,蔣介石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分析日本的侵華戰(zhàn)略,指出甲午之戰(zhàn),日本“侵占我們的臺灣和琉球;日俄戰(zhàn)后,吞并了朝鮮,侵奪我們旅順和大連,就已完成了他大陸政策的初步”,強調(diào)孫中山有“恢復高臺,鞏固中華”之志。認為“高麗(朝鮮)原來是我們的屬國,臺灣是我們中國的領(lǐng)土,在地勢上說,都是我們中國安危存亡所關(guān)的生命線”,宣示“以解放高麗、臺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蔣總裁在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講詞》,張瑞成編:《抗戰(zhàn)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頁。。此時,蔣介石提出解放臺灣、朝鮮的目標,提升朝鮮抗日獨立運動在中國對外戰(zhàn)略中的地位。
中朝兩國人民面對共同的死敵,反對日本侵略成為首要目標。1940年1月8日,重慶《大公報》發(fā)表社論《爭取東亞總解放》,指出“中日戰(zhàn)爭的起點在朝鮮,則其終點也須在朝鮮”,“我們要收復北方,要收復東北,要臺灣重回祖國,并且要解放朝鮮。朝鮮獨立了我們的抗戰(zhàn)才算到了底”*《爭取東亞總解放》,重慶《大公報》1940年1月8日,第2版。。其反映了一部分進步民主人士支持朝鮮獨立的立場。
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蔣介石從國家的整體戰(zhàn)略出發(fā),秘密扶助在華的韓國臨時政府,培養(yǎng)朝籍軍事人才,幫助他們建立武裝,促成朝鮮抗日團體的團結(jié),撥付專項經(jīng)費,解決朝鮮抗日志士的生活困難。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fā),日本發(fā)動對美國的太平洋戰(zhàn)爭。次日,中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發(fā)布《國民政府對日宣戰(zhàn)文》:“茲特正式對日宣戰(zhàn),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xié)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guān)系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國民政府對日宣戰(zhàn)文》,張瑞成編:《抗戰(zhàn)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第2—3頁。據(jù)此,中日過去所訂的條約當然廢棄,《馬關(guān)條約》對國民政府的束縛完全消失。
國民黨中央對朝鮮獨立運動的政策進行了重要調(diào)整,從抗戰(zhàn)初期的援助朝鮮抗日力量、支持中國抗戰(zhàn),逐漸轉(zhuǎn)移到強化朝鮮復國力量,爭取戰(zhàn)后朝鮮獨立。
駐重慶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希望國民政府盡早公開承認其合法性。1942年1月30日,臨時政府主席金九提出“關(guān)于承認韓國臨時政府之節(jié)略”,指出:“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四強之一,為世所公認,倘以領(lǐng)導東方各民族革命者之資格,重踐前言,率先承認韓國臨時政府,并提請同盟各國一致承認?!?《關(guān)于承認韓國臨時政府之節(jié)略》,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國民政府與韓國獨立運動史料》,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印,第565—567頁。蔣介石認為未到適當時機。
美國政府一些高層人士主張戰(zhàn)后對朝鮮實行托管,漸至獨立。1943年3月29日,外交部長宋子文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助理國務卿韋爾斯。韋爾斯在會談中明確表示:“朝鮮將在暫時的國際托管制下建立起一個獨立的國家,日本人必須被限制在他們自己的主要島嶼上,臺灣必須歸還給中國,至于戰(zhàn)前就是托治的太平洋諸島,為確保國際安全也應置于某種形式的國際托管制度下?!?The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the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Welles), Match 29, 1943,U.S. Dept of State, FRUS,1943(China).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7,p.845.美國政府希望中國政府接受該方案。
中國為追求公平與正義的國家,對周邊國家及地區(qū),沒有領(lǐng)土野心。1943年8月4日,外交部長宋子文在倫敦對新聞界發(fā)表談話:“中國期望于日本失敗后,收回東北與臺灣。朝鮮則應成為獨立國?!彼€指出:“中國但求收復失土,而決無領(lǐng)土野心,中國對越南及對亞洲東南部其他國家之關(guān)系,亦系以聯(lián)合國家一分子之地位出之?!?《外交部長宋子文在倫敦接見新聞界發(fā)表談話電文二則》,張瑞成編:《抗戰(zhàn)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第10頁。
國民政府公開向國際社會宣示,戰(zhàn)后支持朝鮮獨立,反對國際共管朝鮮。近代中國所遭受的侵略,與朝鮮被日本侵占相聯(lián)。為了不使歷史的悲劇重演,在朝鮮問題上,中國政府的立場十分明確,戰(zhàn)后一個獨立的、自由的、富強的朝鮮符合中國的戰(zhàn)略利益。
為協(xié)商反法西斯作戰(zhàn),1943年11月,蔣介石決定赴開羅參加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臨行前,軍事委員會參事室草擬了中方提案,包括:“六、日本應將以下所列歸還中國:(甲)旅順、大連(兩地一切公有財產(chǎn)及建設一并無價交與中國)。(乙)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無價交還中國)。(丙)臺灣及澎湖列島(兩地一切公有財產(chǎn)及建設一并無價交與中國)。(丁)琉球群島(或劃歸國際管理或劃為非武裝區(qū)域)。七、承認朝鮮獨立?!?高素蘭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55冊,臺北“國史館”2011年版,第400—403、471—473頁。中國政府的底線是收復臺灣等失地、朝鮮獨立,琉球可變通處理。
11月22日至26日,開羅會議召開。23日晚7時半,蔣介石、宋美齡赴羅斯??偨y(tǒng)晚宴。根據(jù)蔣介石日記,當晚所談主要內(nèi)容包括:“(三)談領(lǐng)土問題。日攫取中國之土地,如東北四省與臺灣、澎湖群島,應該歸還中國?!薄?七)朝鮮獨立問題。余為此事特別注重引起羅之重視,要求其贊助余之主張,使朝鮮人民達成獨立之目的?!薄?九)安南問題。余極端主張戰(zhàn)后由中美扶助其獨立,并要求英國贊成?!雹薷咚靥m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55冊,臺北“國史館”2011年版,第400—403、471—473頁。
根據(jù)《美國外交檔案》,23日晚蔣介石與羅斯福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有:關(guān)于收回中國失地,“蔣委員長和羅斯??偨y(tǒng)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土地,戰(zhàn)后必須歸還給中國,遼東半島和它的兩個港口旅順、大連必須包括在內(nèi)得到理解。羅斯??偨y(tǒng)提及琉球群島問題,并幾次詢問中國是否想要該群島,蔣委員長答稱,中國將很愿意同美國共同占領(lǐng)琉球,并根據(jù)國際組織的托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薄瓣P(guān)于朝鮮、印度支那、泰國和其他殖民地的未來地位,羅斯??偨y(tǒng)主張中國和美國應該達成共同的理解。同時,蔣委員長強調(diào)實現(xiàn)朝鮮獨立的必要。他主張在戰(zhàn)后中美應努力幫助印度支那獲得獨立,泰國應恢復獨立地位。羅斯??偨y(tǒng)表示同意?!?Roosevelt-Chiang Dinner Meeting, November 23, 1943,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1,pp.323—324.
從中美雙方的檔案可知,對于中國收復東北、臺灣等失地,羅斯福堅決支持。蔣介石堅決主張朝鮮獨立,羅斯福有所保留。對琉球,中美有共管的意向。
發(fā)表一份公報,闡明三大國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與宗旨,申明反擊日本,直至其投降,昭告世人,是開羅會議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11月24日,羅斯福總統(tǒng)的特別顧問霍普金斯草擬了開羅會議公報的第一稿,關(guān)于朝鮮的表述如下:“We are mindful of the treacherous enslavement of the people of Korea by Japan, and are determined that that country,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moment*本文正文中的黑體字均為作者所加,以突出其重要性。以下不再一一注明。after the downfall of Japan, shall become a free and independent country.”*Draft of Communique, November 24, 1943,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p.400—401;pp.402—403.(譯文:“日本潰敗后,于最短時期,吾人決定使朝鮮成為一自由與獨立之國家?!?承認朝鮮為一獨立國家,并于戰(zhàn)后最短時期獨立,是蔣介石的主張。
羅斯福將第一稿中“earliest possible”改為“proper”。經(jīng)過羅斯??偨y(tǒng)的審核,25日,霍普金斯對公報草稿做了修改,擬出了新稿,第二稿內(nèi)容包括:“The territory that Japan has so treacherously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and Formosa, will of course be return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of the conquered territory taken by violence and greed by the Japanese will be freed from their clutches. We are mindful of the treacherous enslavement of the people of Korea by Japan, and are determined that that country, at the proper moment after the downfall of Japan, shall become a free and independent country.”③Draft of Communique, November 24, 1943,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p.400—401;pp.402—403.(譯文:“日本由中國攫取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當然應歸還中國。凡系日本以武力或侵略野心所征服之土地,一概須使其脫離其掌握。日本對朝鮮人民之奴隸待遇,吾人初未忘懷。日本潰敗后,于適當時期,吾人決定使朝鮮成為一自由與獨立之國家?!?
與蔣介石的主張相比,羅斯福在戰(zhàn)后朝鮮何時獨立問題上有所保留,存在模糊空間,但承認朝鮮為一獨立國家。
25日12時多,王寵惠秘書長與霍布金斯討論會議公報草案,“告以我方對于交來之會議公報草案表示同意”?;舨冀鹚贡硎?,“美方之意,公報中最好聲明三國無領(lǐng)土之野心。對于此點,英方已表示贊成,不識中國方面如何。”王秘書長答稱:“中國當然亦無領(lǐng)土野心,可待擬就字句后,再請示核定?!?《王寵惠呈蔣中正開羅會議日志——政治問題商談經(jīng)過、軍事問題商談經(jīng)過》,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tǒng)文物”,典藏號002—020300—00023—021,第101頁。
丘吉爾反對殖民地人民的自由與獨立,對中國政府主張朝鮮、越南、印度等殖民地獨立,深感恐慌。會議公報必須得到英國代表的認可,才能公開發(fā)表。為此,美方征求英國的意見。
26日下午,美方約王寵惠商談會議公報草案,在場者有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哈立曼、英國外相艾登、英國外交次長賈德干。
對于中美草擬的公報草案,英方認為其未能充分反映英國的立場,故提出重要修改。英方提出新的修改案(括弧內(nèi)之文字擬刪,黑體之文字擬增)如下:
“日本由中國攫去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與澎湖列島(當然應歸還中國),當然必須由日本放棄。凡系日軍以武力或侵略野心所征服之其他土地,一概須使其脫離其掌握?!薄叭毡緦Τr人民之奴隸待遇,吾人初未忘懷。日本潰敗后,于適當時期,吾人決定使朝鮮(成為一自由與獨立之國家)脫離日本之統(tǒng)治。(原附注:如此一更改不能接受,則英方愿意將關(guān)于朝鮮之全段文字刪去)?!?《開羅會議政治問題會商經(jīng)過》,張瑞成編:《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0年,第27—28、29—31頁。
關(guān)于中國失地,王寵惠指出:“如此修改,不但中國不贊成,世界其他各國亦將發(fā)生懷疑?!仨氂扇毡痉艞墶桃?,然日本放棄之后,歸屬何國,如不明言,轉(zhuǎn)滋疑惑。世界人士均知此次大戰(zhàn),由于日本侵略我東北而起,而吾人作戰(zhàn)之目的,亦即在貫徹反侵略主義。茍其如此含糊,則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將疑惑不解。故中國方面對此段修改之文字,礙難接受。”哈立曼贊成王寵惠的意見。討論結(jié)果,中、美主張不改,維持原草案。
關(guān)于朝鮮問題,王寵惠指出:“朝鮮原由日本侵略吞并,而日本之大陸政策即由吞并朝鮮而開始,僅言‘脫離日本之統(tǒng)治’,而不言其他,則只為將來留一重大之問題,殊非得計,宜于此時決定其將來自由獨立之地位。并謂公報中關(guān)于此點,在中國及遠東方面視之,甚為重要?!?/p>
賈德干辯解:“關(guān)于朝鮮問題,英內(nèi)閣前此并未討論。英系內(nèi)閣制,若未經(jīng)閣議而在此間決定,殊為不宜。且蘇聯(lián)對此問題之態(tài)度與反感,事前未與接洽,無從知悉,似宜顧及。故如不能照修正案更改,則不如全段刪去也?!?/p>
哈立曼大使表示:“照羅斯??偨y(tǒng)之意見,此一問題似與蘇聯(lián)無甚關(guān)系,殊不必與蘇聯(lián)商量?!庇懻摻Y(jié)果,維持原草案文字⑥《開羅會議政治問題會商經(jīng)過》,張瑞成編:《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0年,第27—28、29—31頁。。
關(guān)于中國收復東北、臺灣等失地和朝鮮獨立,英國不愿表明其立場,擬用“日本放棄”一詞,制造模糊空間,為戰(zhàn)后介入東北、臺灣、朝鮮制造依據(jù)。經(jīng)過中、美代表的辯駁,維持原案。
26日下午,丘吉爾首相對第三稿做出修改,擬出第四稿,主要內(nèi)容有:“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Japan shall be stripped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Pacific which she has seized or occup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including particuly Manchuria and Formosa,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Japan will also be expelled from all other territories which she has taken by violence and greed. The aforesaid three great powers, mindful of the enslavement of the people of Korea, are determined that in due course Korea shall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Press Communique Made by Britain, November 26,1943,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404.
經(jīng)中方代表王寵惠的提議,丘吉爾在英方文稿中將“including particuly”改為“such as”,增加了“I.M.Pescadores”(澎湖列島)。關(guān)于朝鮮獨立,英國代表將“at the proper moment after the downfall of Japan, shall become a free and independent country”改為“in due course Korea shall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王寵惠報告開羅會議經(jīng)辦事項紀要》之《英文原件修改稿》,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tǒng)文物”,典藏號002—080106—00021—008。。對比英國稿與美國第一稿、第二稿,有細微變化,關(guān)于朝鮮獨立,由“最短時期”、“適當時期”,退至“相當時期”,不提朝鮮為一國家,語義模糊。丘吉爾的老謀深算顯露無遺。
26日下午,羅斯福總統(tǒng)、丘吉爾首相、蔣介石委員長及他們的幕僚人員經(jīng)過反復推敲、斟酌,草擬了一份會議公報(Press Communique),其主要內(nèi)容有:“The Three Great Allies are fighting this war to restrain and punish the aggression of Japan. They covet no gain for themselves and have no thought of territorial expansion. 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Japan shall be stripped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Pacific which she has seized or occup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Japan will also be expelled from all other territories which she has taken by violence and greed. The aforesaid three great powers, mindful of the enslavement of the people of Korea, are determined that in due course Korea shall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Final Text Of Press Communique,November 26,1943,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1.pp.448—449.(譯文:“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zhàn)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lǐng)土之意思。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lǐng)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一切領(lǐng)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qū)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
華盛頓時間12月1日下午6時半,美國政府公開發(fā)表這份公報全文。12月3日,重慶《中央日報》在第二版(第一版為廣告)上方刊登《會議公報全文》的中文譯本。
在東北、朝鮮等問題上,需要得到蘇聯(lián)的配合,所以羅斯福、丘吉爾發(fā)電報給斯大林,征詢他的意見。11月30日下午,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在德黑蘭蘇聯(lián)大使館內(nèi)舉行會議。丘吉爾問斯大林,“是否已經(jīng)看過開羅會議關(guān)于遠東問題的擬議公報?!彼勾罅只卮穑骸拔乙呀?jīng)讀過,盡管我不能做出承諾,但完全贊同該公報和它的所有內(nèi)容。”他說:“朝鮮應該獨立與滿洲、臺灣、澎湖列島應該歸還給中國,是完全正確的?!?Roosevelt-Churchill-Stalin Luncheon Meeting, November 30,1943,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p.566—567.根據(jù)美國外交文件,在德黑蘭會議,“斯大林特別同意,滿洲、臺灣和澎湖列島應該歸還給中國。朝鮮人尚不能運作和保持獨立運動,他們應該被置于40年的托管”*Minutes of a Meeting of the Pacific War Council, January 12,1944,U.S. Dept of State,FRUS,1943(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p.869.。關(guān)于戰(zhàn)后托管朝鮮,美國、蘇聯(lián)有類似的看法。
從《開羅會議公報》(簡稱《開羅宣言》)的研議、草擬、定稿可知,它是中、美、英三國集體智慧的產(chǎn)物。經(jīng)過中國政府代表的據(jù)理力爭,中國最基本的訴求,包括收復東北、臺灣等失地和朝鮮獨立,在公報中明確表述出來。根據(jù)《開羅宣言》,中美英蘇四大國支持戰(zhàn)后朝鮮逐漸建立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符合中國政府支持朝鮮獨立的戰(zhàn)略目標,體現(xiàn)了中國扶助東方弱小民族的理念。
朝鮮抗日志士對《開羅宣言》予以高度評價。1943年12月2日,韓國臨時政府外務部長趙素昂發(fā)表聲明:“今次開羅會議,由三國領(lǐng)袖聲明保證戰(zhàn)后韓國之獨立,確為擊敗日本之最有效戰(zhàn)術(shù),亦為大西洋憲章適用于遠東之具體聲明也。余聞此消息,代表三千萬韓族,表示感謝于三國領(lǐng)袖與人民。”“且深信中國當局必能率先發(fā)動承認韓國臨時政府也?!?《韓國外長趙素昂聲明》,重慶《大公報》1943年12月3日,第2版。
在重慶的朝鮮志士認為《開羅宣言》意義有幾點:“1、在重申對日作戰(zhàn)之目的,不在利己,而在制止侵略。2、在聯(lián)合反日勢力,徹底進攻日本,使至無條件屈服。3、在奪回日本所有勝品,使之無條件還歸原主。4、為決定韓國之無條件獨立與自由。確為解決遠東問題之公平方案,可謂大西洋憲章之光明開始照耀于東方?!?《旅渝韓人歡迎開羅會議聲明》,重慶《中央日報》1943年12月5日,第2版。
朝鮮代表沒有參加開羅會議,也不知道中國政府代表為維護朝鮮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努力。他們閱讀重慶《中央日報》刊出的《開羅宣言》中文版,其中一些人對“在相當時期”存有疑慮,因為他們希望戰(zhàn)后朝鮮立即獨立,而非“在相當時期”。
為此,12月4日,在重慶的兩個韓國政黨的代表來到美國駐華大使館,要求美國解釋“在相當時期’(in due course)”一詞的確切含義。他們陳述:“最初朝鮮人的反應是無條件的擁護,但是中國報刊翻譯成在‘相當時期’,在重慶流傳著戰(zhàn)后朝鮮將置于中國托治下的傳聞,惹怒了朝鮮人。官方文本發(fā)表后,慶祝開羅聲明的朝鮮人集會被取消?!彼麄兗鼻邢胍绹裾饨徊亢屯鯇櫥輰υ撛~的解釋。朝鮮代表強烈表露出擔心中國人關(guān)于戰(zhàn)后朝鮮地位的想法,表示相信“日本人在朝鮮和占領(lǐng)地區(qū)會宣傳這份‘有保留的聲明’,展現(xiàn)聯(lián)合國打算將朝鮮置于中國控制之下?!?The Ambassador in China (Gaus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December 7,1943,U.S. Dept of State, FRUS,1943(The British Commonwealth/Eastern Europe/The Far East).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3,p.1096.
對此,美國駐華大使高斯表示,“我仍沒有看到關(guān)于宣言中‘在適當時期’(in due course )一詞的官方評論”。他個人的反應是,“將日本從朝鮮驅(qū)逐的軍事階段必須在前,隨后是準備民政府和相當時期獨立(in due course independence)?!敝劣凇俺姓J”韓國臨時政府,他回應:“我并未從我國政府方面得到任何有關(guān)的指示,但我個人看法是,韓國臨時政府不同于挪威、比利時和荷蘭那樣的流亡政府,而是一場獨立運動?!彼虺r代表說明,“我對其提問(無論是暗示的或是指明的)的答復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并不代表我國政府?!?The Ambassador in China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ay 19 ,1944,U.S. Dept of State, FRUS,1944(The Near East, South Asia, and Africa.The Far East).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5,pp.1293—1294.高斯強調(diào),朝鮮獨立要有過渡期,韓國臨時政府不是流亡政府,美國政府仍沒有表態(tài)要承認其合法性。朝鮮代表聞此,頗為失落。
美國政府擔心中國政府率先承認韓國臨時政府。1944年6月12日,美國國務卿赫爾致電美國駐華大使高斯,指出“根據(jù)《開羅宣言》,中國似乎不太可能在未與參會方事先商量的情況下,在韓國承認問題上自行其事。但是,尋找機會與中國官方就朝鮮局勢進行非正式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努力弄清中國政府的意圖是有必要的。”*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China, June 12 ,1944,U.S. Dept of State, FRUS,1944(The Near East, South Asia, and Africa.The Far East).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5,p.1295.美國堅持戰(zhàn)后大國共管朝鮮,不愿承認韓國臨時政府。
國民政府支持朝鮮戰(zhàn)后獨立的立場十分明確。1944年3月1日,重慶《中央日報》發(fā)表社論《朝鮮獨立的保證書》,指出:“開羅會議公報向世界宣示中美英三大盟國關(guān)于朝鮮問題的決定”,“非常鮮明,非常具體,更非常誠摯和懇切”,是“朝鮮獨立的保證書”?!耙痪潘乃哪晔侨湛軘⊥龅臎Q定關(guān)頭。我三大盟國共同保證的朝鮮獨立自由,至此已不復是空懸的理想,而成為必將到來的事實了?!睆娬{(diào)“朝鮮的獨立自由,是朝鮮民族革命的目的,同時也是中國國民革命的志事”*《朝鮮獨立的保證書》,重慶《中央日報》1944年3月1日,第2版。。
《開羅宣言》發(fā)表后,朝鮮獨立的具體路徑提上議事日程。1944年2月18日,美國戰(zhàn)爭與海軍部草擬的備忘錄有,“根據(jù)開羅聲明,朝鮮最終將實現(xiàn)獨立,將建立何種過渡政府組織?”*Memorandum Prepared in the War and Navy Departments, February 18, 1944,U.S. Dept of State, FRUS,1944(The Near East, South Asia, and Africa.The Far East).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5.p.1194.美國政府組織相關(guān)人員,展開研擬。
5月4日,美國國務院草擬的“朝鮮政治問題”報告,研擬關(guān)于戰(zhàn)后朝鮮的管治問題,“根據(jù)開羅公告朝鮮最終將實現(xiàn)獨立,將建立什么樣的過渡政府機構(gòu)?”報告指出,“1943年12月1日,三大國領(lǐng)袖制定的開羅宣言明確闡述: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由于“朝鮮人缺乏自治政府的經(jīng)驗”,“不在朝鮮建立固定托管是可能的,但國際監(jiān)管委員會將建立。該委員會不論是不是國際組織,將展開運作。該委員會的成員可能包括中國、蘇聯(lián)、美國和英國,或者一個英聯(lián)邦的自治領(lǐng)?!薄俺r監(jiān)管機構(gòu)先于完全獨立政府成立。其代表應具有權(quán)威性,起碼包括中國、蘇聯(lián)、美國和英國,而非單獨一個國家,這是可行的?!薄伴_羅宣言表述‘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即使沒有關(guān)于朝鮮的國際組織或國際監(jiān)管委員會,這種責任將持續(xù)。在當前情況下,一個國際組織關(guān)于朝鮮的任何安排應該根據(jù)總計劃持續(xù),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由美國單獨托治朝鮮?!?Korea:Political Problems, May 4 ,1944,U.S. Dept of State, FRUS,1944(The Near East, South Asia, and Africa.The Far East).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5,pp.1239—1241.
美國政府計劃軍事占領(lǐng)朝鮮,由中美英蘇四國對朝鮮托治。對在重慶的韓國臨時政府,美國政府仍是不予承認。中國國民政府則希望,在戰(zhàn)后盡早實現(xiàn)朝鮮獨立,由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擔當領(lǐng)導復國的重任。對于中國政府的這一設想,美國不愿認可,以限制中國對戰(zhàn)后朝鮮的影響力。
1944年9月,美國國務院在征得英蘇同意后,通知中國政府,美國主張戰(zhàn)后在朝鮮先設立美英蘇中四強國際托管組織。
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總統(tǒng)表示:對朝鮮要實施托管統(tǒng)治和指定美中蘇三國為委任國,朝鮮人為準備自治需要20年乃至30年的時間。對此,斯大林大體同意托管統(tǒng)治,但表示這個時間越短越好。
韓國臨時政府代表向美國請愿,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承認其合法性。6月5日,美國代理國務卿洛克哈特致電李承晚:“你應該記得國務院負責官員一再重申,朝鮮將從日本統(tǒng)治下獲得解放,《開羅宣言》中體現(xiàn)的精神將能夠?qū)崿F(xiàn)。近來,助理國務卿麥克萊于1945年3月24日在一次廣播討論節(jié)目中陳述:朝鮮將在‘適當時機’獲得獨立,這大體上是指朝鮮人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時候。”“迄今‘韓國臨時政府’沒有在朝鮮任何地區(qū)行使過行政權(quán)力,而且也不能被認為是現(xiàn)在朝鮮人民的代表。在海外流亡的朝鮮人中其追隨者也有限?!?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airman of the Korean Com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Rhee),June 5,1945, U.S. Dept of State, FRUS,1945(The British Commonwealth/The Far East).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pp.1029—1030.美國政府不愿意由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承擔朝鮮復國的重任,因為這與美國要在朝鮮建立軍政府相沖突。
1945年夏,美國政府代表草擬的關(guān)于蘇聯(lián)參加對日行動的文件,關(guān)于朝鮮一節(jié):“因為共同的邊界或朝鮮有影響遠東和平與安全的戰(zhàn)略地位,各國,特別是中國、蘇聯(lián)、英國和美國,在朝鮮有利益。四大國中沒有一個國家愿意看到其中一個國家在朝鮮獲得主導地位。而且,美國、英國、中國制定原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因此不能同意有損于朝鮮走向自由與獨立的狀態(tài)?!?Form of Soviet Military Participation,1945,U.S. Dept of State,FRUS,1945 Volume Ⅰ(The Conference of Berlin [Postdam Conference]).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0,p.925.
7月,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對朝鮮的立場是,占領(lǐng)后建立軍政府,實行托管統(tǒng)治,國際聯(lián)合管治。7月26日,美、中、英三國發(fā)表《波茨坦宣言》(thePotsdamDeclaration,又名《波茨坦公告》),宣布:“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quán)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nèi)。”*Proclamation By The Heads Of Governments,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July 26, 1945,U.S.Dept of State, FRUS,1945 Volume Ⅱ(The Conference of Berlin [Potsdam Conference]).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0,pp.1474—1476.杜魯門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我同蘇聯(lián)人民委員會主席和英國首相在波茨坦舉行的會議上,莫洛托夫曾經(jīng)提到朝鮮問題,但沒有進行討論。然而,在《波茨坦宣言》中,清楚表示了不容許日本繼續(xù)擁有朝鮮的意思。”*Harry S.Truman,Years Of Trial And Hope:1946—1953.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56,p.334.
8月6日、9日,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lián)附署《波茨坦宣言》,對日宣戰(zhàn),蘇軍兵分四路進入中國東北和朝鮮。
8月10日,日本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條款。8月11日,美軍制定“總命令第一號修正案”,包括:“2、日軍高層司令官和在滿洲、北緯38度以北的朝鮮、庫頁島的所有陸、海、空軍及其輔助力量,將向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最高司令官投降?!薄?、日軍高層司令官和在北緯38度以南的朝鮮的所有陸、海、空軍及其輔助力量,將向在朝鮮的美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官投降?!?Revision of General Order No.1, August 11, 1945, U.S.Dept of State, FRUS,1945 Volume Ⅵ(The British Commonwealth/The Far East).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p.636.美國政府擬以北緯38度線為界,由美國、蘇聯(lián)軍隊分別占領(lǐng)朝鮮半島南北地區(qū),卻不同意蘇聯(lián)軍隊占領(lǐng)日本北部地區(qū)。
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投降昭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8月21日,駐華美軍總司令魏德邁以備忘錄形式通知蔣介石,麥克阿瑟已向日本下令:駐朝鮮日軍應以北緯38度為限,分別向蘇軍和美軍投降。美國國務卿及國務院事后解釋此為一純軍事性的暫時措施。
9月2日上午9時許,在東京灣密蘇里艦上,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降書》上簽字,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在降書上簽字。麥克阿瑟上將代表盟軍、尼米茲上將代表美國政府、徐永昌上將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降書上簽字。英國、法國、蘇聯(lián)等國的代表也在日本降書上簽字。
9月9日,朝鮮南部日軍投降儀式在漢城原朝鮮總督府舉行,由美軍上將霍奇主持,朝鮮總督阿部信行及日本陸海軍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標志著日本在朝鮮殖民統(tǒng)治的結(jié)束。
日本投降后,蘇軍實際控制朝鮮半島北部地區(qū),美軍實際控制朝鮮半島南部地區(qū)。中國被排除在外,沒有被邀請參與對朝鮮半島的治理。國民政府通過外交努力,設法將駐華韓國臨時政府的主要領(lǐng)導人送回朝鮮,以便他們開展工作。經(jīng)過中國政府的勸說工作,美國政府有條件同意金九一行返回祖國。
10月29日,蔣介石在重慶曾家?guī)r接見金九。11月5日,韓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一行29人,分乘兩架飛機前往上海。同日,重慶《中央日報》配發(fā)社論《歡送韓革命領(lǐng)袖歸國》,指出:“自開羅會議以來,韓國的獨立,已為盟邦所公認。日寇投降以后,美蘇兩國尤予韓國以軍事實際的助力,而其共同目標,均在于協(xié)助韓國,由復國以漸進于建國。我們相信韓國革命領(lǐng)袖回國以后,必能得到盟國多方的援助,協(xié)同國內(nèi)一切革命勢力,共建獨立自由的韓國?!?《歡送韓革命領(lǐng)袖歸國》,重慶《中央日報》1945年11月5日,第2版。國民政府對金九一行寄予厚望。
在金九承諾解散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后,美國軍方才派遣兩架飛機運送金九一行歸國。11月23日,金九一行自上海飛返漢城金浦機場,結(jié)束了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27年的流亡歷史。
由于美蘇冷戰(zhàn)愈演愈烈,朝鮮的自由與獨立不是以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是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李承晚任總統(tǒng)。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8年8月13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通知李承晚,將對8月15日成立的韓國政府予臨時承認。1949年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自即日起正式承認大韓民國政府。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周邊的一些國家則淪為殖民地。為了實現(xiàn)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中國人民發(fā)憤努力,對東方弱小民族寄予了無限同情,支持戰(zhàn)后朝鮮獨立,并通過《開羅宣言》的發(fā)表,使美國、英國、蘇聯(lián)共同承諾戰(zhàn)后朝鮮獨立。由于自身實力的限制,國民政府扶助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為戰(zhàn)后朝鮮建國主導力量的設想未能實現(xiàn)。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被人為分割成南北兩個地區(qū),有違“實現(xiàn)朝鮮自由與獨立”的主旨。一個南北對峙、動蕩不安的朝鮮并不符合中國的戰(zhàn)略利益。
1949年,國民黨政權(quán)敗退臺灣,繼續(xù)與南朝鮮保持“外交”關(guān)系。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很快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
1948年后,美國、蘇聯(lián)的軍隊逐漸撤出朝鮮半島。南朝鮮政權(quán)一再揚言要統(tǒng)一朝鮮半島,南北朝鮮摩擦不斷,緊張局勢逐漸升級,背后是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博弈。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消息傳到華盛頓,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等人召開內(nèi)部會議,商討對策。6月27日,杜魯門發(fā)表聲明:“對朝鮮的攻擊已無可懷疑地證明,共產(chǎn)主義已不限于使用顛覆手段來征服獨立國家,現(xiàn)在要使用武裝的侵犯與戰(zhàn)爭。它公然反抗聯(lián)合國安理會為了保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而發(fā)出的命令。在這種情況下,共產(chǎn)黨力量的占領(lǐng)臺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qū)的安全,及在該地區(qū)執(zhí)行合法與必要職能的美國部隊?!薄皳?jù)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作為這一行動的應有結(jié)果,我正要求臺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反對大陸的一切??招袆?。第七艦隊將監(jiān)督此事的執(zhí)行。臺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本的和平解決,或聯(lián)合國的考慮?!?Statement Issued by the President, June 27,1950,U.S.Dept of State, FRUS,1950(Korea).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pp.202—203.
朝鮮戰(zhàn)爭初期,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南朝鮮軍隊退守南部地區(qū)。美國以強大軍事實力做后盾,決定后發(fā)制人,趁機統(tǒng)一朝鮮半島,將防線推進到鴨綠江邊。7月31日,美國國防部草擬一份備忘錄:“美國提議38線,但從未將它視為一條僵硬的國境線。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美國喊出朝鮮自由。1945至1947年,為了統(tǒng)一朝鮮半島,美國多次努力,想與蘇聯(lián)官方達成協(xié)定?!薄霸凇堕_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上署名,美國誓言支持朝鮮獨立?!苯ㄗh:“朝鮮半島統(tǒng)一符合其歷史需要、朝鮮人民渴求、美國責任和政策,以及聯(lián)合國的目標?!薄敖⒁粋€自由和統(tǒng)一的朝鮮,消滅發(fā)動殘忍的軍事侵略的北朝鮮共產(chǎn)主義政權(quán),將是扭轉(zhuǎn)過去12個月遠東地區(qū)危險的戰(zhàn)略趨勢的一步?!薄?8線本身沒有任何軍事意義?!?Draft Memorandum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July 31,1950,U.S.Dept of State, FRUS,1950(Korea).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pp.504—508.美國試圖主控朝鮮半島的心態(tài)袒露無遺。
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大舉反擊。10月,美軍以三八線并非國境線為由,越過三八線,一路北進,直逼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
建國初期,毛澤東采取一邊倒政策,加入社會主義陣營。中國政府一再警告美軍不得越過北緯38度線。美國政府置若罔聞,將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
為了保家衛(wèi)國,在蘇聯(lián)的支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與美軍血戰(zhàn),經(jīng)過5次戰(zhàn)役,將美軍擊退到三八線附近,相互拉鋸、對峙。
美國的戰(zhàn)略重心在西歐,如果朝鮮戰(zhàn)爭久拖不決,將嚴重消耗美國的軍事力量。美國政府反復權(quán)衡,決定打一場有限戰(zhàn)爭,見好就收。1950年12月7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與英國首相艾德禮舉行會談。為了實現(xiàn)停戰(zhàn),以三八線為界,是南北雙方可以接受的一個方案。艾德禮表示:“我們不想卷入一場與中國的戰(zhàn)爭。我們也同意,我們將抓住朝鮮,直至我們被迫離開?!薄坝M吹揭粋€統(tǒng)一的朝鮮政府?!薄霸谙喈敃r期朝鮮應該自由和獨立?!?“達成一個協(xié)定是可能的,在朝鮮以38線為界。關(guān)于臺灣,可以承認中國人最終將得到它,但現(xiàn)在應被處于中立狀態(tài)。”*United States Delegation Minutes of the Fifth Meeting of President Truman and Prime Minister Attlee, December 7,1950,U.S.Dept of State, FRUS,1950(Korea).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pp.1450—1458.
為了扶值日本,美國決定不等朝鮮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即召開對日和會。美國草擬的對日和約草案的最初版本,有日本將臺灣島、澎湖列島交還中國的條文,因朝鮮戰(zhàn)爭,美國做出調(diào)整。1951年2月3日,美國代表團草擬出對日和約草案的要點,“領(lǐng)土”條款包括:“日本將放棄對朝鮮、臺灣、澎湖列島的所有權(quán)利和權(quán)利根據(jù),接受聯(lián)合國托管北緯29度以南的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包括西之島、琉璜列島、沖之鳥礁、南鳥島),并以美國為行政管理當局?!?Memorandum Prepared by the Dulles Mission, February 3,1951, U.S.Dept of State, FRU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7,p.850.
3月12日,英國政府就對日和約草案提出意見,關(guān)于領(lǐng)土:“5、根據(jù)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宣言》第八條,英國政府認為,日本主權(quán)必將限于日本四個主島和根據(jù)和平條約所確定的周圍小島。除了日本對被剝奪的領(lǐng)土一個所有要求和權(quán)利的總放棄,下列條款應被記載于條約:(1)日本應承認朝鮮獨立。(2)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應被置于聯(lián)合國托管制度之下?!?The British Embassy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March 12,1951, U.S.Dept of State, FRU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7,pp.910—911.
臺灣當局對和約草案提出修改意見,包括“日本應承認朝鮮獨立”,一些國家也提出相同意見。6月1日,美國對對日和約草案做出修改,包括:“(a)日本承認朝鮮之獨立,放棄對朝鮮包括濟州島、巨文島及郁陵島在內(nèi)的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與要求。(b)日本放棄對臺灣島、澎湖列島的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和要求?!?Japanese Peace Treaty: Working Draft and Commentary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1,1951, U.S.Dept of State, FRUS,1951(Asia and the Pacific).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7,p.1058.
9月初,對日媾和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市召開,52個國家參加。8日,日本與48個國家簽署了《與日媾和條約》,即《舊金山和約》,共27條。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盧森堡三國代表雖然簽字,但三國政府沒有批準該和約。實際上只有46個國家批準該和約,可以生效。
關(guān)于“領(lǐng)土”,對日和約第二條:“甲、日本承認朝鮮之獨立,并放棄對朝鮮包括濟州島、巨文島及郁陵島在內(nèi)的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與要求。乙、日本放棄對臺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和要求。丙、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及由于1905年9月5日樸資茅斯條約所獲得主權(quán)之庫頁島一部分及其附近島嶼之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與要求。丁、日本放棄與國際聯(lián)盟委任統(tǒng)治制度有關(guān)之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與要求,并接受1947年4月2日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將托管制度推行于前委任日本統(tǒng)治的太平洋各島嶼之措施。戊、日本放棄對于南極地區(qū)任何部分的任何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或利益之一切要求,不論其是由于日本國民之活動、或由于其他方式而獲得的。已、日本放棄對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quán)利、權(quán)利根據(jù)與要求?!钡谌龡l:“日本對于美國向聯(lián)合國提出將北緯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諸島(包括琉球群島與大東群島)、孀婦巖島以南之南方諸島(包括小笠原群島、西之島與琉璜列島)及沖之鳥礁與南鳥島置于美國托管制度之下,而以美國為唯一管理當局之任何建議,將予贊成。在提出此種建議,并對此種建議采取肯定措施以前,美國將有權(quán)對此等島嶼之領(lǐng)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領(lǐng)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與司法權(quán)力?!雹佟杜f金山對日和約》,世界知識出版社編:《國際條約集(1950—1952)》,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版,第335—336頁。
對日和約第二條、第三條關(guān)于日本各項舊有領(lǐng)土處置辦法的規(guī)定存在相當差異,日本承認朝鮮之獨立,卻未承認將中國固有領(lǐng)土臺灣島、澎湖列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歸還給中國,僅表示“放棄”。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南北朝鮮人民沒有派代表參加舊金山對日和會?!杜f金山對日和約》的法源來自于《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降書》。美國根據(jù)其戰(zhàn)略需要,重新解釋《開羅宣言》,承認朝鮮獨立,不留任何模糊空間,以杜絕國際社會對美國企圖占領(lǐng)朝鮮半島的疑慮。而對于支持中國人民收復一切失地的承諾,則以日本“放棄”來處置,保留了可以操作的空間,有違《開羅宣言》的本意?!杜f金山對日和約》是在執(zhí)行《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而非公開完全否定這兩份國際文件,特別是在朝鮮獨立問題上。全面、綜合分析《舊金山對日和約》,可見其具有相當片面性。
1951年11月,日本參眾兩院通過《舊金山對日和約》,并獲天皇同意。次年3月20日,美國參議院批準了《舊金山對日和約》和《美日安全保障條約》。4月28日,兩條約正式生效。
1894年,因朝鮮內(nèi)亂,中國卷入甲午戰(zhàn)爭,遭到慘敗,割地賠款?!恶R關(guān)條約》明言,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際上朝鮮逐漸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以朝鮮為跳板,侵占東北,進逼華北,一路南下。痛定思痛,國民政府與美英發(fā)表《開羅宣言》,爭取戰(zhàn)后實現(xiàn)朝鮮獨立。美國出于其遠東戰(zhàn)略需要,犧牲朝鮮人民的利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割朝鮮南北地區(qū)。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被迫與美國激戰(zhàn),遭到西方國家的經(jīng)濟封鎖,長達30年之久?!杜f金山對日和約》明言,“日本承認朝鮮之獨立”,但中國的領(lǐng)土臺灣島、澎湖列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卻沒有得到明確申明。近現(xiàn)代中國的命運與朝鮮半島的安危息息相關(guān)。由于南北對峙,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常擦槍走火。一個獨立、統(tǒng)一的朝鮮遙遙無期,也使得中國人民很難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美國作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降書》、《舊金山對日和約》的第一主導國,長期在朝鮮南部地區(qū)駐軍,是不能辭其咎的。
綜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朝鮮獨立帶來新的機遇。1943年11月,羅斯??偨y(tǒng)、蔣介石委員長、丘吉爾首相在開羅舉行會議,發(fā)表聲明。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一切領(lǐng)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堕_羅宣言》是反法西斯同盟發(fā)表的最重要的國際文件之一。中國人民支持朝鮮戰(zhàn)后獨立。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鮮半島南北分治。美軍在仁川登陸,建立軍政府。1951年9月初,《舊金山對日和約》簽署,日本承認朝鮮獨立。《開羅宣言》是實現(xiàn)戰(zhàn)后朝鮮獨立的重要國際法依據(jù)。
[本文得到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學者交流計劃2013至2014年基金資助,深表謝意。]
責任編輯:汪謙干
TheCairoDeclarationand Korea Independence
CHU Jing-tao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6, China)
Korea became a Japanese colony in 1910. Most people in Korea never observed Japanese rule.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Korea was regarded as the embodiment of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gainst Japanese colonial oppressio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f China supported the independent movement of Korea. The World War Two brought Koreans one new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 independence of Korea. President Roosevelt,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Prime Minister Churchill, completed a conference in Cairo in November, 1943. The aforesaid three great powers, mindful of the enslavement of the people of Korea, were determined that in due course Korea should become free and independent.TheCairoDeclaration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drafted by the ally against fascism. After the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f Japan to the allied powers, division at the 38th parallel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North and South Korea respectively. U.S. forces landed at Incheon in September, 1945, and established a military government. According toSanFranciscoPeaceTreaty, which was signed on September 8,1951, Japan recognized the independence of Korea.
theCairoDeclaration;Korea independence;SanFranciscoPeaceTreaty
K312.42;K152
A
1005-605X(2017)03-0087-10
褚靜濤(1966- ),男,江蘇淮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