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李銘
“以生為本”的角色扮演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以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yè)“SPSS中的T檢驗”教學為例
馬輝,李銘
“以生為本”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學校教育中的具體運用。以“SPSS中的T檢驗”教學為例,說明了“以生為本”的角色扮演法在教學中的運用。教師從學生未來的工作需要出發(fā),備課中利用“角色扮演法”考慮學生的興趣、已有經驗和可能的難點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五年制學前教育;以生為本;角色扮演法;教學案例
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育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目的是人。教育的中心是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還是人,所以一切教育都必須以人為本。[1]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育活動更關注了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興趣需要,關注了學生發(fā)展的主動性,從而通過恰當?shù)氖侄魏头椒ㄟ_成了教學目標。本文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探索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思考教學內容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難點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T檢驗是“教育科研方法”課程中的最后一部分內容,主要用于樣本及樣本間差異顯著性檢驗。T檢驗課程內容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開展教育科研。實驗組、控制組類的準實驗,在教育科研中是最適合一線教師操作的方法。這一方法離不開T檢驗。所以,這部分內容對學生十分有用,能幫助他們在工作后開展一些涉及到控制組、實驗組或T檢驗的教育研究。
因此,從“以生為本”的角度出發(fā),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而不僅僅是學生的基礎和學科內容本身是否有難度。作為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種專業(yè)的引領,將教學內容與未來的工作需要結合起來,實現(xiàn)教育的社會價值。而這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思考怎樣能夠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并轉化為學生可以應用的技能。
那么,如何將生澀難懂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呢?以某次集體備課為例,備課組教師對整個教學的備課過程進行了反思。大家發(fā)現(xiàn),角色扮演法在教師集體備課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謂角色扮演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指角色承擔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遵循社會對該角色的要求,在履行職責、遵守規(guī)范時表現(xiàn)的一系列角色行為。[2]在學前教育中,角色扮演法是教師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常,教師會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社會中的某些情境,讓幼兒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使幼兒表現(xiàn)與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這一角色規(guī)范的社會行為,并在此過程中感受角色間的關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為經驗,從而掌握自己承擔的角色所應遵循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教學法是以幼兒為中心的一種提高幼兒參與度的教學方法。
在這次集體備課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體會教學內容的難點,備課組教師也進行了“角色翻轉”。除主講教師外,每位教師都把自己定位為學生角色,在聽課的過程中,感受每個知識點的講解是否容易理解,每個提問是否能恰到好處,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是否順暢,是否有更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學習方式等。
(一)導入部分的設計:解決為什么要學習T檢驗的問題
怎樣能讓知識不枯燥?如果自己是學生,怎樣才會感興趣?思考了這個問題后,在導入部分,教師PPT呈現(xiàn)兩個案例中的數(shù)據:兩個班的學生,一個班用新方法教學,一個班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最后平均分一樣。那么,新方法是否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這個問題給同學們提出了一個挑戰(zhàn),使他們心中升起了疑問,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操作說明的設計:解決如何運用軟件獲得T檢驗結果的問題
在學生練習結果輸出階段,教師按照常規(guī)步驟教學,扮演學生角色的聽課教師以自己對學生的了解,提出可能遇到的操作問題。于是,便有了“操作說明”的誕生,這份操作說明在真實的課堂中,幫助學生順利導出了需要的數(shù)據,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三)不同類型案例的設計:解決舉一反三學習不同類型T檢驗的問題
T檢驗有三種類型:單樣本的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這三種類型有什么區(qū)別呢?當授課教師提出每個T檢驗問題的案例時,扮演學生角色的教師都先給出自己的答案;當大家產生分歧時,授課教師再去修改案例的表述。最后,保證每個案例都十分典型,從而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
由此,通過這次比賽活動,教師在一遍遍備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角色扮演法是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可以采用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教育觀念指導著教育行為,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科學理念的指導。運用“角色扮演法”進行備課,本質上是“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
(一)教學目標“以生為本”
通過角色扮演,教師能更直接地思考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思考,將本次教學活動的知識和能力目標設定為:識記T檢驗的定義、適用條件、類型;能根據案例正確選用T檢驗的類型,并初步學會使用SPSS進行T檢驗及讀懂結果分析。這個目標對學生來說,既有一定的難度,又在學生能夠承受的難度范圍內。同時,既能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以生為本”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根據職校畢業(yè)班學生即將離校實習的心理特點,選擇與其工作直接相關的教學案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并通過呈現(xiàn)案例、提問、練習和討論等方式,引領者學生不斷思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中漸入佳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其目的都是喚醒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p>
(三)教學過程“以生為本”
教師通過在備課和上課過程中,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切實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問和困難。從而,使教學既有導向性,又能接地氣,實現(xiàn)了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還充分運用了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一臺電腦進行操作,當學生親手做出與教師呈現(xiàn)的相同數(shù)據的那一時刻,會感到驚喜。同時,小組成員間的同伴互助也可以幫助一部分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使大家一同體驗到成就感。
通過此次教學活動的備課與上課發(fā)現(xiàn),“以生為本”不只是一個口號??此撇豢赡芡瓿傻慕虒W任務,在教師精心的打磨下,使得學生可以充分接受、理解和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其關鍵就在于教師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課程內容的選擇,從學生未來的工作需要出發(fā),備課中利用“角色扮演法”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基礎,上課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有效溝通。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康寧.教育理念的反思與建設[J].教育導刊,2003(11):9-14.
[2]唐淑,虞永平.幼兒園班級管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蔣云柯]
馬輝,女,常州幼兒師范學校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基本理論;李銘,男,常州幼兒師范學校助教,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幼兒行為觀察、心理學。
G712
A
1674-7747(2017)15-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