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回眸與鏡鑒:孔子武德思想溯源與當代價值演進

      2017-01-23 22:38:23張建華
      浙江體育科學 2017年4期
      關鍵詞:武德傳統(tǒng)武術儒家

      蔡 峰,張建華,張 健

      (1.廣東科技學院 體育教研室,廣東 東莞 523083;2.西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3.華東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

      ·武 術·

      回眸與鏡鑒:孔子武德思想溯源與當代價值演進

      蔡 峰1,張建華2,張 健3

      (1.廣東科技學院 體育教研室,廣東 東莞 523083;2.西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3.華東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梳理與分析孔子思想體系中“仁”、“禮”、“勇”三方面的德性對傳統(tǒng)武術道德思想的影響。通過對孔子武德思想的研究,從而得出結論。作為武術價值觀的仁德對武術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衷恕之道,仁德對傳統(tǒng)武術習練者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導向作用。作為武術倫理觀的禮德,為傳統(tǒng)武術習練者的社會生活和武術活動提供了禮義的思想指導和禮儀的行為范式參考。作為武術技擊觀的勇德,為用武提供了精神支撐。對孔子的武德思想的挖掘和整理,具有文化教育和服務當代生活等諸多價值。

      孔子;武德思想;溯源;當代價值

      縱觀歷史,人類道德規(guī)范的初始形態(tài)總以箴言、警句的形式出現(xiàn)。名言警句作為一種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表達,在規(guī)范人的道德行為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而“罷黝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主干,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曾經(jīng)影響了中國達兩千年之久[1]。傳統(tǒng)武術具有文武同源的特征,孔子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符號象征,其思想對武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鬃拥乃枷胫饕涊d在語錄體的《論語》和《中庸》里,我們從其言論中可以明顯的感知到,孔子特別推崇尚武精神,其尚武精神影響深遠,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氣韻之所在。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對武術道德的影響是巨大的。武術的文化選擇對習武者具有教育的社會價值,它將影響武術群體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孔子提倡的儒家倫理道德思想是武術倫理道德構建的基石。傳統(tǒng)武術道德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側(cè)重內(nèi)容,但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為武術道德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實踐范式。在新的歷史時期,研究孔子的武德思想對損益的繼承和積極發(fā)展新的武術道德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同時,孔子武德思想的研究也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照相呼應??鬃游涞滤枷氲难芯亢托碌奈湫g道德的踐行,對于新時期人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1 孔子武德思想的起源與發(fā)展

      中國經(jīng)典的詮釋關鍵在于以人為本位,以道德為中心。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道德教化作用對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傳統(tǒng)武術具有文武同源的特點,研究傳統(tǒng)武術的武德,尤其是研究孔子的武德思想必須要結合到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仔細研讀經(jīng)典的史料和著作?,F(xiàn)代武術是脫胎于軍事技藝的一種文化和肢體活動,但是,在武術的發(fā)展初期,人們對于武術與軍事技藝的區(qū)分并沒有足夠清晰的界定標準。孔子處在一個民族、階級矛盾激化、政治統(tǒng)治集團利益沖突不斷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也使得孔子更加重視武的作用??鬃铀痰摹傲嚒敝械摹吧洹焙汀坝痹谀撤N程度上是軍事訓練的內(nèi)容,而孔子的著名弟子路、子冉則成為了當時著名的軍事將領??鬃颖晃覀兯熘嗟氖瞧洹拔闹惺ト恕钡男蜗?,其實,孔子在“武”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和極深的造詣。在其經(jīng)典著作中,孔子有關“武”方面的論述比比皆是。武的教育是他們所注重的。學校的‘?!炙坪蹙蛷谋容^武藝的意義出來。這一時期所重視的這個“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以被看作“體育活動”的[2]。從其著作言論和歷史資料中可以明確地反映出孔子不僅文圣人,同時也是武圣人。尤其是在武術文化道德思想方面,孔子對武德的影響可謂是至深至遠。

      中國文化歸根結底是一種道德文化,中國歷史精神也可視之為一種道德精神。儒家文化作為構成幾千年來中國倫理道德的精神支撐對中國人的道德影響是深遠的。儒家所提倡的“德”并非一個單一的概念,它包括忠、孝、仁、義、親、智、勇等諸多的內(nèi)涵??鬃訉ⅰ爸恰薄ⅰ叭省?、“勇”提煉出來,形成了具有儒家特色的道德精神內(nèi)核?!抖Y記·中庸》中將“智”、“仁”、“勇”三者視為天下之達德”,《論語·子罕》中“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懼”也是其道德精神的體現(xiàn)。孔子作為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不僅在文德上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形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傳統(tǒng)武術道德的形成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傳統(tǒng)武術的道德與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是并行不悖的,傳統(tǒng)的武術道德是傳統(tǒng)社會道德的上位延伸。忠、勇、仁、義、禮、智、信等修身信條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武術文化思想的具體標志[3]??鬃拥奈湫g道德主要體現(xiàn)在其仁——武術價值觀、禮——武術倫理觀、勇——武術技擊觀三個方面。在《論語》、《中庸》中,孔子視知、仁、勇為三達德,提出了中國之武士道,孔子尚武精神的提出為后世武術道德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儒家的德性也是社會道德所要追求和倡導的理想狀態(tài),孔子將社會的道德要求通過改造發(fā)展成為武術人的道德。這對后世武術人“崇德尚禮”價值觀念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武術道德雖然經(jīng)歷了朝代的更迭和時間的洗禮,但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傳統(tǒng)武術道德的影響已然根深蒂固。從小至個人的言行舉止到國家和民族大義,武術人在特有武德影響下總是堅守著自己的道德原則。一直以來,人們對武德的理解產(chǎn)生了偏差??鬃拥娜蕦W思想首先是建立在道德個人主義的基礎上的,這就是所謂的私德。這種傳統(tǒng)道德首先是為己的,側(cè)重于教我們應該怎么樣才能對自身有利。正是因為傳統(tǒng)道德首先是關注自身,所以更具有實踐性。但是需要申明的是:傳統(tǒng)社會的這種私德是一種積極的處世道德,這種私德是在公德架構下的道德延伸。公德側(cè)重于法的層面,規(guī)定什么不可以僭越。傳統(tǒng)武術道德正是將私德與公德融為一體,才能小以修身,大以衛(wèi)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的武術練習者踐行著孔子的武德。岳飛、俞大猷、戚繼光、辛棄疾等都是優(yōu)秀武術人道德踐行的楷模??鬃拥奈涞滤枷朐凇肮艦榻裼谩钡闹笇枷胂聦Ξ敶涞碌臉嫿ê鸵?guī)范武術人的行為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2 孔子武德思想的表現(xiàn)

      2.1 仁德:武術價值觀

      傳統(tǒng)武術的價值觀是社會道德價值觀的延伸和發(fā)展,儒家“仁”的價值觀對武術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仁”作為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特定的符號意義。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論語》著作中,對《論語》的深入解讀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必經(jīng)階段?!墩撜Z》僅萬余言,論述“仁”有百次之多?!叭省弊鳛楣糯寮业囊环N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包括了諸多的道德成分。從孔子的論“仁”中,我們看到他幾乎把殷周以來統(tǒng)治階級所有的道德概念——舉如孝、悌、忠、恕、禮、智、勇、恭、寬、信、敏、惠等等,都包括到“仁”里面去了[4]?!叭省笨梢哉f是孔子人生哲學乃至其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和儒家倫理道德的最高準則?!叭省边@一名詞產(chǎn)生于春秋時代,并由孔子特別強調(diào)提出。孔子雖然提出“仁”,但其未對“仁”的概念有固定的解釋??鬃訉Α叭省钡慕忉尪鄟碜哉Z錄體的《論語》,因為孔子“仁”的解釋多是來自其弟子有關“仁”的提問。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提問包括樊遲、顏淵、司馬牛、仲弓等人關于“仁”的提問。不同情境下,孔子對于“仁”的解釋也不盡相同??鬃訉τ凇叭省钡姆嵌x回答同老子在《道德經(jīng)》關于“道”的概念的模糊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孔子對“仁”不是簡單的下定義,而是多側(cè)重于對他人的引導和理解??鬃游丛鴮Α叭省弊鞒鰷蚀_的概念界定,我們也沒有必要非得將“仁”框定在小小的范圍之內(nèi),對于“仁”的理解可以抓住孔子對于“仁”思想方面的關鍵詞來表達??鬃尤实滤枷胍部煞Q之為忠恕之道,這對用武的標準提供了一定的準則。

      儒家的道德具有修己安人和教化世人的功能,以成人成圣、外圣內(nèi)王為追求目標。人們習慣性的將“仁”視為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其實,“仁”之上還有更高的境界,這種“仁”的更高級境界就是人們常說的“圣”。由凡入圣可以視為是儒家道德發(fā)展的終極目標??鬃诱J為圣的目標是“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修己以安百姓”。這種思想對武術的影響是深遠的,儒家的“圣”與武術的“俠” 有很多相似之處。“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言論,很大程度上是儒家道德的繼承和發(fā)展。武術語境中所講的俠義和江湖道義更多的是汲取了儒家智慧的營養(yǎng)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儒家特色的傳統(tǒng)武術文化。儒家對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教化功能之所以如此強大,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儒家思想一直是歷代王朝治理國家的正統(tǒng)思想。作為一種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儒家文化同時具有政治功能。受時代所限和為更好地發(fā)展儒家思想,儒家與國家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親近也是無奈之舉。儒家作為入世的哲學必須要回歸社會,孔子熱心救世的表現(xiàn)在《論語》中具有明顯的表達??鬃友哉摼哂幸欢ǖ臍v史局限性和階級性,這是無需爭辯的事實。五四以降,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先進文化多次陷落就是源于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矯枉過正。只有認清了孔子“仁”學思想的階級性質(zhì)后,才能更好客觀、公正地評價“仁”的積極意義和存在價值。不容置喙,孔子道德理想的構建原本是為貴族階級服務的,“仁”具有貴族道德的性質(zhì)。階級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傳統(tǒng)道德必然有時代的局限性,“仁”的思想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在孔子所提倡的“仁者愛人”思想中,愛的對象并非所有人,他沒有把奴隸劃分到人的范疇。但是,他又提出了奴隸也需要仁德的觀念??梢娙实赂拍钍且粋€動態(tài)的概念,仁德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變化和進步的過程。

      孔子有關“仁”的思想對武術的深刻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孔子仁學思想對傳統(tǒng)武術習練者的做人意識、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仁”,作為一種內(nèi)心的道德自覺,體現(xiàn)的是內(nèi)在的愛人之心。在人際交往中,雖然外在的禮儀規(guī)范是感官的衡量標準和評判。但是,內(nèi)心真正表現(xiàn)出來的恭敬之心、愛人之心才是“仁”的思想基礎和動力來源。其二,孔子“仁”學思想為武術活動中各種復雜關系的處理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中國的武術門派眾多,尤其是明清時期形成的武術門派奠定了近現(xiàn)代武術流派發(fā)展的基調(diào)。中華武術之所以能夠百花齊放得益于儒家仁德的影響。儒家“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仁道精神使得各門派武術發(fā)展的同時能夠容忍與別的門派共存。另外,即使同一門派,由于傳承人對同一拳種的不同理解和各有所長,使得同一門派延伸出不同的流派,太極拳就是很好的例證。雖然拳種的流派有所不同,但是,各流派之間的互相包容使得武術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儒家道德思想的影響是全面的。孔子仁德的思想既服務于個人,同時,仁德思想也為國家大義服務。儒家重義輕利,義也可以視之為仁德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義作為人們治事修身的一種價值判斷標準,對武術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在比武較技和實戰(zhàn)技擊時,義可視為是技擊打斗的理性規(guī)則。合乎義,雖死猶榮。反之,則被人唾棄。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盵5]孔子將愛國視為最大的“仁德”,受孔子武德思想的影響,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大義舍身取義、殺身成仁。岳飛、戚繼光、少林武僧、精武體操會成員、小刀會成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用現(xiàn)實行動踐行了孔子的武術道德思想。

      2.2 禮德:武術倫理觀

      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危??鬃永^衰世而起,在“禮崩樂壞”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下,禮的回歸顯得尤為迫切??鬃幼鳛槎Y的理念宣揚者和踐行者對禮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墩撜Z》一書記載了有關孔子熱心救世的言行和思想。《論語》中“禮”字出現(xiàn)了74次,其中,孔子有關禮的論述是34處,由此足夠說明了他對禮的重視。可以說,禮和仁構成了孔子思想乃至儒家學說的核心??鬃犹岢龅膫惱淼赖戮哂小耙匀手贫Y”和“以禮輔仁”的特點。儒家的禮是為仁服務的,所以禮儀的制定也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儒家的倫理觀。儒家思想中的身體具有經(jīng)世致用的示范價值,從個人禮的踐行到國家大義的匡扶都離不開身體。武術禮儀源于儒家禮儀體系,是傳統(tǒng)社會禮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禮,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的是倫理性。禮作為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傳統(tǒng)社會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人類如果要尋求自身發(fā)展就必須有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而社會的穩(wěn)定需要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來維系,而這個規(guī)范就是“禮”。不同的歷史時期對禮的要求不同,禮具有時代性和歷史性。盡管不同歷史時期禮的具體內(nèi)容各有不同,但是,儒家禮的精神是始終貫穿于各個歷史階段的。在教化過程中,禮占據(jù)著特殊的地位?!墩撜Z》中的“禮之用,和為貴”, 清楚地闡明了禮具有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的作用。和的思想對武術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禮德也是和德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

      禮源于人類文化的最初形態(tài)——宗教祭祀、神話信仰活動。禮由最初的宗教性逐漸實現(xiàn)了倫理性和政治性的嬗變,禮的神話信仰已然逐步轉(zhuǎn)變?yōu)槲幕叛龊椭螄砟睢?鬃印盀閲远Y”的言辭體現(xiàn)了其在國家治理層面上對禮的重視。為此,孔子提出了禮治的政治設想。儒家理想倫理體系的構建最為重要的核心便是“仁”和“禮”。孔子思想中的禮學內(nèi)涵對于武術習練者形成崇文守禮的精神品質(zhì)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孔子有關禮射的踐行和言論同時為后世體育規(guī)則,尤其是武術行為規(guī)范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參考的行為范式。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盵6]孔子認為品德高尚之人應不喜爭強好勝之事,倘若為之,唯射箭是也。從開始比試時的相互作揖謙讓,到射箭中的禮樂相合,再到最后的射罷飲酒,禮的過程貫穿于射箭的始終。射箭作為當時古代盛行的體育活動,正是有了禮文化的參與才形成了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體育。而射禮對武術的禮儀文化和精神追求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武術倫理觀的形成同時也作用于練武、授武、用武、比武等一系列武術活動中。例如,武術套路演練的抱拳禮、開始禮、收勢等和現(xiàn)代散打運動競技比賽和訓練中的向裁判敬禮、教練員敬禮、對手敬禮、觀眾敬禮等,都是儒家禮文化對武術影響的重要體現(xiàn)。

      古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古代社會,人們對于禮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傳統(tǒng)社會,禮的思想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射、御、喪、祭、冠、朝、聘等。禮作為對自我社會身份的定位,具有別尊親,明秩序的意義。《禮記·曲禮上》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7]。傳統(tǒng)武術門派中的禮儀也是儒家禮文化在武術方面的延伸,武術門派中以家本位組成的特殊社會組織遵循著儒家對于社會要求的準則。武術的禮文化也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外表現(xiàn)為肢體的言語,在內(nèi)則表現(xiàn)為敬畏或恭敬之心。武術禮儀是武術禮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武術禮儀在上文中已有強調(diào),在此不再贅述。這里主要對孔子禮德的內(nèi)在表現(xiàn)進行闡述。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盵8]顏淵這些關于對老師的論述主要是說:老師所講的道理,使我們仰慕。同時,老師所講的道理細細體會發(fā)現(xiàn)就能感受到它的崇高。鉆研得越深,越被其深深吸引。老師用文字和道理循循善誘和以禮德教化學生,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武術禮德的內(nèi)在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為恭敬之心,這在武術文化活動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個武術人,尤其是傳統(tǒng)師徒傳承方式下的武術習練者來說,師父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得弟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種情緒不是源于畏懼,而是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敬仰和恭敬。弟子們在武術活動中能夠真正體會到師父宏達的人格力量,這種力量就是禮的內(nèi)在的表現(xiàn)?!耙蝗諡閹煟K身為父”的尊師情節(jié)在武術活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武術活動中視師如父的現(xiàn)象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家本位觀念和禮文化相結合的產(chǎn)物。

      2.3 勇德:武術技擊觀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被列強欺辱。以梁啟超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從傳統(tǒng)經(jīng)典中苦苦尋找救國圖強的智慧和良方。武術在當時所具有的護國保種的工具性價值已然大大地超越原本的技擊價值。喚醒民族的血性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已然順應歷史潮流,而對武術“勇德”的梳理和重塑是考慮民族情愫和歷史現(xiàn)實結合下的使然。勇德的重拾與構建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具有諸多的功能。在民族氣節(jié)上,武術勇德的發(fā)展可以增強民族的血性和培養(yǎng)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文化認同方面,武術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具有符號和文化認同的意義,在愛國方面,武術作為中國之國術,代表先進的中國文化,具有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增強文化認同感的意義。《中國武士道》一書可以說是為“孔子大勇”定了基調(diào)。梁先生(梁啟超)將孔子列為中國具備武德之可考者第一人,其云:“天下之大勇,孰有過我孔子者乎?”[9]這里梁啟超先生之所以將孔子的勇也視為孔子武德思想的重要范疇之一是源于孔子對勇武的獨特理解和踐行。勇以義為動力,勇德的踐行需要有視死如歸的氣魄和膽略??鬃庸膭钊省⒍Y道德框架下的積極之勇,積極之勇體現(xiàn)的是武者的擔當,敢于勇挑重擔的勇氣。俗語常說的“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該出手時就出手”、“扶危濟困、除暴安良”等就是勇德在武術方面的踐行。“勇者不懼”,真正的勇者不以“勇力”自居,而是具有勇武精神的人。孔子門下的冉求、卞莊子、公良孺、子路都很好的踐行了孔子的勇武思想。勇德的踐行主要表現(xiàn)在個人層面和國家大義層面,小勇衛(wèi)己保生,大勇衛(wèi)國保民。新史氏曰:天下之大勇,孰有過我孔子者乎?身處大敵之沖,事起倉卒之頃,而能底定于指顧之間,非大勇孰能與于斯?[10]孔子的勇德是在仁義和禮義節(jié)制、規(guī)訓下形成的具有儒家特色的傳統(tǒng)武術道德。

      孔子將勇提高到與“仁”、“禮”一樣的高度,這充分證明了孔子對勇的關注和重視??鬃佑碌碌嫩`行表現(xiàn)在諸多的方面。首先,孔子具有勇的外在形態(tài)。史料記載,孔子身長九尺六寸,被稱為“長人”,這種異于常人的身高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另外,孔子也很好地繼承了其父叔梁紇“力舉城門”之勇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然后,孔子為宣揚治國理念和教化世人,孔子不顧個人生死與安危,在動蕩的社會中周游列國十余年??鬃由眢w力行,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勇德,這種大無畏的勇德精神也影響著他的學生。公良孺作為孔子的堅定追隨者在護送孔子游歷時,路經(jīng)蒲地被蒲人攔阻并產(chǎn)生激烈爭斗,公良孺立誓為護孔子周全寧可戰(zhàn)斗而亡。公良孺視死如歸的勇武精神使得蒲人產(chǎn)生畏懼,只好將孔子一行人等放行。孔子對弟子勇德的教化同時還反映在子路身上。《論語》中出現(xiàn)勇至10余次,其中多與孔子門下最有名的武士子路有關?!妒酚洝返摹吨倌岬茏恿袀鞯谄摺酚涊d:“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11]子路生性粗鄙,喜歡逞勇斗力,直率剛強,頭上常戴公雞的帽子,腰上佩帶公豬的牙齒,并且羞辱孔子。因此,當子路高冠戎服,見孔子,拔劍自舞,并問孔子“古之君子,以劍自衛(wèi)乎?”時,孔子并沒有表現(xiàn)出欣賞子路的劍舞,反而迎頭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回答子路說:“古之君子,忠以為質(zhì),仁以為衛(wèi),何持劍乎?”當子路進一步問“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盵12]孔子對這種無禮、無義之勇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后來,子路拜入孔子門下并深受孔子的啟發(fā)和引導。在一次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子路臨死前仍然結好帽纓,真正詮釋了死之以禮。由此可見,孔子對子路勇德的形成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

      孔子明確表明,不可恃力逞勇、輕言勇力?!墩撜Z》中所講的“子不語怪,力,亂,神?!钡难哉搹恼嬲撟C了孔子不言勇力思想的事實??鬃佑碌滤枷敫嗟氖欠从吃诳鬃拥能娛挛鋫浞矫妗?鬃由鲬?zhàn)的思想對武術技擊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梢哉f,勇德的提出為用武的時機、用武的程度、用武的規(guī)范提供了理論參考。勇德也是傳統(tǒng)武術道德中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勇德造就了無數(shù)的合理用武、衛(wèi)國保家的武術人。武術道德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范疇,其中包括口德、手德等等。武術道德中的手德可以視為勇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按蚴菫榱瞬淮颉边@話看似矛盾,但卻蘊含了古代中國人的高深智慧和高明處事哲學。傳統(tǒng)武術語境中“神武不殺”、“點到為止”、“止戈為武”等類似的話語還很多。中國人的勇武不是莽夫之勇,不是個人利益之爭。孔子曰:“勇而無禮則亂?!庇纱丝梢?,孔子并非主張無限制地使用武力??鬃犹岢龅挠率窃谌屎投Y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有規(guī)矩、有道義、合乎法度的武術行為??鬃铀枷胗绊懴滦纬闪恕耙娏x勇為”和“以天下為己任”獨特的“仁義之勇”的倫理道德觀。道德倫理框架下的“勇”,主要受到“仁”、“禮”的思想的影響??鬃印傲嚒苯虒W中的“執(zhí)御”就是鍛煉勇氣的一種教育方式?!吨芏Y·地宮保氏》就記載孔子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學習“御”、“射”技能。在春秋戰(zhàn)國動亂之際仍能周游列國十余載,這種勇氣更是將孔子“勇者無懼”的大無畏精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鬃铀岢龅摹坝挛洹本?,是指仁愛和正義之勇,更多的體現(xiàn)的是人文的價值。

      3 孔子武德思想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和價值

      幾千年以來,孔子總以“文圣人”的形象示人,但是,“文弱圣哲”形象不能夠代表孔子形象的全部??鬃釉谏溆矫娴慕艹霰憩F(xiàn)是孔子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孔子本人不僅尚武,而且身體力行的表現(xiàn)了勇武的一面。他的文武并重的教育思想也對后世的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提出的構建文武兼修的完美君子人格的道德追求更是影響了一代代武術人。傳統(tǒng)武術道德作為安排傳統(tǒng)武術習練者生活方式的根本依據(jù),體現(xiàn)的是傳統(tǒng)武術人獨有的人生智慧。正是有了文化的參與,生死搏殺的技藝才能升華為修身、養(yǎng)性的法寶?!吧形涑绲隆辈⒎莾H僅是句口號,崇德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俺绲隆敝竿瞥绲赖滦摒B(yǎng),做到誠信正直,謙和忍讓,見義勇為,遵守社會公德,旨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武德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作用[13]。傳統(tǒng)武術特別重視個人的武術道德修養(yǎng)。武德并非一個特定的概念,在武術的發(fā)展進程中,武德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需要與時代適應,同時為社會服務。目前,武德的現(xiàn)代性明顯不強,武德思想的更新需要在傳統(tǒng)武術道德和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挖掘更多先進的思想并結合當今時代的需要改良和升華新的武術道德。

      立德弘道的道路上需要先進思想的引導,孔子武德思想不僅對傳統(tǒng)武術道德的形成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孔子武德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具有服務當今社會的價值。守護華夏文明,也不意味著固守中國自身僵化的文化傳統(tǒng)與意識形態(tài)教條,而是需要不斷地加以自我反省、調(diào)整、轉(zhuǎn)化和更新,只有適時地維新中國,才能更好地維護華夏文明自身的延續(xù)、發(fā)展與完善[14]。當今武德的構建應該符合古為今用的實踐要求,脫離了社會實際情況的武德是沒有長久活力的。武德作為動態(tài)的概念需要與時俱進,孔子武德思想對形成具有當代社會鮮明特色和實踐意義的新武術道德提供了思想的來源。同時,新時期武德的建設在汲取傳統(tǒng)文化營養(yǎng)的同時能夠更好地為精神文明建設增加思想的厚度。新時期的價值觀的樹立需要考慮民族自古以來的情愫,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先進文化的代表。孔子武德思想的研究不僅為新的武術道德的構建提供了參考。同時,孔子武德思想的踐行也能為新的歷史時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武術技擊實用功能弱化的現(xiàn)代社會,武術的文化符號價值和道德教化價值應給予充分地關注。武術道德的現(xiàn)代發(fā)展也要關注其自身修養(yǎng)道德、道德教化和服務社會等功能。

      在當今中國社會中,論及傳統(tǒng)道德,卻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因為,在不少當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傳統(tǒng)道德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封建落后與殺人工具的象征[15]。五四以降,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多次矯枉過正使得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不斷被人們遺忘。文化信仰的缺失造就了當今社會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的重拾、重塑首先要完成思想的撥亂反正。儒家思想作為傳統(tǒng)道德的核心,對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德性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文化對習武者的道德規(guī)范和用武規(guī)則提供了價值判斷的依據(jù)。作為生死搏殺的技藝,武術本身不具備涵養(yǎng)道德的功能,正是有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長期引導和規(guī)范,武術才具備了道德修養(yǎng)的功能。在古代社會倫理之上的大一統(tǒng)思想統(tǒng)制下,武術道德的發(fā)展是不可能脫離儒家思想的軌道。傳統(tǒng)武術的道德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而孔子的武德更是為傳統(tǒng)武術道德奠定了基調(diào)??鬃拥娜实滤枷雽τ趥鹘y(tǒng)武術習練者人生觀、價值觀、做人意識的形成具有導向和評價作用。仁,作為傳統(tǒng)武術人的一種道德自覺,反映在武術活動的方方面面。禮德思想對于構建文明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意義。正所謂:“知長幼,而得孝悌。明身份,而守規(guī)矩?!爆F(xiàn)代儒家的義理建構中,“勇”幾乎不占有任何地位,作為“三達德”中的一目,勇德幾近形同虛設[16]。“智、仁、勇”作為儒家的三達德,是構成孔子思想的重要內(nèi)涵。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勇德的忽視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在孔子看來,勇德是君子人格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勇”彰顯的是儒家積極入世和外王的一面。

      4 結 語

      孔子武德的的現(xiàn)代發(fā)展要符合當今社會人們對于武術的價值期待。尊重武術文化是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武術的前提,對孔子武德思想的研究是為了加速傳統(tǒng)武術道德的現(xiàn)代化并促使傳統(tǒng)武術道德觀念的與時俱進。傳統(tǒng)武術道德現(xiàn)代性的增強具有文化承載和道德教化等諸多價值?!叭省?、“禮”、“勇”三德是君子理想人格的構建目標。首先,作為武術價值觀的仁德對武術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小到個人操守,大到愛國主義,仁學思想至今熠熠發(fā)光。仁學思想在當代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個人修身和國家德治方面。其次,武術倫理觀的“禮德”是至今影響國人的一種重要德目?!岸Y”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是歷史性與現(xiàn)代性結合的產(chǎn)物。對孔子禮德的研究豐富了武術文化的內(nèi)涵,賦予了禮新的時代意義。禮的繼承要有損益,這樣才能為新的社會服務。最后,“勇德”作為一種武術技擊觀,對武術實踐中的用武規(guī)范、責任、擔當?shù)忍峁┝死碚撝腔?。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超凡入圣”、“?nèi)圣外王”的精神追求對武術道德的價值觀、倫理觀、技擊觀提供了發(fā)展的方向。通過對孔子武德的研究可以提高武術習練者的德性,而對其他人而言,同樣具有教化價值和借鑒意義。

      [1] 王大千.走進孔子,習總書記表達了什么?[J].孔子研究,2014(2):4-9.

      [2] 王京龍.從《論語》看孔子的體育思想觀念[J].體育科學,2012,32(1):77-80.

      [3] 栗勝夫,栗曉文.論中華武術之核心理念[J].體育科學,2014,34(11):27-35.

      [4] 嚴北溟.孔子的哲學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32.

      [5] 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第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2:163.

      [6] 鮑思陶,譯.論語[M].武漢:崇文書局,2007:19.

      [7] 孫希旦[清],撰.禮記集解(上)[M].沈嘯寰,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6.

      [8] 孔丘[春秋].論語[M].楊伯峻,楊逢彬,注譯.長沙:岳麓書社,2000:80.

      [9] 顧濤.中國的射禮[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5.

      [10] 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2.

      [11] 司馬遷原.史記[M].蕭楓,主編.第7冊.文白對照全注全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1905.

      [12] 郭守靖.文化視野下孔子的武術精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29.

      [13] 張繼生.中華武術禮儀[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2:31.

      [14] 林存光.與命與仁:試論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J].孔子研究,2014(6):31.

      [15] 喬鳳杰.中華武術與傳統(tǒng)文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59.

      [16] 陳立勝.《論語》中的勇:歷史建構與現(xiàn)代啟示[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12.

      〈〈浙江體育科學〉〉投稿須知

      1 本刊為綜合性的體育學術雜志,每年出版6期,逢單月出版。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

      2 凡題材新穎、論點鮮明、論據(jù)翔實、數(shù)據(jù)可靠、層次清楚而富有啟發(fā)性的體育學術論文、實驗報告均受歡迎。

      3 來稿須用電腦打印,打印格式請參見本期內(nèi)文。文中外文字母與符號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并注明文種。

      4 文稿編寫格式:題目、署名、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或注解。具體要求如下:

      4.1 題目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選擇關鍵詞。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

      4.2 文章應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全稱及具體部門,所在省市郵政編碼,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數(shù)學系,安徽 合肥 230001)

      4.3 摘要以200字左右為宜,須表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方面的內(nèi)容。

      4.4 關鍵詞以3~8個為宜,選用的詞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內(nèi)容的術語。

      4.5 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均應譯成英文。

      4.6 參考文獻(含注釋)作者4人以內(nèi),全列出;若超過4人,則列出前4人,后再加“等”或“etal”。著錄格式簡述如下: 普通圖書的著錄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其他責任者.版本項(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例:[1]張魯雅.中華體育之最[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15-16. 連續(xù)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獻著錄格式:[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連續(xù)出版物題名:其他題名信息,年,卷(期):頁碼. 例:[1]何振梁.世紀之交的奧林匹克運動[J].體育科學,1997,17(1):7-11.

      4.7 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5 在稿末請注明第一作者的真實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出生年、籍貫、職稱、學位及主要研究方向,聯(lián)系電話及詳細的通訊地址。

      6 來稿發(fā)表后,贈送當期期刊2本,不付稿酬(特約稿例外)。請勿一稿多投,作者投稿后3個月內(nèi)未接到本刊錄用通知或修改意見,可自行處理。來稿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7 來稿請寄:杭州市體育場路212號,《浙江體育科學》編輯部,郵編:310004,信封上請注明“稿件”字樣;也可用電子郵箱投稿,郵箱地址為:zjtykx@sina.com

      Retrospection and Mirror: the Origin of Confucius 'Wushu' s Thought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Value

      CAI Feng1,ZHANG Jian-hua2,ZHANG Jian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523083, China;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3.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benevolence", "rite" and "bravery" o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moral thought in Confucius' thought system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rough the study of Confucius Wu De thought, to draw conclusions. As the martial arts values Rende on the impact of martial arts mainly for a kind of forgiveness of the road, Rende o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outlook on life,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have a huge role in guiding. As the ethics of martial arts ethics, for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social life and martial arts activities to provide a sense of ritual of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etiquette of the paradigm of reference. As th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concept, for the use of the provision of spiritual support. The excavation and collation of Confucius' thoughts of Wusheng and may have many values such as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erving contemporary life.

      Confucius; martial arts moral thought; traceability; contemporary value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12CTY031);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YB023);甘肅省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GST201666);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2016B-003)

      2017-05-14

      蔡 峰(1991- ),男,江西贛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武術哲學,武術文化學.

      1004-3624(2017)04-0099-06

      G852

      A

      猜你喜歡
      武德傳統(tǒng)武術儒家
      傳統(tǒng)武術怎么了?
      少林與太極(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武德文化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xiàn)研究
      武術研究(2020年5期)2020-11-23 11:31:58
      基于養(yǎng)生視域論傳統(tǒng)武術的現(xiàn)代傳承與發(fā)展
      武術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武術課堂核心素養(yǎng)之武德教學探討
      武術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5:22
      論散打教學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滲透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萬籟聲的傳統(tǒng)武術觀
      傳統(tǒng)武術與儺的傳承與發(fā)展
      策勒县| 浦东新区| 庆城县| 集贤县| 正阳县| 祁门县| 芜湖市| 招远市| 南陵县| 抚顺县| 丰镇市| 巴马| 临沂市| 屏边| 石柱| 竹溪县| 天峨县| 陆丰市| 淮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大石桥市| 本溪| 安达市| 巴林右旗| 酒泉市| 通辽市| 扶风县| 东乡| 固始县| 个旧市| 临湘市| 马鞍山市| 若尔盖县| 泗水县| 凤山市| 天柱县| 通江县| 汝南县| 万山特区| 福泉市|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