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易感因素和診治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神經外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60例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60例患者都進行了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其中有10例呈陽性,分別為2例銅綠假單胞菌,2例鮑曼不動桿菌,2例大腸埃希均菌,4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都已經痊愈。腦脊液細胞有12例大于3000×106/L,29例在(1000~3000)×106/L之間,19例小于1000×106/L,隨著感染天數不斷增加,腦脊液細胞數也不斷下降。結論 治療顱內感染患者的關鍵就在于早期診斷與治療,治療顱內感染的核心就在于進行合理的給藥途徑以及敏感的抗生素的選擇。
【關鍵詞】 神經外科 手術感染 危險因素 預防控制
我院回顧性分析了神經外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60例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具體分析過程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60例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中,有26例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年齡為4~82歲,平均年齡為43歲。其中2例實行了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5例實行了開顱垂體瘤切除術,5例實行了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5例實行了腦室-腹腔、腦積水分流術,12例實行了幕下開顱手術,12例實行了幕上膠質瘤手術,19例實行了腦室外引流術。
1.2 治療方法 對于術后出現腦膜刺激征陽性、體溫不斷升高的患者,需要對此進行腦脊液、測壓、腰椎穿刺等常規(guī)檢查,并在培養(yǎng)細菌時使用增菌液分離法。如果患者確診,就需要停止使用原先的抗生素,將其替換為500mg帕尼培南或750mg氯霉素等容易從血腦屏障穿過的藥物[1]。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痊愈的標準。①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為陰性;②腦膜刺激征陰性;③患者連續(xù)三天的體溫都在處于正常范圍中;④連續(xù)三次腰椎穿刺腦脊液,白細胞計數都不高于8×106/L。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在治療兩到五天后,顱內感染的60例患者體溫開始下降,腦脊液細胞數顯著減少,腦膜刺激征、惡心以及頭痛等癥狀逐漸消失。在20天內所有患者都痊愈,沒有患者死亡。
2.2 腦脊液培養(yǎng)結果及細胞數變化情況 60例顱內感染患者都進行了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其中有10例呈陽性,分別為2例銅綠假單胞菌,2例鮑曼不動桿菌,2例大腸埃希均菌,4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都已經痊愈。腦脊液細胞有12例大于3000×106/L,29例在(1000~3000)×106/L之間,19例小于1000×106/L,隨著感染天數不斷增加,腦脊液細胞數也不斷下降。
2.3 腦室外引流的持續(xù)時間 60例顱內感染患者中,具有較高比例的腦室外引流術后患者,因此選取神經外科腦室外引流術的2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顱內感染發(fā)生率以及引流時間進行觀察。8例患者在1~5天內將引流管拔除,發(fā)生顱內感染的有1例,感染率為12.5%,10例患者在6~10天內將引流管拔除,發(fā)生顱內感染的有2例,感染率為20%,8例患者在10天以上將引流管拔除,發(fā)生顱內感染的有3例,感染率為37.5%。
3 討論
3.1 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治療困難的原因 造成難以治療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原因在于,血-腦屏障許多抗生素都難以通過,在蛛網膜下腔中治療的濃度難以達到。其次,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具有較低的陽性率,因此早期往往很難進行敏感、高效的抗生素的選擇[2]。除此之外,患者具有較差的中樞神經系統免疫功能,所以患者一直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導致顱內感染難以治療。
3.2 造成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以及防御措施 ①腦室外引流。據資料顯示,造成顱內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腦室外引流。一旦延長患者腦室外引流的時間,就會提升患者發(fā)生顱內感染的幾率,其原因在于越是長時間留置引流管,就越容易產生細菌,從而造成逆行性感染的發(fā)生[3]。因此對于患者中與拔管指標相符合的,需要將其引流管盡早拔除。②對于患者中患有惡性腫瘤的,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態(tài)為抑制免疫、血腦屏障損壞,會造成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因此在手術前后都要重視對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進行提升。
3.3 選擇治療藥物 對于臨床醫(yī)師來說,腦脊液藥敏結果以及細菌培養(yǎng)是其對顱內感染進行診斷并進行治療藥物選擇的重要前提,但培養(yǎng)細菌需要較長的培養(yǎng)時間,并且具有較低的陽性率,所以敏感抗生素的選擇很難在早期顱內感染時進行,在臨床上在要敏捷過還沒有出來或細菌培育陰性的情況下,一般在用藥時多半會依靠經驗進行。所以,需要對顱內感染的流行病學進行掌握。有學者在調查分析近年來我國開路術后顱內感染的流行病學后,發(fā)現革蘭陽性球菌是造成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主要病菌,其他占有較大比例的細菌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4]。
所以神經外科需要對顱內感染進行積極的預防,如果顱內感染已經發(fā)生,急需要盡早診斷并治療,在進行治療方案選擇時也要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從而使得患者治愈顱內感染的幾率提升。
參考文獻
[1]宮劍,甲戈,張玉琪,劉文慶,李春德,田永吉,馬振宇.腦室灌洗治療小兒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04:212-214.
[2]荊楠,唐明忠,劉志忠,張國軍,張亞南,康熙雄.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腦脊液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07:1272-1274.
[3]徐廷偉,敖祥生,秦永芳,周毅,黃星,劉漢東,陳鋒,張海泉,王志勇,王旭.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08:1758-1760.
[4]曾上飛,鄭海軍,楊曉清,婁曉輝,陳寧.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醫(yī)院感染的調查與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09:2015-2017.
作者簡介:張永哲,男,1979年2月8日,漢族,遼寧省人,碩士研究生,單位:內蒙古通遼市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