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對消化內科患者整個住院過程中存在的感染情況進行探究,分析患者內科感染的具體病因及病癥,同時制定行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通過對2011年到2012年我院在兩年內接受的四十例消化內科臨床感染患者的治療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我院接收的四十例消化內科院內感染患者,從體內共分離出60株病原菌、大腸埃希菌等細菌。這些細菌對藥物的抗生素抗藥性呈現(xiàn)出不斷升高的發(fā)展狀態(tài)。結論 消化內科患者感染臨床治療當中,需對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感染做好預防,在使用抗生素過程中要正確使用抗生菌藥物,以促使患者機體免疫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達到康復的最佳成效。
【關鍵詞】 消化內科 感染 臨床淺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ection situ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causes and diseases of internal medicine infection, and to establish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from 2011 to 2012 in our hospital forty cases of clinic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for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60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E. coli and other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ody. These bacteria appear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drug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of gastroenterology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the need for prevent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to the proper use of antibiotic drugs during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munity of patients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infection; clinical analysis
前言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大家面臨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在日常工作當中,飲食不規(guī)律引起的消化系統(tǒng)病變非常多見。此類疾病的發(fā)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再加上病發(fā)后引起機體其他器官的感染,為此,患者若不能第一時間診治,便會誘發(fā)其他器官有病變的形成。本研究對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間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感染的臨床成效進行淺析,同時經病理證實40例報告做出了詳細的介紹。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臨床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內科感染患者來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年齡處于35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50歲。其中,24例男性患者,占60%;16例女性患者,占40%。與此同時,高于50歲的患者有20例,占到一半的比例。住院天數(shù)在15天以內的患者有15例,占37.5%,一個月以上的患者5例,占12.5%,其余住院時間患者占到一半的比例。
1.2 感染部位
在我院40例消化內科患者中,患者受感染的部位位于下呼吸道有16例,占40%;上呼吸道感染有8例,占20%;腸道感染有6例,占15%;泌尿道感染有4例,占10%;胃部感染有4例,占10%;其余2例,占5%。
1.3 感染中分離出的病原菌
通過對受感染器官的檢查,分離出的病原菌共有80株,涵蓋了50株革蘭陰性桿菌和30株真菌。其中,在革蘭陰性桿菌中分離出銅綠假單胞菌、肝炎克雷伯菌、陰溝桿菌、等多種病原菌;真菌中有白假絲酵母菌菌、白的顏色佛珠菌分離出來。
2 結果
2.1 病理原因
此次臨床研究表明:40例消化內科患者由于受到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數(shù)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其次為腸道感染。內科感染菌勢主要是因人們在日常生活不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未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所導致的。病原菌當中的革蘭陰性菌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從其中能夠分離出6種病菌,針對這些病菌進行分析有著非常重要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消化內科防治措施
在內科感染的診治上,以往是使用抗生素藥物,對受到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患者治療時,使用有效的藥物能夠對病菌起到很好的掌控作用。其中,銅綠假單胞菌是由革蘭陰性菌中分離最多的一種病菌,在進行處理上若未通過正確科學的方式,那么便會誘使突發(fā)性流行病的形成。本次臨床淺析與最近幾年的案例比較發(fā)現(xiàn),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處于持續(xù)增高的一種趨勢,尤其是對哌拉西林耐藥性非常強,耐藥率已高出70%;對亞胺培南則相當?shù)拿翡J,敏銳率高達85%。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治療前期患者隨意使用抗生素藥物所導致的。這樣在進行臨床治療的時候便會增加很大的難度。并且,如果病人一旦病發(fā),便極易引起其他器官受到嚴重的感染,若呼吸系統(tǒng)受到感染那邊很容易在整個醫(yī)院引發(fā)流行性疾病。
2.3 易感染人群
本次臨床研究,住院時間多余2個月的患者有10例,在這10例患者中平均年齡超出60周歲,并且以男性患者為主,為此,消化內科易感染群體可以說一般是以男性老年患者為主。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身體體質較低,加上在年輕的時候未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此,他們的抵抗力功能衰落的非???,當這些人在受到真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使用多種抗菌藥物,那么真菌的耐藥性便會不斷增強,這會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縱使真菌的耐藥性沒有達到革蘭陰性菌的強度,但是若患者未正確使用抗生素,患者在病發(fā)之后所引發(fā)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
3 討論
從本次臨床研究得出的數(shù)據表明:男性老年患者是消化內科感染最為嚴重的群體,其中,惡性腫瘤是消化內科感染確診率最高的,其次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胃潰瘍、十二指潰瘍、慢性胃炎、腸炎等。這些都未慢性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在醫(yī)治過程當中,需要使用多種抗生素藥物的配合性化療、放療,這會造成患者抵抗力不斷下降,還會引起病人有一些突發(fā)性疾病或身體其他器官同時受到感染。
在這40例消化內科感染患者當中,呼吸系統(tǒng)是最易受到感染的,這些對于病情比較嚴重、年紀較大的患者而言,在長期臥床之后極易引起機體下呼吸道感染。其次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為此,如果沒能及時得到醫(yī)治,極易引起整個病房內甚至是整個醫(yī)院的流行性疾病。
針對初期消化內科感染患者治療的過程當中,醫(yī)護人員要特別注意做好患者口腔內分泌物的定期性清除,保證口腔內部的潔凈,這樣對于防御呼吸道、胃部、腸道系統(tǒng)不受到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若初期未能把患者口中的異物清除干凈,在后期清除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颊咴缙诤粑老到y(tǒng)受到感染的情況下,支氣管中吸進去的異物很容易引起肺部有病變的形成,而消化系統(tǒng)感染之后,會造成口腔咽喉當中的嘔吐物、血液吸入肺里,引起肺部的感染。所以,呼吸道系統(tǒng)是整個消化內科感染最嚴重的,臨床治療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做好對呼吸道系統(tǒng)的正確預防和感染后的控制工作,正確使用抗生素藥物進行臨床診治。
參考文獻
[1]李萍,盧仙成,鄧濟蘇.重癥監(jiān)護室取得性感染與廣泛散布機制研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6):404-406.
[2]陳宇,劉長勝.淺談消化內科患者感染的防治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8):123.
[3]盧站竹,邊厲崢.消化內科患者感染的臨床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0):58.
作者簡介:徐文清,女,大專,主要從事內科臨床醫(yī)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