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魏雅川,徐 靜,李淑莉,盧賀起Δ
(1.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北京 100700; 2.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
【方藥研究】
中醫(yī)膏方用藥特點探析?
劉 超1,魏雅川2,徐 靜2,李淑莉2,盧賀起2Δ
(1.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北京 100700; 2.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醫(yī)膏方應用的歷史源遠流長且療效確切,逐漸成為慢性、虛弱性疾病的首選方劑。以目前常用膏方和經(jīng)典膏方為基礎,重點介紹補益類膏方。認為補藥為主、補治結合,陰陽互根、補輔相助,注重整體、重視脾腎,顧全兼證、藥對提效,重視藥性兼顧口感等是其組成配伍特點。在此基礎上按補陽類、補陰類、補氣類、補血類及其他分型,結合具體膏方的臨床應用特性,分析其間的具體組成、配伍等,有利于發(fā)掘傳統(tǒng)膏方提高臨床用藥水平,促進膏方廣泛合理的使用。
中醫(yī)膏方;補益膏方;用藥特點
膏劑(方)作為中醫(yī)五大傳統(tǒng)劑型(丸、散、膏、丹、湯)之一,歷史悠久。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醫(yī)方書《五十二病方》就記載了“肪膏”“脂膏”“彘膏”等外用膏方?!饵S帝內(nèi)經(jīng)》(以下簡稱《內(nèi)經(jīng)》)有“豕膏”“馬膏”記載。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記載了“大烏頭煎”“豬膏發(fā)煎”等內(nèi)服膏方,為后世以膏治病奠定了基礎。明朝時內(nèi)服膏方極為興盛,制法與臨床應用趨于成熟[1]。清代至民國,膏方又以擅長滋補、性緩而潤為臨床所喜用,逐漸成為氣血虧損、陰陽失和,又不能承受湯劑迅猛藥力患者之首選。時至當今,膏方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膏方又名膏滋,《膏方大全》指出:“膏方者,蓋煎熬藥汁成脂液,而所以營養(yǎng)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故俗稱膏滋藥。”膏方制法雖然不如湯劑、散劑簡便,但與其相比較,藥材是經(jīng)過煎煮濃縮、添加特性輔料等制成,所以具有藥物含量高、藥材利用率好、膏體滋潤、藥效作用穩(wěn)定持久等特點[2],特別適于虛弱、慢性病人長期服用治療的需要。
本文通過對一些經(jīng)典膏方和常用膏方的研究分析,淺談其組成配伍選藥特點,以求對膏方的臨證使用有所裨益。
膏方發(fā)展歷史中曾出現(xiàn)以祛邪藥為主藥的膏方,如《備急千金要方》中的青膏和黃膏。但當今常用膏方多以補藥為主,以調(diào)補機體為目的,在提高人體正氣及抗病能力的前提下祛除疾病,體現(xiàn)中醫(yī)“扶正就是祛邪”的理念,如養(yǎng)血歸脾膏、人參養(yǎng)榮膏等,所以膏方具有“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的特點[3]。此外在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下,結合病人體質(zhì)、性別、年齡等因素,也常選用適宜的藥物加入膏方使用。如嶺南人患病以夾濕夾瘀為主[4],常配伍活血理氣、化痰祛濕的藥物,對于血虛伴肝氣郁結的婦女,常在補血藥后加入疏肝理氣之品等。
人體出現(xiàn)氣血陰陽虛損的狀況時,往往不僅單純表現(xiàn)為某一種虛損而是相互交雜。如陽虛者常伴有氣虛,氣虛者多致陽虛,陰虛者多易血虛,血虛者多致陰虛,因此補益陰陽氣血的藥物常相須為用。補陽藥中常配補陰藥,如參鹿補膏在淫羊藿、鎖陽中加入女貞子、旱蓮草,使其溫而不燥,陰中求陽;補血藥中常配補氣藥與活血藥,如在當歸、熟地、制首烏中加入黃芪、川芎,使益氣生血、活而不瘀;補氣藥中常配理氣藥,如黃芪、黨參、白術中加枳殼、陳皮,使補而不滯,體現(xiàn)“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5]的陰陽互根思想。
膏方用藥既要補虛又要祛邪組成藥味常較多,臨床用藥二三十味的古方不在少數(shù),如五福延壽膏用藥32味,但其用藥雖多仍需依據(jù)章法,做到繁而不亂、多而有序。劉永惠等[6]認為,可根據(jù)病變部位按經(jīng)絡循行路線,結合藥物歸經(jīng)統(tǒng)籌考慮用藥。如肺癌患者咯血可選入肺經(jīng)的前胡、百部、牛蒡子、桑葉等。此外,膏方用藥時常補消兼顧、寒熱并用等,以達到糾其偏正、平衡整體的目的。如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郁滯的名方一貫煎,以滋補肝腎陰的生地、麥冬、北沙參為主,同時配伍川楝子達到“寓疏于補,條達肝木”的組方目的[7]。又如在補血類膏方中加入川芎、丹參、雞血藤,在補氣健脾藥中加入砂仁、枳殼、陳皮等使之補而不滯,注重整體。
腎為先天之本?!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唬骸澳I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逼楹筇熘荆瑲庋?。腎為生命活動的根基,脾為生命活動的重要保障,因此既要顧護腎臟又要顧護脾臟,使精髓足以強中,水谷充以御外。所以膏方治療陰陽偏衰、精氣不足時常需從補腎入手,同時兼顧脾臟。如《仁術便覽》所載五福延壽膏,尤適宜腎虛且中土亦弱者。中焦脾胃為一身氣機升降的樞紐,膏方所載精微全賴脾胃運化輸布五臟。因滋陰藥物多滋膩礙胃,常佐以炒神曲、炒麥芽、炒谷芽、砂仁等健脾助運之品。如《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中的理脾和胃除濕膏,全方組成顧護脾胃,功力和緩,宜于久服而不傷脾胃。
膏方選用藥物較多,因而可以照顧到所有兼證達到全面兼顧的效果。組方配伍多用藥對,以簡化繁,出奇制勝。如主治虛損的巨勝子膏以“酸棗仁、柏子仁”聯(lián)用,達寧心安神之效;龜鹿二仙膏以“龜板膠、鹿角膠”合用,填補精血,益氣壯陽?!侗本┦兄兴幊煞竭x集》中的千金保胎膏以“當歸、白芍”同用,增強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之功。
中藥藥性理論是醫(yī)家運用于膏方組方選藥的重要依據(jù)。如附子理中膏以干姜、人參等溫熱性藥物治療脘腹冷痛之陰寒證。甘味能補、能和、能緩,膏方中的補益藥以甘味藥居多。由于膏方的服用時間通常較長,口感非常重要,味道不適患者往往難以堅持服用。口感較好的大棗、龍眼肉、羅漢果等藥,常被用來調(diào)節(jié)口感,如多種秋梨膏配方中大棗多被使用。
補陽類膏方如參鹿補膏、巨勝子膏、固本健陽膏等。這類膏方組成中附子、肉桂等溫補全身的藥物運用較多,肉蓯蓉、補骨脂、菟絲子等補腎助陽、益精添髓的藥物也被廣泛運用。如女性所用膏方常選用菟絲子、覆盆子、肉蓯蓉,男性所用膏方常選用淫羊藿、巴戟天、益智仁、蛇床子;腰酸膝軟者可選擇含有補骨脂、續(xù)斷、狗脊、牛膝等組方,大量補陽藥中加幾味滋陰之品,如女貞子、旱蓮草等滋益腎精,使全方配伍達陰陽平衡。
補陰類膏方常用的有六味地黃膏、一貫煎膏、二冬膏等。如六味地黃膏是中醫(yī)補腎陰的代表方,內(nèi)含熟地、山萸肉等補腎陰的藥物;一貫煎膏中有北沙參、麥冬以“滋肺陰、養(yǎng)腎精”;二冬膏選用麥冬、天冬,二冬皆有清熱滋陰、生津潤燥、潤肺止咳之功,兩藥合用其功益彰。故川貝母、桔梗、百合、款冬花等滋陰潤肺止咳的藥物常常配伍使用,多種秋梨膏的組成配方也遵此理。
補氣類膏方常用的有補中益氣膏、參苓白術膏、參術膏等,這一類膏方最常用的補氣藥有黨參、黃芪、白術、甘草、人參、山藥等,四君子湯為這類膏方的基礎方。對于氣虛下陷的脫肛、久泄、崩漏等癥常用大量黃芪以升陽舉陷,如補中益氣膏;對于脾虛泄瀉的常選白術、山藥等能健脾益氣止瀉的藥物,如參苓白術膏。
補血類膏方中常見的有復方阿膠膏、養(yǎng)血歸脾膏等。這類膏方選用的補血藥主要有草本的當歸、熟地、炙首烏、大棗以及血肉之品阿膠、烏雞等。補氣藥黃芪、人參、黨參等使用頻次也很高,如補血代表方當歸補血湯僅有當歸、黃芪2味藥,且黃芪的用量數(shù)倍于當歸。養(yǎng)血歸脾膏用黨參、黃芪、炒白術補氣以生血。在補血藥中加入補氣藥來促進血液生成,是中醫(yī)“氣為血帥,氣能生血”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
臨床除單純的益氣、補血、滋陰、壯陽膏方外,還常常根據(jù)患者情況辨證論治、綜合考慮甚至四者兼顧。目前常用的氣血雙補類膏方有十全大補膏、兩儀膏、八珍益母膏等,常用的陰陽同補膏方有五子衍宗膏、延齡育子膏等。
膏方的藥物選擇與劑型、藥效有明顯的關系。因目前膏方以補潤、服藥時間較長為特點,所以膏方藥物組成也必須符合其需要。一是補益藥使用比較多,為使有效成分盡量溶出,故煎煮時間較長,以致一些有效成分易揮發(fā)或不穩(wěn)定的中藥不宜選用,如薄荷、冰片等;二是西洋參、鹿茸、麝香等貴重細料藥為充分利用,常打成極細粉在收膏時才混入成藥;三是膏方注重膏體滋潤、口感,膠類藥和含糖多的藥多被使用,可在促進膏體成型和改善口感等方面發(fā)揮作用。此外,有去除藥膠類腥味的黃酒及替代糖類的木糖醇、阿斯巴甜等輔料也被廣泛使用;四是膏方多為長期服用之劑,毒性藥物選用當慎,非用不可時也要選用毒性小或炮制減毒后的飲片,如十補膏中以炮附子溫中壯陽。
研究中發(fā)現(xiàn),膏方普遍用藥繁多,可否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簡化處方,目前臨床有專家進行了探索。秦亮甫[8]在運用膏方治療糖尿病時,滋陰補腎的六味地黃丸方與益氣補血的八珍湯方均是取材于經(jīng)典方,但在具體運用上又結合現(xiàn)代病證特點、化簡使用等,可見經(jīng)典方的研究創(chuàng)新對膏方的發(fā)展非常重要。
結合現(xiàn)代制備工藝的研究,膏方在提取效率、提升出膏率、質(zhì)量監(jiān)控等方面都已有長足的進步。隨著藥用高分子材料的發(fā)展和生物藥劑技術的深入研究,制劑緩釋、控釋技術逐漸成熟,可以使不穩(wěn)定的藥物釋放變得可控,擴大治療病癥的范圍,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延長其在體內(nèi)有效治療的藥物濃度等[9],對于膏方擴大用藥范圍、減少服藥量及延長用藥間隔等方面都會大有幫助。膏方是諸多劑型中的1種,有其特點和適應范圍,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要加強膏方在臨床辨證與臨床療效、保健與健康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開發(fā),使中醫(yī)膏方的應用更加適應于當今大健康“健康中國”的時代環(huán)境[10]。
[1] 趙艷. 明代內(nèi)服膏劑與酒劑探究 [J].北京中醫(yī)藥,2013,32(10):786-788.
[2] 顧國龍,張梓崗. 論膏方在當今調(diào)治中的思路 [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10):2556 -1557.
[3] 胡冬裴. 試論中醫(yī)膏方之源流 [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17(4):9-10.
[4] 何嘉慧,徐福平,管樺樺,等 楊志敏嶺南膏方臨證經(jīng)驗 [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4,23(4):580-581.
[5] 李志庸. 張景岳醫(yī)學全書 [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1575.
[6] 劉永惠,常靖,鄭清蓮,等. 從絡病理論論治腫瘤 [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24(19):3098-3099.
[7] 盧賀起,李淑莉,魏雅川,等. 中醫(yī)名方一貫煎對運動應激疲勞小鼠激素、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的影響[J].世界中醫(yī)藥雜志, 2016, 11(增刊):45-47.
[8] 顧鋰鈾. 秦亮甫教授運用膏方治療糖尿病的經(jīng)驗 [J].吉林醫(yī)藥,2011,31(6):508-511.
[9] 魏樹禮,張強.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 [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348.
[10] 胡鏡清. 期待的力量 [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7,29(1):3.
R283.6
A
1006-3250(2017)11-1633-02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YZ-1532)-基于中醫(yī)肝肺“氣交”理論構建自身免疫性皮膚病中醫(yī)診療方案的研究
劉 超(1985-),男,中藥師,理學學士,從事中藥方劑的研究。
△通訊作者:盧賀起,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yī)方證基礎及中藥藥理研究,Tel: 010-64089015,E-mail: lw11030918@sohu.com。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