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益
摘 要: 近年來,中國的日語學習者人數(shù)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越發(fā)成為受關注的問題。從學習者自身的角度來說,長期來看,心理因素對學習者的影響顯著而深遠。因此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必定會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起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日語 學習 心理因素 對策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和日本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和交流,對于日語相關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中國的日語學習者急劇增加。在這種形勢下,很多大學增設日語專業(yè),高中開設日語課程,社會上涌現(xiàn)很多的日語培訓機構。為了強化日語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科學的教授法固然非常重要。但對成人學習者而言,對學習效果起著更大影響作用的,往往是學習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教師、多么科學的教授法,都不可忽視學習者的心理因素的影響。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心理因素角度淺析日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受到的影響,嘗試提出對策。
1.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的心理因素
1.1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被事物吸引,從而傾注更多注意力的一種感覺。從心理學來說,對某個對象產生了興趣,就更容易對該對象產生相關行為。因此如果對日語感興趣的話,自然會對日語產生很強的學習欲望。相反,對日語不感興趣的話,就很難有學習的欲望,也就很難長期持續(xù)學習下去。
對日語產生興趣會跟日語和日本文化有關。筆者在對大一新生做問卷調查時,問到“為什么選擇日語專業(yè)”,有大約六分之一的學生回答是因為喜歡日本漫畫,從而喜歡上了日語,于是選擇了日語專業(yè)。
但是隨著內容難度不斷加深,學習者的興趣慢慢喪失,這跟日語自身的特點有關。日語當中較多地使用漢字,初學者能夠推測其意義,初級日語語法,比較簡單,容易掌握,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漢字的讀法也好、語法也好,都漸漸變得更加復雜,學習起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變得不再那么輕松,學者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
1.2動機
動機是促使人們產生某種行為的原動力。在筆者所教授的學生中,有少部分人在平時交流中表現(xiàn)出進大學就是為了獲得本科文憑。這些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并不期望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或寫出漂亮的日語文章,只想能及格就行。其他大部分學生都想著畢業(yè)后能找個好工作,深知必須學好日語,因此,相對來說,平時學習會更努力。
1.3自我評價
絕大部分成年人都會對自己各方面進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評價。日語學習者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既有基于自己的經驗和認知產生的自發(fā)評價,又有基于外部反饋而產生的被動評價。
據筆者對所教歷屆學生的統(tǒng)計和觀察,一開始就比較認真努力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是自我肯定的,認為應該這么做,即認為這么做是對的。這是一種正面評價。這種評價會促使學生繼續(xù)保持努力學習的勁頭。同時,部分學生能注意到其他人比較認真,而自己沒有在學習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導致成績不如其他人。這種成績不如他人的事實,其實就是一種來自外部的反饋,在潛意識里將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對自己的這種學習態(tài)度進行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應該這么做,即認為自己這么做是錯的。這是一種負面評價。這種評價會促使學生改正以前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努力認真學習。無論哪種情況,只要學生的分數(shù)提高了,或者他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有所提高,老師和周圍的同學會在各種形式中表現(xiàn)出來。老師可能會夸獎他,同學可能會稱贊他。這種外部反饋會給他對自己造成一種正面的評價,那就是自己的付出有所收獲,這也會促使他自己更加努力地學習。
另外,學習效果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會經常被老師提問、被同學笑話(不一定含有很深的惡意),總而言之,外界給他的反饋是否定的。那么可能會讓他對自己產生的評價是自己不行、自己不是這塊料。這也有可能讓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從而放棄努力學習日語的嘗試。
以上是對日語專業(yè)學生學習日語的行為產生影響的心理因素的三個重要方面。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個因素會互相作用、互相影響。興趣會產生學習的動機,有了動機付諸行動之后,如果學習效果比較好,又會產生良好的自我評價,這種良好的自我評價,會產生滿足感,從而提高興趣,更加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相反,那些因為調劑或被父母的意愿影響而選擇日語專業(yè)的學生,因為對日語并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學習的欲望并沒有那么強烈,學習動機并不充足,投入的努力不夠,導致日語學習效果不太好,從而產生負面評價,導致更多的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改進對策
2.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各種手段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那些本來就喜歡日語的學生來說,不是問題,反而可以投其所好,讓他對日語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如喜歡日本漫畫或文學作品的,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展示或播放一些這方面的材料或視頻。實踐證明,學生非常期待,一方面既是一種“気分転換”,另一方面迎合了他們的興趣愛好,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對那些本來對日語不太感興趣的學生來說,通過這種辦法,可以讓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日語和日本文化中有這么多有趣的東西,從而使他們對日語產生興趣,進而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2.2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教學過程當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特別是新生,并不明確學日語將要學到什么程度,學多少內容,將來能夠達到什么水平。因此他們的學習處于一種學多少算多少的狀態(tài)。除非老師明確規(guī)定學習任務,否則學生對于那些看似非必須學習的部分(如看起來以后很大概率用不上的生僻詞匯)可能會不重視。為此,講授者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幫助他們學會制訂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如筆者的學生當中有的想考研,有的想進入企業(yè),為此,筆者會建議他們根據自己對未來的打算,而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想考研的,需要掌握多少詞匯和多少語法,為此每個學期,甚至于平均到每個月、每個星期,應該要掌握多少單詞和語法?想進入企業(yè)的,則需要側重于聽力和口語,為此每天需要聽多少時長的音頻材料?當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就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激發(fā)自己付諸行動,變成學習行為。
2.3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是期待老師的評價的,因此老師不宜不予置評,應當及時給予評價。但在評價的時候注意措辭,既不能完全不給予正面肯定,又不能完全不給予負面評價,而應該少使用否定的負面的評價,多使用肯定的正面的評價。對于學習效果好的同學,在積極評價他的學習效果的同時,對于他學習中的不足,可給予適當?shù)呢撁嬖u價,同時加以鼓勵,提供具體的建議。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效果很好。對學習效果不太理想的學生,少評價他的學習成績,多積極評價他的努力部分,對他在學習中不太努力的表現(xiàn)適當?shù)叵麡O評價,同時給予鼓勵,一般會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3.結語
日語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僅從學習者自身心理因素角度出發(fā),進行初步的分析,并探討其解決對策。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各種辦法讓學生意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比其他諸如大量布置作業(yè)等手段有效得多。
參考文獻:
[1]市川伸一.學習と教育の心理學[M].巖波書店,2004.
[2]王娟.成人學習外語的特點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
[3]李艷芬.日語學習者學習策略研究[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0.
[4]王艷霞,王福恒,靳蓬.成人學習心理因素的分析與調試[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
[5]王鈺瑩.成人學習心理障礙歸因及對策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