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婷
小學語文低年段韻文識字很多,其主題各不相同,有效教學法也不盡相同。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造多種有效途徑讓學生感受詞語的韻味、讀出詞語的韻味、說出詞語的韻味,這樣學生就能在詞串識字中充分領略韻文之美。
使用整齊的韻語,是張志公先生總結出的傳統(tǒng)識字教學經驗之一。韻文將原本孤立的漢字組成詞,置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氣韻流暢,朗朗上口?;诖耍K教版小學語文創(chuàng)造性地在教材中加入詞串識字。
一、圖片之美,藝術熏陶
語文的美無處不在。并非靠教師教授就有用,還要學生主動接受美的熏陶。課文圖畫所特有的屬性決定了它在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的陶冶、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和課文從形式、內容、意境上構成美的氛圍,學生可通過圖文互動,如看圖說話等形式,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識字1》全課12個詞語,共分4組,圍繞“春”,介紹了春天的景物,表現(xiàn)了春天景色的美好。第一組表現(xiàn)了春天的天氣現(xiàn)象,第二組介紹了春天的植物,第三組介紹了春天的小動物,第四組介紹了春天的花朵。像這樣富有畫面感的詞語,不能僅從字面理解,更應該放在一定的意境中體會。所以教學伊始就用有關“春”的圖片為學生營造美麗、可愛的春天氛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春天氣息。這些圖片讓學生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更體會到詞語背后富含的無窮韻味,沉浸在如詩如畫的春景中。
詞串識字教學不能脫離一個“韻”字,指導學生讀出圍繞中心組織起來的詞串的韻律美,感悟與詞串相對應事物的韻味。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春天的美麗,讀出春天的氣息。
二、詞語之美,表達靈動
古人識字多用韻文。這是因為韻文講究格律,甚至大多數(shù)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這使其讀起來鮮明、生動,具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韻文的這個特點使得低年段學生接受韻文的語言比接受普通語言更容易,更感興趣。遼寧有一位小學校長,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進行韻文識字實驗,結果一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量相當于三四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可以說,韻文識字是成熟的經驗。
如在《識字1》中,學生帶著理解對詞串進行了整體朗讀,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同學們,你們看,詞語和詞語之間不僅要有停頓,第一、二、四行最后一個詞語讀音之間還有更奇妙的聯(lián)系呢!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學生帶著這樣的閱讀期待的韻母是相同的,發(fā)現(xiàn)詞語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覺得更有趣,更能體會中華語言特有的靈動美,讀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更押韻。
韻文識字在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真正達到漢字教育的目的。同時,韻文識字教學也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提高語感,增強對于母語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韻文識字,引領學生在漢字的王國里自由飛翔。
三、吟誦之美,品味文本
朱自清先生說:“乍看豈不是淡淡的?緩緩細嚼一番,便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薄昂脮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說的也是吟誦的好處和魅力。吟誦是在反復誦讀中,使學生更深地回味文本,感受韻律,領悟語言的藝術,咀嚼語言的韻味,從而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達到語文熏陶感染的目的。感受之余,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從生物學上講,吟誦能使人的大腦皮層產生多次的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能把語言的感情、氣質深深留在讀者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感知文中的精彩之筆和感人情境,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
在《識字6》中,用圖片讓學生感受情境美、用詞語之押韻讓學生感受語言美之后,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夏天的星空怎么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把它表現(xiàn)出來嗎?”學生會帶著充分的理解和感受再次品讀詞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學生的個性朗讀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美。“同學們,讓我們跟著這位同學再去看看她心目中星空吧!”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吟誦,夏天的寧靜悠閑怎不會從口角流出?
四、閱讀想象,表達之美
新課標要求在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特點的前提下,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把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等方面融合在一起進行全面培養(yǎng),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貫徹這個理念?從哪里切入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呢?回顧教學中的種種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正如劉勰認為“文之思也,其神遠也。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想象既能愉悅人的身心,給人帶來享受,又能給人們的繼續(xù)學習帶來不竭的動力。
首先,要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素材,比如課文中的圖畫,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多媒體課件,電視電影等。在《識字1》中,在給學生看了富有特色的春天的圖片后,引導學生想象身處春天之中,說一說內心感受,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春天的美麗景象。
其次,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想象的方法,可以是學生已有的,可以是教師介紹的,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甚至是動作演示的想象方法等。如在教學《識字1》1、2行詞串后,“小朋友們,欣賞完春天的天氣和植物,你想對春姐姐發(fā)出怎樣的贊美?”引導孩子通過“楊柳”“小草”“嫩芽”等具體事物的特點從而對春天進行整體感受和想象,這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孩子很快就會感受到春色之美。
在詞串教學中,善于捕捉資源,創(chuàng)生情境情節(jié)情趣。詞串里的圖不只是為了美化課文,不只是文字的點綴,更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為學生學習詞串服務的。幫助兒童理解詞語,進入詞串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詞串韻文識字有著自身的特點,只有真正讀懂了這一獨特的編排方式,了解了編者用意,并結合具體生字和學生實際,才能切實強化識字教學的整體效果。
識字與寫字不僅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韻文識字實現(xiàn)了多種教育目標,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了識字、閱讀和語言積累的有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