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鋒
(新鄉(xiāng)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犬瘟熱的診斷與防治
王玉鋒
(新鄉(xiāng)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犬瘟熱(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犬科(尤其是幼犬)、鼬科及 一部分浣熊科動物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呈現(xiàn)雙相熱型、結膜炎、鼻炎、支氣管炎、卡他性肺炎以及嚴重的胃腸炎和神經癥狀為特征[1]。本病在毛皮動物養(yǎng)殖行業(yè)廣泛流行,危害極大,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犬瘟熱病毒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尤其對熱、陽光以及一般的消毒劑敏感,在陽光直射的環(huán)境下可存活14h,3%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甲醛溶液,5%的石炭酸溶液能在幾分鐘內使其滅活。
幼犬對該病的易感性最強,純種犬比土種犬更容易感染犬瘟熱,癥狀也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犬瘟熱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犬科動物,比如犬、狼、狐、豺等;一些浣熊科動物,比如浣熊、小熊貓、白鼻熊以及密熊等;鼬科動物,比如水貂、水獺、黃鼠狼、刺猬、鼬鼠、獾、臭鼬鼠、雪貂等。對水貂、狐等毛皮動物養(yǎng)殖場危害很大。患病的犬和隱性感染的犬是犬瘟熱的主要傳染源,犬瘟熱病毒可通過唾液、鼻液、淋巴結、腹水、腦脊髓液、脾、肝、脊髓、尿等散播病毒,污染環(huán)境。該病的傳播途徑為接觸傳染、呼吸道傳染、消化道傳染、交配傳染。
犬瘟熱的發(fā)生無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有狗的地方即可發(fā)生本病,尤其在犬類較聚集的地域或城市中,該病的發(fā)病率較高。康復的犬可獲得終生免疫保護力。
(1)臨床癥狀 犬瘟熱的潛伏期不定,當傳染源來自同類動物時,潛伏期為一周左右;當傳染源來自不同類的動物時,其潛伏期可達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因為犬瘟熱病毒的毒力、感染動物的年齡、免疫狀況、外界環(huán)境條件不同,所以引起的臨床癥狀也各種各樣。體溫升高至40℃以上,高熱2d左右可恢復正常,相隔2d或者3d可能會再次的發(fā)熱,此次發(fā)熱持續(xù)時間可達2周以上。
多數(shù)感染動物在初期以結膜炎和鼻炎為主要特征癥狀,鼻腔分泌流水樣或黏稠、膿性分泌物,在2d以后,病情有所緩解,此時如果放棄治療,病情將迅速惡化并發(fā)展成為肺炎、腎炎、膀胱炎、腸炎和腦炎等,從導致相對應的臨床癥狀出現(xiàn)。
以呼吸道炎癥為主的病犬,咳嗽,鼻腔分泌膿性鼻液,鼻鏡干燥甚至開裂;眼睛分泌膿性分泌物,眼瞼腫大,部分病例角膜發(fā)生潰瘍。肺部聽診有啰音。
以神經癥狀為主的病犬,神經癥狀多伴發(fā)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眼睛、嘴巴抽搐,轉圈、空嚼、癲癇發(fā)作,也可表現(xiàn)為四肢麻痹,站立不穩(wěn)或共濟失調。
以消化道炎癥為主的病犬,瘦弱、脫水,嘔吐,食欲廢絕,糞便表面覆蓋有黏液,嚴重者,糞便混有血液。
以皮膚癥狀為主的病犬 此類型的犬瘟熱發(fā)生病例很少。皮膚上被覆有紅點、膿性或水皰丘疹。足墊腫大、角化、增生,形成硬腳掌病。
肺臟、上呼吸道、眼結膜呈卡他性炎癥,皮膚出現(xiàn)膿皰性、水泡性皮疹;足底和鼻角化增生呈角化病。
診斷犬瘟熱僅依靠流行病學、臨床癥狀以及剖檢變化,無法做出較為準確可靠的診斷結果。目前常依賴實驗室診斷:血清學診斷、病毒分離鑒定和熒光PCR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強化綜合防控措施,做好免疫接種,嚴格隔離患病犬只,定期消毒,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治療:可以大劑量的皮下注射抗犬瘟1號或犬瘟熱單克隆抗體,1次/d,使用3d左右。同時可以配合利用消炎和抗細菌感染藥物:糖皮質激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
[1]閆若潛,孫清連,李桂喜.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南(第3版)[M].農業(yè)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