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巍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康復一科,遼寧 沈陽 110032)
康復護理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小兒腦癱流涎的臨床療效
趙 巍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康復一科,遼寧 沈陽 110032)
目的分析康復護理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小兒腦癱流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本院2013年~2015年收取的60例小兒腦癱流涎作為分析對象,按照住院順序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小兒采用康復護理聯(lián)合按摩治療,而實驗組小兒康復護理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對比兩組小兒臨床護理的效果。結果實驗組小兒的臨床護理效果(93.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小兒腦癱流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控制小兒腦癱流涎,并提高小兒的生活質量。
康復護理;針灸;按摩;小兒腦癱流涎
流涎癥是臨床中小兒腦癱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約占腦癱患兒的30%[1]。該病會直接影響到小兒的語言發(fā)展能力和身體發(fā)育,還會導致衣服長期出現(xiàn)潮濕現(xiàn)象,流涎還具備較強的感染和傳播特點,嚴重影響到小兒的日常生活[2]。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本院2013年~2015年收取的60例小兒腦癱流涎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按照住院順序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小兒男嬰有25例,女嬰有5例,年齡為1~10歲,平均年齡為(4.6±1.05)歲;實驗組小兒男嬰有20例,女嬰有10例,年齡為2~9歲,平均年齡為(4.9±1.03)歲;兩組小兒病情均按照流涎分級法(TDS)分級:對照組Ⅱ級5例,Ⅲ級7例,Ⅳ級8例,Ⅴ級2例;痙攣型2例,手足徐動型1例,弛緩型4例,混合型1例。實驗組Ⅱ級8例,Ⅲ級2例,Ⅳ級2例,Ⅴ級7例;痙攣型1例、手足徐動型4例,弛緩型4例?;旌闲?例。將兩組小兒的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分別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小兒采用按摩治療:給予小兒有節(jié)奏的輕柔面部內外雙側、嘴唇四周、摩擦牙部,輕柔抬舉下顎,壓迫臉頰穴位、涌泉穴,每次按摩時間為30 min,每天需要按摩3次,15 h為1個療程??祻妥o理需要給予小兒指導口舌訓練,保證口舌的運動靈活能力,其中包括張嘴、摩擦牙齒、咀嚼、吞咽等基本動作,每次訓練的時間需要在30 min以上,每天進行1~2次,12 h為1個療程。
1.2.2 實驗組小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增加針灸治療:采用針灸治療選準穴位很重要,例如地倉、百會、上星穴位。地倉透刺面部,進針約0.6寸后留針;則百會、上星扎進1寸毫針后留針,實施小幅度的旋轉,每次治療的時間為30 min,每次治療1~3次,15 h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小兒的臨床護理效果,小兒的臨床癥狀是否有明顯的改善。
1.4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小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流涎癥狀也得到控制。有效:小兒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好轉,流涎情況也有效的減輕。無效:小兒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更加嚴重[3]。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顯效40%(12/30);有效33.33%(10/30);無效26.67%(8/30),總有效73.33%(22/30)。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顯效66.67%(20/30),有效26.66%(8/30),無效6.67%(2/30),總有效率93.33%。由此可見,實驗組小兒的臨床護理效果(93.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流涎癥狀是小兒腦癱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多數臨床研究結果認為小兒腦癱的流涎癥狀主要是吞咽功能出現(xiàn)異常、口腔運動功能障礙導致小兒不能夠正常的吞咽口腔內唾液。根據我國相關的報道指出,小兒的腦部發(fā)育出現(xiàn)障礙、喪失語言能力、肢體癱瘓都有可能對小兒的吞咽產生一定的影響[4]。
自古以來我國的針灸歷史悠久,據考證,它起源于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大約從四萬年前就進入到原始時期,一直延續(xù)至今。針灸療法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我國古書中仍有保存著一些關于針灸起源的相關資料。針灸可以調動人身體的腦部神經,促進刺激,從而達到緩解和好轉現(xiàn)象。針灸是以我國獨特的穴法其具備操作簡單、見效較快、患者疼痛感較小的特點,從而成為現(xiàn)代中國醫(yī)學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深得廣泛醫(yī)患人員的歡迎。針灸可以有效減少小兒的口腔唾液,并能夠促使小兒的腦部組織神經得到恢復。有報道指出,針灸還能通過增加小兒腦部的血流量實現(xiàn)腦部細胞的代謝功能[5]。我國中醫(yī)認為按摩可以有舒經活血、活血化瘀等作用,醫(yī)學按摩能夠有效改善小兒腦部組織的血液流通,可以做到恢復大腦正常的興奮過程。臨床中小兒采用康復護理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各5個療程后,效果會得到很明顯的提高,由此可見,康復護理聯(lián)合針灸、按摩可以有效緩解小兒腦癱的病情,使小兒能夠正常的適應生活,提高小兒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中該治療方法是比較保守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
綜合上述分析表明,實驗組小兒的臨床護理效果(93.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祻妥o理配合針灸、按摩治療小兒腦癱流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控制小兒腦癱流涎,并提高小兒的生活質量。
[1] 江崛.針灸按摩康復治療小兒腦性癱瘓流涎癥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4,45(18):2353-2355.
[2] 李燦燦.康復護理在小兒腦癱流涎治療中的應用研究[C].//2011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5.
[3] 李燦燦,張建奎.康復護理在小兒腦癱流涎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光明中醫(yī),2015,26(6):1248-1249.
[4] 陳國新,蘇衡.小兒腦癱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特點[J].中國醫(yī)藥指南雜志,2014,33(16):2440-2441.
[5] 汪捷峰,LIN Jun,熊萍,等.腦循環(huán)治療儀治療小兒腦癱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雜志,2015,24(24):35-36.
R473.72
B
1671-8194(2017)22-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