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華
摘要:對于知識的學習應該伴隨著人的一生,一般來講學習知識主要是通過閱讀。好的閱讀能力在學習知識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不斷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新課標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文知識,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引導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在逐漸革新。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起點,也是提高學生日后國際交流能力的基礎,而閱讀又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而加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既是幫助他們掃清語文學習障礙的要求,又是幫助他們延伸課外閱讀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閱讀進行分析。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新課改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導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走到了被淘汰的邊緣,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不斷的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用最為先進的模式來對學生們進行授課。在通常的情況下,老師都是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的顯著弊端就是老師在講臺上面進行滔滔不絕的宣講,學生們在下面聽得渾渾噩噩,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嚴重的抑制作用[1]。除此之外,這種模式還忽視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的僅僅是單純的被動吸收知識,不利于學生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們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
2、情感體驗缺乏
在現(xiàn)如今的階段,越來越多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以讀代講的方式,但是一些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把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而是只顧運用教學技巧。老師給學生們講授了太多的表面知識,而沒有深入到文章的實質(zhì)和核心,導致學生們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入,最終造成了學生們情感缺失的不利后果。因此,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閱讀能力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引導學生們正確運用閱讀技巧也至關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完美的情感體驗,學生們只有自己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才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在最大范圍內(nèi)得以提升[2]。
二、小學語文引導小學生閱讀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首先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構(gòu)建閱讀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要為學生做好范讀,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第二,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3]。比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地震的紀錄片,并展示地震中的感人片段,引導學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情感,讓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有更多的欲望。
2、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增強閱讀效果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傳授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經(jīng)過實踐證明,一般將閱讀分為“通讀”、“熟讀”和“精讀”,能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教學《七顆鉆石》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讀,了解課文大體內(nèi)容,解決生字生詞,再要求學生進行熟讀,了解水罐每次的變化是因為什么,文章題目為什么是七顆鉆石,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聯(lián)想的能力。最后進行精度細讀,使學生感受文章任務的美好心靈,進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3、加強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促進深入理解
語感是學生輕松學習語文的重要因素,可以說,良好的語感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當語感豐富時,自然能快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閱讀課文,理解與體會課文的思想情感,感悟其中的美[4]。比如在學習課文《蝸?!窌r,便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快速閱讀的形式,整體性地把握課文,理解作者的中心情感及情感的不斷變化。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一時應該很難理解這種情感變化,所以不妨進行啟發(fā)性的引導:學生們,你們在生活中是否見到過蝸牛呢?它的外觀、形態(tài)、表情通常是怎樣的呢?以此引導學生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和蝸牛玩耍的情境,然后老師可以再用多媒體展示蝸牛的生活習性,當學生對蝸牛有大致的了解與認識后再參與到課文閱讀中,相信會靈活體會文中的精美句子,感悟到作者借助蝸牛反饋出的精神。
4、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豐富文化知識
在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小學生還要去進行課外閱讀。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比如可以在一定時期內(nèi)設定閱讀幾篇課外文章,然后要求學生讀完后并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并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分享。然后再設定誰完成了這些任務有獎勵,這樣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會被激發(fā),學生在無形中會學到很多知識。或者是教師利用教室中的墻面去張貼一些課外的文章,把墻面劃分幾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張貼不同類的文章,然后讓小學生在課外時間就可以去閱讀了,讓小學生高興地去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結(jié)語:
綜合上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學語文老師要結(jié)合新課標的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領域,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逐漸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促進小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陽梅.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新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08):125-126.
[2]高玉蓮.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11(33):156-157.
[3]蘇友拉其其格.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5,26(15):148-149.
[4]牟景文.淺談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