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飛 姜雪峰*
(1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眼科,吉林 長春 130021;2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消化科,吉林 長春 13000)
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老年人上瞼瞼黃瘤的臨床分析
王旭飛1姜雪峰2*
(1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眼科,吉林 長春 130021;2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消化科,吉林 長春 13000)
目的 探討眼部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在老年人上瞼瞼黃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老年上瞼瞼黃瘤患者82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眼輪匝肌皮瓣修復術治療,觀察組采用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5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2.93%,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滿意度為95.12%,高于對照組的68.29%,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修復術用于老年人上瞼瞼黃瘤中的效果顯著。
皮瓣;重瞼修復;瞼黃瘤
上瞼瞼黃瘤為臨床常見良性腫瘤疾病,其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于脂質(zhì)代謝功能障礙所引起的,通常對稱發(fā)生于兩瞼內(nèi)眥處,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且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較高[1]。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及手術治療等,均是該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法,但是對瞼黃瘤直徑較大的患者,通常情況下采用手術治療。我院對患者采用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現(xiàn)將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上瞼瞼黃瘤患者8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齡60~71歲,平均年齡(65.11 ±2.31)歲,其中單眼發(fā)病32例,雙眼發(fā)病9例;觀察組41例,男14例,女27例,年齡61~72歲,平均年齡(65.32±2.45)歲,其中單眼發(fā)病33例,雙眼發(fā)病8例。上述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眼輪匝肌皮瓣修復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治療,主要步驟如下:取患者仰臥位,平展上瞼皮膚后,在上瞼緣上方行5~7 mm重瞼線,后依照患者上瞼皮膚松弛程度的不同,設計相應的皮膚去除方案并畫出第二條切除線,后設計眼輪匝肌皮瓣。于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行局部浸潤麻醉,切開重瞼線至瞼板筋膜淺層,去除上瞼瞼黃瘤;切開第二條切除線后選取部分皮膚組織作為一部分眼輪匝肌肌皮瓣,祛除剩余皮膚及肌肉,并對皮瓣形狀進行修剪,使其同瞼黃瘤切除后的創(chuàng)面保持一致;于外眥部行重瞼上切口,并將多余眶隔脂肪祛除,采用6-0絲線進行全層間斷縫合,后采用7-0絲線縫合上瞼。術后給予患者紅霉素眼膏涂抹,并采用加壓包扎,次日換藥。
1.3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統(tǒng)計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滿意度。
1.4 判定標準[2-3]:根據(jù)WHO實體瘤療效相關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患者病灶完全消失,無新病灶產(chǎn)生,且維持超過4周,可視為顯效;患者病灶清除,且局部轉移皮瓣血運情況良好,可視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視為無效。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主要包括功能滿意度、外觀滿意度等方面,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為總滿意度。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s)示計量資料;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對比:觀察組41例患者中,治療后顯效27例(65.85%),有效13例(31.71%),無效1例(2.44%),總有效率為97.56%(40/41);對照組41例患者中,治療后顯效19例(46.34%),有效15例(36.59%),無效7例(17.07%),總有效率為82.93%(34/41),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組41例患者中,治療后非常滿意24例(58.54%),基本滿意15例(36.59%),一般2例(4.88%),不滿意0例(0%),總滿意度為95.12%(39/41);對照組41例患者中,治療后非常滿意12例(29.27%),基本滿意16例(39.02%),一般8例(19.51%),不滿意5例(12.20%),總滿意度為68.29%(28/41),對比差異顯著(P<0.05)。
瞼黃瘤是一種多發(fā)于老年女性患者臨床常見眼部良性腫瘤疾病,外在表現(xiàn)為黃色扁平隆起并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分布,對患者眼部美觀造成較大影響,嚴重情況下會累及患者視功能。當前臨床對于瞼黃瘤的治療方法較多,常用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激光、冷凍、微波、電灼及手術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由于需要進行多次局部反復注射且術后易復發(fā),在臨床中中的應用受到了限制。而冷凍及激光治療對能量及操作要求較高,且同樣存在著復發(fā)、局部色素脫失等風險[4]。手術治療的應用范圍則較廣,但是在患者瞼黃瘤直徑>10 mm的的情況下,經(jīng)由手術治療后會導致閉合困難,在對其進行勉強縫合的情況下,勢必會造成眼瞼閉合不全或眼角畸形的發(fā)生,該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皮瓣修復或游離植皮。
臨床研究表明[5],瞼黃瘤貼近瞼緣的患者經(jīng)由z型眼輪匝肌皮瓣修復治療后,由于下瞼可利用皮膚較少,其所切除后的缺損皮膚修復難度較大。且該種方法所此采用的游離植皮的皮片較薄,顏色同患者眼瞼周圍的膚色存在較大差距,可能會造成修復后出現(xiàn)局部凹陷情況,而皮片的收縮也可能會造成眼瞼外翻發(fā)生,因此多數(shù)情況下主張采用眼輪匝肌皮瓣修復。眼瞼下瞼前層為皮膚、眼輪匝肌和眶隔,附著在眶緣的外面和前面;后層主要為瞼板、下瞼縮肌、結膜等,因此下瞼全層缺損的重建應注意修復包括結膜瞼板以及覆蓋表面的皮膚肌肉,以恢復原有解剖結構,最終達到生理及外觀的雙重滿意。
眼輪匝肌肌皮瓣具有血供豐富且、制備簡單等優(yōu)點,且其膚色、質(zhì)地及彈性等,基本上與受區(qū)相互一致,可作為良好的供區(qū)選擇。而對于老年患者來說,由于其上瞼皮膚較為松弛,在進行重瞼術的過程中可將部分上瞼皮膚祛除,后經(jīng)由相應設計后可作為眼輪匝肌肌皮瓣,在有效祛除瞼黃瘤的同時,還可對切除后的創(chuàng)面進行有效修復,獲取較好的美觀效果。但是該種手術也存在著相應的缺點:首先受到轉移距離的限制,眼輪匝肌肌皮瓣修復過程中往往需要聯(lián)合進行上瞼皮膚松弛矯正術,存在著較大的引發(fā)患者上瞼畸形的可能性[6-10]。其次,在進行轉移的過程中,蒂部肌肉重合會相應的造成上瞼部的重疊、臃腫,且嚴重影響其內(nèi)部連續(xù)性。在日后對其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對上述方面加以注意,以獲取更好的手術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治療,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治療老年人上瞼瞼黃瘤的效果顯著,臨床推廣價值高。
[1] 朱華鋒,王健,胡玉萍.應用皮下蒂旋轉皮瓣修復老年型瞼黃瘤切除后的缺損[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1):7.
[2] 方碩,刑新,楊超.上瞼板膜瓣聯(lián)合局部患皮瓣重建下瞼廣泛全層缺損[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5,26(5):264-265.
[3] 路程,彭維海,金洪娟.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老年人上瞼瞼黃瘤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366-4367.
[4] 季洪文.瞼黃瘤切除聯(lián)合上瞼松弛成型術修復瞼黃瘤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5,5(1):22-23.
[5] 朱華峰.應用皮下蒂旋轉皮瓣修復老年性瞼黃瘤切除后的缺損[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22(1):7-9.
[6] 程玉玲.瞼黃瘤手術治療加重瞼形成術1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8):786-787.
[7] 湯微,齊博峰,施航.上瞼黃色瘤切除Z型皮瓣修復并行重瞼成形術[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86.
[8] 羅東升,潘寧,熊俊浩,等.瞼黃瘤切除聯(lián)合上瞼松弛成形術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1,32(11):1700-1702.
[9] 王淑菊.眼輪匝肌皮瓣聯(lián)合重瞼術修復老年人上瞼瞼黃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1):49-50.
[10] 方帆,汪匯,張盈帆,等.上瞼外側全厚皮片修復跨重瞼線巨大瞼黃瘤切除后缺損并行重瞼成形術8例[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2,23(1):38-40.
R779.6
B
1671-8194(2017)14-0147-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