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明
摘要:在民主、和諧、輕松的學習氣氛中,學生樂學、愛學,愿意思考和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也能自由地進行啟發(fā)誘導。反之,師生關系緊張,課堂氣氛壓抑,學生顧慮重重,即使教師有很好的教學設計,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學科知識本身相對抽象和枯燥,要有好的教學效果,更需要重視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快樂教學;應用策略
長期以來,思想品德課一直都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學科之一。因此難教與難學,困擾著教師與學生,尤其是學生,他們的學習是被動的,如何轉被動為主動,這時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山川上的橋梁?!比绾巫寣W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思品課堂成為學生的享受、期待與向往以及師生的快樂天堂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要有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就要善于將思想品德課程的抽象性轉化為形象性,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之所以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要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激發(fā)出來,要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教學是流動的和動態(tài)的,作為一名教師,要注重挖掘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更新教育理念,學習新教學技術,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直觀、形象,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可以吸引學生認真學習,全神貫注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第三,要善于運用最新的時事政治資料、典型的人物事跡來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教材的抽象知識,同時也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生活,理解人生。
二、構建快樂課堂,教師應強化個人素質
1、要求教師要備好課。備課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要想構建快樂課堂,高效率地上好每一堂課,備好課是必不可少的。新課標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即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樂資源,又要根據現階段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學生間在智力水平、行為習慣、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快樂地學習,也都有收獲的快樂。
2、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對課堂“駕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眾所周知,一堂課的好壞與課前的備課充分與否有關。但是如果一個教師課堂“駕馭”能力很低,那么這位教師不走進教室還好,他(她)一踏進教室,整個班級就開始亂哄哄的,完全處于無序狀態(tài)。這樣的課,即使有再好的“腳本”,也無濟于事。我們都有過類似體會,本以為準備十分充分的一堂課上下來卻發(fā)現根本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那是因為老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沒有正確引導好課堂中“快樂”的氣氛,導致快樂演變成混亂,無法控制。老師在講臺上講自己的,學生卻都在進行著自己的“快樂”,課堂沒有按照我們預先設計的思路走,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完全掌控不住,出現教學失控。所以,進行快樂教學還必須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能夠輕松“駕馭”課堂。不然“快樂”不但沒有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相反倒成了教學活動混亂的制造者。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要所謂的快樂教學。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法
現代化教學工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進,以及適應新課標而改善的各種新的教學手段使得現代教育中的教學手法和模式越來越多,在多樣的教學手段中,合理運用才是達到目的的關鍵。
1、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課堂形式,教師都在教學上改善了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并且積極采用各種教學模式。為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老師在講學時要綜合運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設計好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各方面素養(yǎng)。
2、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fā)展,現在主要采用在課堂上引進以計算機為主要載體的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技術使得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形式更加活躍生動,信息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大進步,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四、教師要合理評價,讓學生在成功自信中享受學習
心理學家伯利納通過實踐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學習勁頭十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缺乏鼓勵的學生,學習沒有勁頭。因此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要給予中肯的評價,即使對學生的不足評價也要“壞話好說”、“忠言順耳”。從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中,讓學生體驗成功,享受到尊重。特別是對“學困生”,我們教師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從而樹立學習信心。此外,應隨時隨地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進步。我們教者多一次表揚,多一次鼓勵,他們就多一次進步。教師評價學生,對其不足,既不能漠視不理,也不宜斤斤計較,要在不足背后看到“亮點”――朗讀不流暢,但聲音很響亮;說得不完整,但思路很獨特;寫得不具體,但字跡很清楚。評價學生有時要適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鏡”??磧?yōu)點用“凸透鏡”,并且要時時記著,每一位學生身上都有優(yōu)點,要在評價中讓學生的每一個亮點都亮起來。一個亮點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就是一回期待。
總之,思想政治課中“快樂”無處不在,只有對學生充滿真誠的愛,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把握,充分挖掘和積累快樂素材,教師才能讓課堂教學充滿歡聲笑語,使教師在樂中教,學生在樂中學。
參考文獻
[1] 史四環(huán).淺談小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下),2011(03).
[2] 徐娟.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探索與實踐“自主學習”[J].知識窗(教師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