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念
摘 要:現(xiàn)階段,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被各種微視頻、微博、微電影等改變和影響,可以說豐富多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微”的重要作用。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微課在當前高中信息教學中的應用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具體來說,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合理應用微課,以解決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高中信息教學;微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8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50
相關調查和研究表明,一堂時長為40分鐘的課程,學生基本上前十分鐘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而隨著上課時間的變長,他們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將逐漸降低。微課具有短小精悍、應用靈活、可重復使用性和共享性的特點,利用它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微課的特征
(一)短小精悍
這里的短小精悍指:課程時間短,知識點小,內容精,學生學習效能高。微課不是對整個教學內容或篇章的講述,更注重關鍵知識點,可以是疑點、難點亦或者是重點,要求學生在十分鐘內集中精力掌握重難點知識。因此,微課要盡可能地將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否則便毫無意義。要根據(jù)微課時間合理劃分知識點,細化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這就要求不能隨意劃分知識點,而是要對知識點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確保整體章節(jié)的系統(tǒng)性和獨立性。微課跟傳統(tǒng)的45分鐘課堂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量不減質,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針對性,提高學習興趣,節(jié)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二)應用靈活
微課既是一種課堂教學形式,更是一種學習資源,微課可以在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隨著無線網(wǎng)絡和手持移動智能產品普及速度的不斷加快,微課也會隨之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在移動學習和在線學習過程中不再受時空限制,能夠隨時隨地選擇學習資源。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靈活應用微課,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和造就更多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人才。
(三)可重復使用性和共享性
教師可以將微課通過網(wǎng)絡在平臺上展示出來,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微課具有容量小、下載速度快、內容精悍、可重復播放等特點,方便學生學習和分享。此外,教師可以建立互動平臺,專門用于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探討,針對微課內容進行互動和反饋。學生對重點、難點實現(xiàn)再次學習和反復學習,教師對整個教學的進度也可以很好地控制,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二、教學的困惑
(一)學生的困難之處
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下降
現(xiàn)階段,大部分的高中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學習目標不明確,甚至部分學生認為這門學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作用微乎其微,只是應付結業(yè)考試而已。只有相當小的一部分學生認識到了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但是其學習目標卻不夠明確,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不能將其應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缺乏學習和實踐操作的興趣和熱情。
2.學習內容過于單調,教學模式單一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果不能保證教材內容的豐富性,就無法真正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當作重要的應用工具,努力學習,積極實踐,既要保證教材內容的實用性,也要保證其跟上現(xiàn)階段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當然,信息時代發(fā)展速度非常之快,教材出現(xiàn)少許的滯后性也實屬正常,但需要教師結合實際進行二次開發(fā),辦好本校課程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另外,很多時候,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都是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無論什么教學內容,或實踐操作都是一種模式和套路,學生往往感到非常枯燥。
(二)教師的困惑之處
1.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增加了教師掌控學習進度的難度
每一個學生自身的基礎狀況以及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教師在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當中也就難以真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展,增加了控制教學進度的難度系數(shù)。
2.高中信息技術不需要高考,無法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高度重視
應試教育體制下,高考指揮棒的引領作用非常突出,信息技術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學生自然不會重視。如果將微課上課地點設在機房,至少有一半的學生會打游戲、聊天或者是單純上網(wǎng),不能真正學習相關理論,操作練習具體能力。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現(xiàn)實價值,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話,何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沒有了學習動力和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就很能把控學生的學習,也就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微課的設計
(一)教學設計
分析和設計課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保證微課質量的重要前提,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來制定微課教學設計模板(見表1)。
表1:微課教學設計模板
微課名稱:
知識點名稱:
教材名稱:
章節(jié)名稱:
教學時間:
設計人: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重點
教學流程
教學評價
(二)視頻制作
1.腳本設計
在完成教學設計之后,要開展微視頻的腳本設計工作,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設計,分解教學過程,設計界面動畫、排版界面,以及每個場景需要的旁白和素材等。(微視頻的腳本設計模板見表2。)
表2:微視頻的腳本設計模板
微課名稱
知識點名稱
所在章節(jié)名稱
計劃時長 設計人
畫面編號 界面文字 旁白 素材選擇 界面設計 界面動畫 時間
2.視頻處理
現(xiàn)階段,在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各種軟件。如先攝像機拍攝,后期進行非線性編輯;對教師的授課過程進行拍攝,然后從中截取微課當中所需要的知識點講解視頻,并加上片頭和字幕;運用錄屏軟件,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用PPT來制作數(shù)字故事微視頻,用Flash制作動畫的微視頻等。
3.導學案設計
為了保證學生觀看微視頻的效果,充分認識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學習重點、學習目標等,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導學案的重要作用,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格外強調微視頻簡介的作用,其目的是告之學生這里面播放了哪些內容,解決哪些問題。(導學案設計模板見表3。)
表3:微課導學案的設計模板
標題
微視頻簡介
學習目標
學習重點
學習難點
知識要點
4.微練習題設計
以學生為中心的“微練習題”的設計過程應該圍繞微課的知識點,保證簡單、量少的“微練習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既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又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高中信息技術知識點的分類,可以從操作實踐類和概念理論類來設計“微練習題”。首先,概念理論類設計“微練習題”可以以主觀題和選擇題為主要形式,要起到幫助學生記憶、消化、吸收概念和理論知識的作用;其次,操作實踐類設計“微練習題”可以以相關操作題為主,但是題數(shù)不宜過多,要起到幫助學生熟練操作技巧的目的。
5.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微課搭建和設計過程中,“互動環(huán)節(jié)”是其必不可少的,貫穿著整個微課教學過程的始終。微視頻的觀看、導學案的學習、“微練習題”的演練等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穿插“互動環(huán)節(jié)”。
此外,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微課的情況也可以通過“互動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學生相互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jù)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可以把微課的應用范圍分為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兩大類。
首先,在課堂教學當中的微課應用。教師要設計活力化、多樣化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互動當中學習知識并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其次,自主學習的微課應用。學校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手段,在網(wǎng)絡上搭建交流中心和留言板,并定期安排專門的教師進行答疑解惑的工作,或者設置教師、學生評價表,讓教師和學生分別進行評價等。
四、微課教學實施個案
為了保證教學實施效果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可選擇兩個人數(shù)相當、學習成績相當?shù)陌嗉壸鳛檠芯繉ο螅Q其為實驗班和對照班。
(一)微課的教學實施方案的對照表
以“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處理”為主要內容,在對兩個班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同課異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實施方案見表4。)
表4:公式概念與應用的教學實施方案
課程名稱:公式概念與應用(計算收支余額)
教學內容:公式的應用和計算,算數(shù)運算符,Excel的公式概念
對照班 實驗班
教學方式 傳統(tǒng)教學 教學方式 微課教學
教學地點 計算機機房 教學地點 計算機機房
教學時長 20分鐘 教學時長 20分鐘
實驗人數(shù) 54人 實驗人數(shù) 51人
學生情況 只有一小部分學生了解Excel軟件,但不會具體的應用公式 學生情況 與對照班情況相差無幾
教學資源 PPT課件 教學資源 微課
教學實
施流程
1分鐘新課導入
2分鐘PPT課件講解
5分鐘Excel公式運用的操作演示
10分鐘上機操作,做練習題
2分鐘師生小結
教學實施流程 1分鐘教師安排任務
4分鐘觀看微視頻
3分鐘學習導學案
5分鐘完成微視頻中的操作
5分鐘做“微練習題”
2分鐘師生小結
照上述流程分別進行授課,用作業(yè)完成率來驗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保證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相較于對照班的作業(yè)完成率而言,實驗班的作業(yè)完成率比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學生首次接觸到微課教學這個模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高了積極性,并且其興趣的保持時間有所延長,如果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頻繁地使用微課這種教學模式,不見得會有如此好的效果,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微課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有助益。
(二)實驗效果的訪談記錄
學生A:我其實不是很會電腦的那么多操作,老師演示能看懂,但是輪到自己做就不會了,再加上看到老師正在忙,就沒有問的意向了,微課的好處是我可以自己調視頻來復習我不會的內容,幫助我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真的很好。
教師A:微課這樣的資源實際上是解放了老師,減輕了老師的勞動強度,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尤其是針對那些自學能力差、學習習慣差的學生。我個人覺得在理論概念的講解上應該更加注重微課的應用,這樣可以用微課直觀的形象來表現(xiàn)抽象的知識。
五、實踐體會與建議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恰到好處
微課就要突出“微”的特點,既要把握好時間,又要突出重點和難點,控制好時間和效能的問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這就要求恰當選擇教學內容。每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應用微課,一般只選擇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不是每個教學點都用微課。如果教師每節(jié)課內容都用微課來教學,學生看得眼花繚亂,并不能體會到微課的價值,反而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失去學習興趣。對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實際,恰如其分地選擇教學內容,適度地應用微課教學。
(二)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設計和微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為根本目標。高中信息技術應用微課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和中心地位,從設計到組織再到評價反思,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和發(fā)展需要。設計一節(jié)微課,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互動和實踐操作的積極性,還應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動機,鍛煉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微課應用要更多地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
應用微課是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而微課設計也要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這樣才能真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一節(jié)優(yōu)秀的微課需要一個非常精彩的開頭,2分鐘的課堂導入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確保每一次的教學都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創(chuàng)新是微課設計的靈魂,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導入形式,不斷地改革組織形式,不斷地融入新的教學創(chuàng)意,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感知到信息技術本身的無窮魅力。因為微課教學本身就是在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不僅僅是操作應用,更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四)論微課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
微課不僅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一種呈現(xiàn)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和渠道,是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因此,不能將微課應用限制在課堂教學之中,而應該讓微課成為學生的重要學習助手,拓展微課的應用范圍。當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遇到了某個難點問題時,在團隊協(xié)作過程中遇到突發(fā)難題時,就可以借助微課來幫忙,上網(wǎng)搜索,找到合適的微課資源,而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教師進行分析和講解,能讓學生腦洞大開,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