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成
摘要: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但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訓練起步早,基礎(chǔ)較好;讀寫訓練中,閱讀訓練的分量較重,時間多,范圍廣,寫作訓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shù)量上相對來說都較少,而且收效甚微。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一、指導學生閱讀,獲取大量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是獲取寫作范例的重要途徑?!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qū)W好寫作的成功之路。不光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要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從剛接一個班開始就讓他們每天都去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圍的變化以及從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二、開放作文評改方式
1、師評。學生當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礎(chǔ)較好的,還是基礎(chǔ)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解決效果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習作。當這位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聽,并能對之作出評價,甚至提出修改意見。對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盡量當堂面批。對于成批交上來的作文,老師批改要優(yōu)先于其他作業(yè),因為要盡可能早地、趁學生對此次作文的思維和激情還沒消失的時候去跟學生講評。
2、自評自改。學生作文寫好以后,教師不要急于收??砂才旁缱x時間讓他們拿出來朗讀,讓學生運用聽覺器官來檢查、修改文章。如從感情的強弱、停頓的長短,查看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從語言是否暢通,朗讀是否上口,查看用詞造句是否確切;從內(nèi)容是否混雜,前后是否重復,查看段落層次是否分明等。通過學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語感水平,增強寫作的自控意識,鞏固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心。
3、互評互改?;ピu互改是指同學之間依據(jù)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邊評邊改,相互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揚長避短。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鑒賞水平。教師仍然不能代壁上觀,而應成為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評判者。
三、重視閱讀和練筆,提高寫作功底
教師和學生都要打好寫作的基本功,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語文寫作能力。這就要求師生都要重視課外閱讀和練筆。對學生來說要加強課外閱讀,同時,平時寫作練筆也是培養(yǎng)語感和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養(yǎng)成了練筆的好習慣,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對教師來說也要加強閱讀,把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而不是純粹的知識積累,同時要勤練筆,積累寫作經(jīng)驗。善于與其他老師交流教學經(jīng)驗、教學方法,借鑒成熟的教學經(jīng)驗,并結(jié)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開展作文教學。
四、讓學生從范文中“仿”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可先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再到仿寫片段,最后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仿寫中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五、引導學生注意平時積累
作文素質(zhì)的高低,與平時的積累有關(guān)。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存在著重寫輕讀、重書面輕口頭的弊端。其實,聽說讀寫是個整體,聽和讀是從外到內(nèi)的吸收,說和寫是從內(nèi)到外的表達,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互遞過程。我們在進行作文訓練時,應堅持以課本為主體,以讀寫為主線,把聽和說的訓練貫穿其中,使聽說讀寫自成一體。特別是文章中好的段落,要引導學生摘抄、剪貼下來,有的甚至要背誦下來。平時在與人的交談中聽到的好詞好句都要隨時記在心里。每天遇到的難忘的、有意義的事記在日記本上。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辦手抄報,既可增長學生的作文知識,又能培養(yǎng)他們作文的綜合能力。這樣日積月累,聚集起來就是部“百科全書”,大大解決了寫作文少內(nèi)容的問題。
六、開展活動,豐富生活
寫作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要開展各種課外活動。例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都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作提供源泉。引導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讓學生開闊眼界,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認識新事物、新現(xiàn)象,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寫作素材得以增加,寫作欲望逐漸增強,學生愿意主動動筆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非被迫進行閉門造車。
參考文獻
[1] 劉廣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2):62.
[2] 王姚菊.初中語文因作文而精彩[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5):23.
[3] 陳艷梅.漫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J].文教資料,2012(15):54-55.
[4] 李劍虹.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淺見[J].課外語文,2014(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