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玥
放化療對晚期胃癌的療效及對CEA與CA-199的影響研究
王玥玥
目的 探討放化療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療效及對CEA與CA-199變化的影響。方法 通過對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進行放化療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評價臨床治療效果及化療前后CEA和CA-199水平的變化。結果 治療2個療程后,部分緩解患者占41.11%,穩(wěn)定患者占35.56%,進展患者占23.33%;CEA與CA-199水平同胃癌治療效果呈現(xiàn)正相關。結論 針對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放化療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患者血清CEA與CA-199水平同胃癌放化療效果相關,其診斷結果有助于判斷化療效果,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放化療 晚期胃癌 CEA水平 CA-199水平
胃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我國胃癌每年發(fā)病患者高達40萬。根治性手術治療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腫瘤轉移、復發(fā),影響治療效果。外科手術為臨床治療胃癌的重要方案,但多數(shù)患者為晚期,無手術指征。晚期胃癌患者幾乎失去自理能力,放化療可減輕晚期胃癌患者痛苦,臨床多應用放化療達到姑息治療[1,2]。檢測血清腫瘤生物標志可評價腫瘤進展及惡性程度。文獻報道[3,4],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199(CA-199)在癌癥診斷和預后判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上述陽性指標多可判斷進展期、晚期,同臨床分期呈現(xiàn)正相關,指標升高可作為癌癥轉移指標,但其能否評價化療效果,仍需進一步認證。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90晚期胃癌患者進行分組,討論放化療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療效及對CEA、CA-199變化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材料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經(jīng)放化療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為31~79歲,平均年齡為56.91±2.16歲,高分化患者29例,中分化患者22例,低分化患者39例。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診斷為晚期胃癌;術后復發(fā)、無手術指征;ECOG評分為0~1分,患者年齡80歲以下,參與治療前3個月未經(jīng)過放化療治療,患者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生存期3個月以上。排除標準:感染、組織創(chuàng)傷、出血、未按照醫(yī)囑要求進行治療。
1.2 方法 所有患者選擇兩種放化療方案中的一種:①奧沙利鉑聯(lián)合卡培他濱治療,奧沙利鉑第1天劑量每平方米130mg,卡培他濱第1天~第14天劑量每平方米1g,21天為1個療程。②多西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氟尿嘧啶治療,第1天多西紫杉醇劑量每平方米60mg,第1天~第3天順鉑劑量每平方米20mg,氟尿嘧啶劑量每平方米500mg,21天為1個療程。放療與化療同時進行,三維適行放療,定位前空腹4小時,定位前2小時口服含有20%泛影葡胺的300ml水,定位前在服用200ml,應用造影劑增強掃描,掃描范圍膈上5cm至臍部水平,DT45~50Gy/25次/5周。所有患者均給予止吐、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在放化療過程中檢測肝腎功能,同時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颊咴诜呕熐翱?個療程后取空腹靜脈血,離心10分鐘后分離血清,置于-70℃保存,檢測前復溫。應用ELISA試劑盒測定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5~7]:①完全緩解:靶病灶消失時間維持在4周以上;②部分緩解:基線靶病灶總和縮小30%以上,維持時間4周以上;③穩(wěn)定:基線靶病總和縮小,未見部分緩解;④進展:基線靶病總和20%以上或者出現(xiàn)新的病灶。按照分組劃分,有效組=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組和進展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資料利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χ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2個療程后,無完全緩解患者,部分緩解患者37例,占41.11%,穩(wěn)定患者32例,占35.56%,進展患者21例,占23.33%。
2.2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對比 治療前后患者CEA與CA-199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差異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2.3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同療效關系 CEA與CA-199水平同胃癌治療效果呈現(xiàn)正相關,經(jīng)多重回歸分析,CEA水平同療效相關性最大(t=7.03,P<0.05)。見表2。
表2 血清水平同療效相關性
胃癌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化療為臨床治療胃癌的重要方案,但療效不滿意。放療綜合方案為臨床治療晚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文獻報道[8],高危復發(fā)胃癌患者應用放化療治療可延長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回顧性分析胃癌患者術后給予50Gy放射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率為90.5%,優(yōu)于單純化療。
腫瘤相關物質表達在腫瘤的穩(wěn)定期和進展期具有顯著差異。腫瘤穩(wěn)定期腫瘤標志物為臨床提供有用信息。影像學穩(wěn)定期,腫瘤標志物同期增長可反映疾病發(fā)展,降低表明抗腫瘤有效。腫瘤影像學變化較腫瘤功能變化慢,腫瘤治療的初始不表現(xiàn)腫瘤縮小,敏感腫瘤標志物檢測為腫瘤診斷提供依據(jù),可準確判定化療治療效果。血清腫瘤標志物為非特異腫瘤抗原,單一檢測靈敏度、特異度較低[9]。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腫瘤診斷準確性。
胃癌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但目前沒有特異性胃癌檢測,其中CEA與CA-199在胃癌診斷和預后中具有重要價值。CEA具有抗原特異性酸性糖蛋白,是從人結腸癌中發(fā)現(xiàn)的胚胎性致癌抗原,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腫瘤標記物。CA-199為低聚糖類腫瘤糖類抗原,消化道腫瘤患者血清濃度顯著提高[10]。
本研究顯示,治療2個療程后,部分緩解患者占41.11%,穩(wěn)定患者占35.56%,進展患者占23.33%;CEA與CA-199水平同胃癌治療效果呈現(xiàn)正相關(P<0.05)。綜上所述,分析血清腫瘤指標變化同療效的關系,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變化,為胃癌的化療療效診斷提供重要的價值,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1 石磊,張歡,潘自來,等.雙源雙能量CT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療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3,19(1):28-32.
2 Li F,Li S,Wei L,et 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serum tumor marker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urative treatment[J].Biomarkers,2013,18(7):632-637.
3 張丹,陳妍妍.TS水平在晚期胃癌患者中對替吉奧化療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2):166-168,218.
4 Przybylowska-Sygut K,Stanczyk M,Kusinska R,et al.Association of the Arg194Trp and the Arg399Gln polymorphisms of the XRCC1 gene with risk occurrence and the response to adjuvant therapy among polish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Clin Breast Cancer,2013,13(1):61-68.
5 溫愛萍.奧沙利鉑聯(lián)合5-氟尿嘧啶及亞葉酸鈣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0):87-89.
6 李朝陽,曲顏麗,唐勇.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或紫杉醇脂質體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2015,35(1):92-98.
7 丁園,陳玉強,李巧珍,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晚期胃癌自體DC-CIK維持治療的影響[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15,22(1):67-72.
8 唐鴻生,崔書中,唐云強,等.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臨床療效觀察[J].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2013,5(1):26-32.
9 Wang R,Hu X,Zhou Y,et al.XRCCI Arg399Gln and Arg194Trp polymorphisms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isk:a meta-analysis[J].Leuk Lymphoma,2013,54(1):153-159.
10 呂剛,張慶軍,史玉琪,等.化療聯(lián)合CIK細胞和樹突細胞治療對晚期胃癌的療效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5,40(6):475-478.
遼寧省鞍山市腫瘤醫(yī)院 放療科 114000
10.3969/j.issn.1672-4860.2016.06.013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