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班上有個學生叫小堯,一天下來,他說的無用、沒意義的話常常達到幾十句,既耗費了他的精力,耽誤了他的時間,又影響了其他同學,因為當課上他說這些話時大家都會停下來看著他;還給我造成了很多困擾:回答,純粹是在重復我以前說過無數(shù)次的話;不理,又擔心傷了他的自尊。而且他有時還想著說著,說著想著。我批評過他很多次,也制止過很多次,甚至氣極的時候讓他閉嘴。但無論我說什么,他還是會“堅持不懈”。無奈之余我只能聽著他嘴里冒出來的一串串的廢話,等他說完我擺擺手,他才心滿意足地離開。無論辦公室、教室,還是操場,這樣的鏡頭一天會出現(xiàn)無數(shù)次。
其實小堯之所以每天說如此多的“廢話”,一是源于他時時刻刻想引起老師的關注,用“說些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二是源于他是孩子,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著什么就說什么,根本沒經(jīng)過大腦的思考;三是這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不說、不說完心里就會難受;四是他做事總比人慢半拍,學習能力欠佳,口語表達相對較弱。
針對以上原因,課下我專門找到了小堯,交給了他第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從明天開始連續(xù)三天把自己一天中說的話記到一張紙上,每天下午放學前交給我。為防止他半途而廢,我神秘地告訴他,這個任務只有他能完成,而且老師相信他一定能完成得最好。
三天后,看著三天下來他寫的這么多的話,我又好氣又好笑。接下來,我交給了他第二個任務:回去后把他寫下來的廢話用橫線劃掉,保留有意義的。下午,小堯不好意思地拿著那三張紙來找我了,看著那劃滿了一道道紅色橫線的紙,再看看小堯的表情,我知道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我什么都沒說,又給他布置了第三項任務:針對這幾天的經(jīng)歷寫一篇周記,主要寫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及感受。
第二天一早,小堯把周記送到了我的辦公室。
看了小堯的周記,我知道他已經(jīng)從思想上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幫他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我告訴他“非寧靜無以致遠,控制嘴巴的孩子是聰明能做大事的人”。我還告訴了他一個秘訣:在說每句話之前要先想一想這句話需不需要說,有沒有用,這樣一定能減少說廢話的次數(shù)。我希望他能堅持把每天說的話記錄下來,并劃掉沒用的。我還跟他定了兩項協(xié)議:只要今天說的比昨天的少,我就獎勵他十分。只要他能堅持課上不說廢話,我就多提問他,每回答一次也獎勵十分。小堯高興地答應了,并為此充滿了信心。
從此,每當小堯要說什么話的時候,我總是用眼神提醒他想一想再說,一分鐘后他或者不好意思地閉嘴跑開,或者堅持把話說了出來,不過此時說的話大部分已不是廢話。我也會根據(jù)相應的情況及時進行獎勵。一段時間下來,小堯說的廢話逐漸減少,不僅學會了思考,表達也比以前流利了。
看著小堯的變化,為他高興的同時我更為自己高興,我從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教育的幸福。
真正的教育是觸動心靈的教育,其實質是一種回歸本性的教育,是教育的返璞歸真。要想使教育更有力量,關鍵是要觸動學生的靈魂,讓教育真正觸及孩子的心靈深處,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去領悟,去發(fā)自內心地改變,這樣的教育才有效果。[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