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蘊藏的深刻意蘊,這是閱讀教學的根本所在。為提升閱讀教學實效,教師應立足文本,指導學生梳理文本脈絡,體會人物精神;緊扣文本言語,領悟文章意蘊;追尋文本細節(jié),感悟文章精髓。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立足文本 閱讀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47
語文能夠感染學生,靠的是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這既是語文閱讀的靈魂,也是語文教育的精神高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文本,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將原有的經(jīng)驗與文本建立鏈接,獲取認知世界的養(yǎng)料,夯實基礎,培養(yǎng)智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一、梳理文本脈絡,體會人物精神
教學之初,教師要帶領學生從課文梳理入手,引領學生一路溯源而上,泛舟文本的精神之流,理解課文中人物獨有的品質(zhì),挖掘其中蘊藏的深刻內(nèi)涵。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五年級的課文,文章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盲人阿炳在苦難中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過程,體現(xiàn)出阿炳熱愛生活、酷愛音樂、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教學中,我以阿炳堅強、正直的人格特征作為落腳點,循著課文呈現(xiàn)的文脈思路,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去思考:“為什么阿炳能從泉水中聽到這么多的聲音?”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坎坷經(jīng)歷,使得他能做出如此精彩的演繹。泉聲、心聲、琴聲是統(tǒng)一的,泉聲觸動了阿炳的心聲,心聲又表現(xiàn)為琴聲。藝術體驗、藝術感受、藝術表現(xiàn)融為一體,阿炳熱愛生活的精神元素瞬間便凸顯出來,讓學生即刻獲得了共鳴。
緊接著,我讓學生思考:“阿炳在嘆息什么?他要傾訴什么? ‘積淀已久和‘流瀉出來表明了他的什么情感?”透過文本,學生一邊想象一邊感受,聆聽阿炳在坎坷人世中的悲嘆,深刻領悟到阿炳是在用支撐他苦難人生的音樂深情歌頌,表達著他內(nèi)心的熱愛——他愛那富饒的家鄉(xiāng),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梳理文章的脈絡,讓學生悟出了“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的精神之美,并由此獲得啟示,體會到人活著,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精神之源,從而提升了學生對文本意蘊的深刻理解。
二、緊扣文本言語,領悟文章意蘊
文本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精華描寫,凸顯了文章的主旨和深層內(nèi)涵,但往往深隱在文本的言語之中。對此,教師要探幽索隱,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思考想象,讓學生透過表層想象深層的內(nèi)涵,感悟文本的內(nèi)在意蘊,領會作者的精神志趣。
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文章有這樣一段描寫:“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睘榱俗寣W生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我讓學生思考:“陽光是探進來的,有沒有溫度?如果將‘探換成‘照或者‘射,效果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認為“探”用的是擬人的手法,能夠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陽光的溫情,并將作者的情感融合在其中。由此,學生體會到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文本秘妙。
精神的載體是語言,語言的核心是精神。通過對文本語言的涵泳品讀,學生不僅理解了文字表面的東西,而且沉潛到語言文字的深處,體驗了文本深遠的價值內(nèi)涵,并借助文本不經(jīng)意的言語獲得了精神的滋養(yǎng)。
三、追尋文本細節(jié),感悟文章精髓
文章的感人之處在于其細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追尋文本細節(jié),找到文本的關鍵處,點亮整篇文本的主旨。學生也會由此生發(fā)開去,找到文本的精髓所在。
如蘇教版第五冊課文《掌聲》,這篇文章通過對兩次掌聲的細節(jié)描寫,將“尊重他人,鼓勵關愛殘疾人”的美好情感蘊蓄在故事里,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到底文本的核心在哪里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讓學生展開探究:“為什么大家給予小英那么熱烈、持久的掌聲?這個‘熱烈、持久中包含著什么樣的情感?她為什么流淚了?”學生認為,這掌聲是對小英的鼓勵和安慰,也是給她勇氣,讓她自信起來,這種幫助是最有力的幫助,能夠讓小英找到自尊和自信。小英之所以流淚,是因為她的心被感動了,她真心感受到了大家的安慰和愛,她沒有被忽略,更沒有被人瞧不起。
接下來,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品讀第二次掌聲的細節(jié)描寫,讓學生在掌聲處進行補白并深入思考:“為什么在小英結(jié)束演講之后,教室里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你從這掌聲里看到了什么?你最想對小英說些什么?”學生一邊揣摩著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一邊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對話交流,逐步深入尊重、鼓勵、關愛的情感海洋之中,漸漸豐富了掌聲的思想內(nèi)容:對于身處困境的人,在最需要掌聲的時候要毫不吝惜地給予其掌聲,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
總之,語文閱讀是學生言語發(fā)展和精神升華的重要軟環(huán)境,只有教師在引導中做到“入情”和“悟神”,才能推動學生會心文本,與文本精神傾心相遇,使閱讀教學抵達美妙的勝境。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