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摘要】“高效課堂”有多大范圍的適應性,如何排除教師對此教法所產生的后顧之憂,如何開展才能顯示出它的實際效能,必須首先搞清楚這些問題。基于以上原因,現對“高效課堂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學校的推廣進行了調查研究。
【關鍵詞】高效課堂 ?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47-01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學生發(fā)展,也就是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十分關注自己的教育對象,從學生角度組織教學活動。這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建立新的課堂組織過程,那么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選擇適合時宜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調查方案
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及與師生進行交談的方式進行調查,共向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800份,其中男學生500份,女生300份,發(fā)給成績優(yōu)秀學生200份,中等學習成績者300份,學困生300份。發(fā)放教師調查問卷96份,與學生交談45人,與教師交談82人。問卷調查回收率100%。調查問卷涉及對學校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看法:對課改中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的認識;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的認識;在接觸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后有何體會;目前對這種教學法的適應性以及在運用過程中還存在著的具體問題等。
二、得出的結論
1.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是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然選擇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是否是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一種教學法呢?在調查中,200名優(yōu)秀生中有198人(即占99%)認為此教學法對自己的學習提高程度遠遠大于其它的教學法。在對96位科任教師的調查中,有94位教師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探究精神、智力開發(fā)效果顯著,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調查結果充分證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是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是教育公平的唯一選擇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幾乎不主動參與,教學中也不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進行問題的回答這樣,往往造成優(yōu)秀學生經常搶先回答,其他學生只是聽一聽而已,這就使大部分學生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造成教育教學的不公平?!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基本上能對這一現象進行革除。在調查中,有780名學生(占被調查學生的97.5%)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對所有學生來說是平等的,只有16人認為對自己無所謂。而有520人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使全體學生平等發(fā)展。在對教師的調查中,100%的教師認為就學生的平等發(fā)展而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明顯占優(yōu)勢。由此可以看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是學生平等發(fā)展的唯一選擇。
3、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最佳選擇
在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實際績效的調查中,更使學校對此教學法堅定了信心,因為成績是顯著的。在對實驗班116人的調查中,僅語文教學而言,有98%的學生認為自己思考問題的思路廣了,尤其在寫作方面,進步很大。
在知識的鞏固方面,被調查者中,94%的學生認為,給學生以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揚民主,獲得的學習效果遠比他們在教師的全面控制下收到的效果好.而且保持記憶的時間長,因為畢竟是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而獲得的。
從調查的結果看,對于教師而言,感覺在心理上壓力小了,教學輕松了,效果顯著了。
從比較中可以明顯的看出,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是提高“高效課堂”效果的最佳選擇。
三、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推廣應注童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主題性與靈活性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由于強調學生的“學”,往往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當學生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容易偏出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應用和推廣的過程中,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強調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程度開展和調整教學,教師安排各種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操作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如果沒有靈活性,就勢必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2.重視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首先就要重視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同的學生,其潛力發(fā)展也不同,教師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每個學生開發(fā)思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協(xié)助不同基礎、不同性格的學生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才能使學生發(fā)揮各自的特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從課堂的表面現象來看,或許有人認為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明顯輕松了,事實上,“以學生為心”的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情景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集體分享等)若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都離不開教師的認真組織和精心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意味著教師責任的減輕和教師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一一這兩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對教師素質的極大挑戰(zhàn),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曉云,朱新卓.師生關系:從主客體之爭到以學生為中心[J].現代大學教育,2015,(03).
[2]王晶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J].亞太教育,2016,(04).
[3]李戀.“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內涵解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03).
[4]譚奇元,杜桂娥.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J].科學中國人,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