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上映的法國電影《九條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雖然片長只有87分鐘,但是整部電影中折射的現(xiàn)實問題卻使我們每個觀影者都感同身受,它所要表達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值得每個人深思。電影主要講述了身為霸道總裁的男主人公湯姆因為對金錢和地位的過分追逐而忽視了家庭和親人,魔法師使用魔咒將他的靈魂困在一只寵物貓的身體里,而他的軀體只能像植物人一樣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魔法師用貓語告訴湯姆,只有他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只陪伴家人且?guī)g樂的寵物貓才會變回原來的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家人做出了讓他深受感動的事情,湯姆也學會了自我反省,最終成功找回了自己,這是一部帶有科幻色彩和小幽默的溫情故事片。
男主人公湯姆,是一位坐擁上億資產(chǎn)的成功人士,他的財富和地位已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但還是希望建造市內(nèi)最高的建筑并讓世人能記住他的名字。他忽視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愛人和孩子,他不會鼓勵兒子,不會用心為女兒準備生日禮物。電影來源于生活,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著自己地位的上升而發(fā)生著變化,無法評價對與錯。但人生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么呢?有的人會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逐漸膨脹,忘記了自己最初的追求和目標,迷失在自己建造的欲望堡壘中毫不自知。電影中的魔術師之所以把湯姆變成一只貓,就是希望他找回最初的自己,不要因為身外物而失去家人,這也是對他業(yè)已偏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引導和糾正。湯姆在成為寵物貓的過程中才真正理解到小女兒對自己濃濃的愛和牽掛,也懂得了愛人在自己病危時不離不棄的偉大,他終于感受到了陪伴家人的快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成了對親情的救贖,對愛的救贖,同時也對寵物店老板的提問給出了答案:眼底心里不再只有自己,所以我甘愿做一只貓咪,一只守護你的貓咪。
縱觀整部影片,并非只有湯姆這一個用來闡釋電影主題的支點。事實上,電影中一個不起眼的小配角也體現(xiàn)了價值觀的一種導向,他就是男主人公前妻的小女兒妮可,她和湯姆的女兒瑞貝卡只是名義上的好朋友。兩個小女孩的每次相聚,導演都會適時給妮可一個特寫,她內(nèi)心其實特別討厭和瑞貝卡做朋友,卻一再告訴自已一定要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試問一個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要戴著面具做人呢?這跟她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教育是否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電影里有一個讓觀眾記憶深刻的情節(jié):當瑞貝卡因為爸爸變成植物人無法醒來而深感悲痛的時候,妮可卻偷偷拍了她的照片發(fā)在了朋友圈,被瑞貝卡發(fā)現(xiàn)之后卻毫無悔意。這種用別人的痛苦遭遇來博眼球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本該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有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成熟”,這一切都和妮可的生長環(huán)境不無關系,由此也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給予關愛的同時,更要注重在德育方面的引導,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心理和行為,必須及時地糾正。這部電影在提醒觀眾,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給他們營造一個善良友愛的成長氛圍。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而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具體化后會體現(xiàn)在人物的性格上。電影中的另一位主角是男主人公的兒子大衛(wèi),在湯姆變成貓之前,大衛(wèi)是一個缺乏勇氣并且不受父親賞識的公司職員,但其實他的內(nèi)心是堅強的、獨立的。湯姆躺在病床上之后,他為了守護住爸爸的心血,想方設法與公司里的勢力小人們作斗爭。在最后的緊要關頭,這個大男孩勇敢地登上了最高建筑的樓頂,毫無畏懼地去做一件自己從來不敢嘗試的極限運動——跳傘。當他落地的那一刻,他拯救了父親的公司,完成了父親的夢想。在大衛(wèi)身上,那種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是電影想要表達的另一方面,大衛(wèi)所經(jīng)歷的一切也讓他的人生觀發(fā)生著變化。他在選擇和實踐中成長,他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勵了無數(shù)的觀影者。中國那句被反復引用的古語“有志者,事竟成”被用容易讓人接受的電影情節(jié)表達了出來。人生路上所面臨的一切,都是一個取舍的過程,而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引導著其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才會截然不同。
作為最惹人憐愛的人物,男主人公湯姆的小女兒瑞貝卡在整個電影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瑞貝卡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父親,渴望得到爸爸的關注和陪伴,在湯姆不省人事的時候,她堅信爸爸一定會醒過來,不愿意放棄對爸爸的治療,她甚至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寵物貓就是湯姆的人。之所以她能發(fā)現(xiàn)事實真相,在我看來,不僅僅因為她的細心,更是因為她對爸爸真切的愛和深深的思念。瑞貝卡的單純善良讓觀眾對她喜愛不已,這也得益于她媽媽勞拉對她的教育,因為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勞拉這個人物反映了人性美好的一面,湯姆出事之前她因為受到冷落和忽視本想離開湯姆開始新生活,但是在湯姆墜樓之后,她選擇留下來照顧他,并且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勞拉的價值觀是積極正面的,她也很好地為自己的女兒樹立了榜樣,她對瑞貝卡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瑞貝卡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小女孩。價值觀是人認定事物、擬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反映了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因此,父母和教育者要注重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引導,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價值觀有所偏離時及時進行糾正。
而與瑞貝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影中的大反派伊恩。伊恩一直企圖賣掉公司獲取最大利益,甚至在湯姆墜樓的危險時刻不去救他反而踩他下去,這反映出了人性的陰暗面。價值觀的扭曲導致了他罪惡的行為,對金錢一味地追求讓他失去了一顆善良的心,當然,他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變成了一只貓。這個角色其實更多地是給我們一個警示,我們應該進行深刻地自我反省,如果我們遇到相同的情況,會做出何種選擇?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一不小心就容易失了人性中原有的本色。在市場經(jīng)濟深入發(fā)展的今天, “一切向前看”變成了“一切向錢看”,“錢本位”的觀念正逐步影響著無數(shù)的年輕人。在有些人心里,面對金錢和權利,親情、友情和愛情黯然失色,曾經(jīng)的道德底線和人生觀、價值觀被一降再降。而在這部電影中,魔法師的角色其實就好比社會規(guī)范和法律,如果有人誤入歧途,魔法師就會給你相應的懲罰使其迷途知返,可是電影里的魔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懸崖勒馬收獲幸福結局。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就更加需要正確積極的引導和教育。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的積累,道德的培養(yǎng)更是不可或缺的,形成健全的人格對每個人的人生更是至關重要的。
價值觀一經(jīng)形成便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影響著人們在現(xiàn)實情境中的價值判斷和實踐路徑選擇。男主人公價值觀從淪陷到完成自身救贖的整個過程,也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條主線?,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會隨著自身實踐和外界影響而發(fā)生變化,而面對外部世界的種種誘惑,如何堅守住人性的底線,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一生都要面對且必須完成的作業(yè)。
【于慧福,遼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黃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