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立足課堂,不斷反思教學實踐中的成敗得失,不斷總結,不斷探索,何謂簡約語文?
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跳出語文”,但仍然要回歸“教語文”,還語文以“本色”,這正是語文味“正”之所在,也是簡約率真的藝術特色之所在。簡約率真不是簡單粗糙,而是舉重若輕、刪繁就簡,把非課堂的因素、非學科的本質徹底摒除,是“返于自然、歸于純凈”的藝術境界,有“體素儲潔,乘月返真”的洗練之美。這樣的課,是兼具藝術美與語文味的課。
簡約并不是走捷徑,直達目標。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才能做到簡約呢?
一、圍繞文本,聚焦重點
要使語文教學達到“簡約”,首先要精簡目標,教師要抓住語文學習的大目標,在各個階段緊扣“聽、說、讀、寫”4大版塊。如主題式教學,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的整合,留給人的是心靈的震撼。一篇文章,它的精髓是什么,它的筋脈在哪里,教師要有一雙慧眼,能夠撥開云霧見天日,能夠透過現象抓本質,能夠取舍得當。
簡約的教學目標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大目標要精簡,認識常用字,寫好常用字,學會閱讀文章,學會用口頭和書面語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只要將這4件事情做好了,語文也就學好了;其二是學習一篇課文的目標要精簡,面對一篇課文,如果看這也應教,看那也應教,于是教學目標就多而雜。要做到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的簡約,教者心中就要有明確的語文教學的大目標,然后落實在每節(jié)課中的小目標,在每篇文章以及各個學段的教學中都不忘循序漸進地緊扣識字、寫字、閱讀、作文這4大塊,緊緊圍繞“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高”等核心要素,根據文本的表達形式和人文意蘊來確立相對集中的,切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目標。其實有時學習目標的制訂比語文教學本身要難。
二、流程優(yōu)化,行云流水
簡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對話中產生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往往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只要學生能說出鮮明的感悟和獨到的見解,就不必再去“探究”,若一味的追根究底,只能給學生造成“深不可測”的恐懼,使之漸漸喪失本應具有的探究熱情。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提高認識的主要渠道和途徑。因此我們要采取點線結合的方略?!包c”的運動形成了“線”。線索是貫穿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的脈絡,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內容聯珠綴玉般地交織起來,使文章各段意思貫通彌合,形成一個嚴密的整體。語文課上,我們要在深入鉆研文本和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舍得“忍痛割愛”,以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語言材料,使課堂教學成為一首流暢的詩。
三、言語簡練,引發(fā)共鳴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課堂中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教師的引導、過渡、講解,評價語言的簡潔、精練、準確,有條理性、啟發(fā)性、藝術性,能讓學生置身于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師以片言只語或點擊要旨,或褒獎鼓勵,或啟發(fā)補充,或釋疑解難,師生之間的對話成了心靈之歌,師生便在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我們語文老師在課堂語言的運用上,要徹底拋棄課堂語言中出現的不良習慣,樹立生動、簡約、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風格。這里的“簡約”,不是簡單無物,更不是膚淺,而是在教學中盡量排除一些形式的、表面的、無休止的、不必要的、刻意雕琢的東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用時下一句比較時髦的廣告語“簡約而不簡單”來詮釋我們的語文教學倒也挺到位的:把復雜的語文教學變簡約,本身就是一種不簡單;也唯有“簡約”的課堂,才能培養(yǎng)出“不簡單”的學生。這種“簡約”,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大氣,是一種境界,更是語文課堂回歸生命本色的選擇。
四、擴大學生自主空間
把握了教材,確定了目標、教學過程和方法,這時候,就可以從容地走進我們的課堂了。聽說讀寫的訓練隨處可設,只是,設在哪兒最好,值得推敲。學生要練的是什么?是需要的,是不會的,是對他有促進意義的,是能夠讓他們得到發(fā)展的。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要從簡約作業(yè)設計,簡約作業(yè)布置開始。要力爭使課外預習及練習走進課堂,要下決心壓縮課外作業(yè)量,要力求初中語文每天課外作業(yè)量不超過20分鐘。
簡約教語文,看似簡單的教學程序、手段、方法、語言,卻蘊含著無限的智慧和復雜,那是一種漫長的奔波,一種厚積薄發(fā)!“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返璞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促發(fā)展”,把深奧的道理說淺顯,把復雜的問題做簡單,抓住語文教學的關鍵和本質。
簡約而不簡單,讓我們一起追求語文課堂的內在美!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楊柳中心學校(23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