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
摘要:因特網對于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它帶來的消極作用卻是我們所必須關注與解決的問題。計算機網絡在全世界迅猛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網絡作為傳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網絡這個新鮮名詞漸漸地走近了中學生,由于它的娛樂性和廣泛性,它幾乎是毫無阻攔地占據(jù)了許多中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網絡是一種時尚潮流?它對于中學生來說,是利還是弊?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
關鍵字:網絡;網絡道德;教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17-01
面對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上網成癮"現(xiàn)象,專家們的意見是:不能"堵",只能"疏"。
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使用網絡?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或學術問題,而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問題了。作為對中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的信息技術課,在當前的情況下,除了一般的教學之外,還應當引導學生負責任的使用網絡,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課上網絡道德教育的功能。引導中學生安全健康文明上網,遠離網吧、網絡游戲和不健康網站,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網絡生活方式。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正確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一個重要手段。
1.改變教學方法
由于教材是統(tǒng)編的,所以難免會有一些內容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些刻板與說教,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隨著技術的進步,學生對于學校的課程的興趣明顯降低,卻對網絡世界十分向往,從而上網成癮。所以,我們首先要在課程上吸引住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革新,使之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如我們在課程中增加了學生興趣的網絡知識、FLASH動畫制作等內容,進行綜合實踐練習,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為解決實際問題尋找答案。同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我經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繪畫很感趣,我就在上機課的時候多指導他們進行電腦繪畫創(chuàng)作,如使用photoshop、ACDSee等軟件進行圖片處理等,而不硬性規(guī)定他們要做教學計劃里已設計好的練習。這樣有利于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中來,使學生能夠更加認真的來關注自己身邊的事情,并使之得到認同與尊重,進而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習信心。
2.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們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們要學會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我們的正常教育中來,在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學外,還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學生好奇的天性得以釋放,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活動,使他們有一個自我展示、自我挑戰(zhàn)的舞臺,將他們的興趣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如定期舉行FLASH動畫、WORD電子報刊、電腦繪畫等設計大賽,并將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充分地獲得成就感。學校還可以建立網絡興趣班開設網絡活動課,將素質教育的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工作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當中去,讓學生從被動的沉溺在營業(yè)性的網吧里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的將精力用到學習網絡知識技能,或利用網絡學校學習各學科知識。
3.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互聯(lián)網的使用與發(fā)展是一種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青少年都將成為互聯(lián)網用戶,它給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zhàn)。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搶占至高點,探索新思路,才能掌握主動權。
(1)明確任務。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為目標,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重點,以增強時代感、提高創(chuàng)造性為要求,致力于對受教育者實施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和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
(2)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廣泛宣傳心理健康與心理衛(wèi)生知識,進行心理咨詢工作,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所有宣傳應生動活潑,內容上應豐富多彩,貼近學習和生活,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合理心理宣泄的場所,從而營造寬松、舒適的心理氛圍,解決困惑的心理問題,避免和減少網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養(yǎng)成健康的網絡心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網絡世界里,不同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習俗的人,都能自由穿梭。他們自由地吸取信息,制造信息和傳遞信息,導致信息無法控制和過濾。面對充滿誘惑力的網絡世界,面對虛假、過剩的信息,我們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學會辨別是非,鍛煉自我、增強主體意識和能力,幫助他們解決主觀我與客觀我、理想我與現(xiàn)實我的矛盾,從而坦然地面對網上各種各樣的信息,提高信息辨別和運用能力。
總之,在信息社會里,關注學生的網絡行為就是關注學生的未來。學校、家長和社會應當緊密配合,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他們合法、文明地使用網絡;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