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娥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崇高人格、智慧言行,會像絲絲春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在語文課堂上,如果老師投入滿腔關(guān)愛,處處以真情睿智,撥動孩子們的心靈琴弦,呵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溫馨如詩,智慧閃現(xiàn)。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語文課上增快樂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強大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美好的情境,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引起學生觀察、想象,使他們身臨其境。一節(jié)課的開始,我往往是以富于形象、生動、優(yōu)美的激情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學生引入到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使之自然地產(chǎn)生學習需要。
如教學《云房子》一文時,課一開始,我說:“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學生的激情被點燃,興奮地答:“喜歡!”此時,多媒體出示白鴿藍天圖,同時述說:“瞧,天空爺爺派出了白鴿信使,邀請小朋友去玩兒呢!你們想去嗎?”“想去!”然后讓學生閉眼想象乘坐三秒時空機上天空,此時的學生興致更濃了,興奮地一起大聲喊著“三——二——一——”,隨著一聲“到了”,學生迫不及待地睜開雙眼,此時多媒體出示藍天的景象,白云在天空中慢慢飄動,接著一群小鳥“嘰嘰喳喳”飛來,引導(dǎo)學生邊想象畫面邊讀句子:“哇,這么多白云!我們來造云房子?!斌w會可愛的小鳥們此時的快樂心情。隨即設(shè)問:“那小鳥們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趕快去看一看吧!”此時的學生急切地想探尋答案,我讓他們一邊看畫面,一邊自由讀文,感受云房子的千姿百態(tài),并引導(dǎo)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鳥,由此體會小鳥們造了云房子后的快樂心情。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趣味中入情入境,與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產(chǎn)生共鳴,智慧得以啟迪,從而更好地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二、真誠鼓勵,語文課上享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钡拇_,老師一句贊揚的話,留給學生的是滿滿的自信;老師一句幽默的話,會在課堂上留下一片歡樂的回音;老師一句睿智的話,會留給學生一片咀嚼的天地;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勵,讓學生一聽就能感到親切可信。當學生回答問題表現(xiàn)緊張時,我們應(yīng)用親切柔和的語調(diào)告訴他:“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guān)系?!碑斠粋€學生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說錯了,其他同學都發(fā)出大聲的“??!”時,我們就要及時給予評價:“說錯是正常的,老師也會有說錯的時候。沒關(guān)系,再說一遍?!碑攲W生回答得詞不達意時,教師應(yīng)肯定他的優(yōu)點,并鼓勵說:“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就是語言還沒組織好,請坐下再考慮一下。”這樣真誠的鼓勵會給學生留下一片溫馨,讓他們感到教師可親、可敬,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更注重密切關(guān)注學情,捕捉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及時用一些巧妙的語言激勵學生。當學生一口氣把所有的生字詞讀正確時,我這樣說:“這些生字詞里有好幾個難認的字,還有好幾個多音字,你都能讀準,真不簡單哪!”當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這樣對他說:“××同學,今天老師真高興看到你高高舉起的小手。老師多么希望能時常聽到你自信而響亮的聲音!”在老師的激勵聲中,學生的努力得到肯定,他們學習的興趣會更濃,會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也定會喜歡上學習語文。
三、耐心等待,語文課上贏自信
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笔聦嵣希逃募?、喚醒和鼓舞并不都是立竿見影的,教育是需要等待的。等待是一種喚醒,喚醒學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重新體驗;等待是一種期待,期待學生在知識積累中感悟。
很多人聽過公開課后,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太完美了。教師指點“江山”,揮灑自如;學生積極踴躍,對答如流;時間把握準確,鈴響課停;教學過程順利,一氣呵成……乍一看,無可挑剔,可細一想,課堂上沒有疑難時的冷場,即使有了疑惑卻礙于最初的設(shè)計不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這樣的課堂是不是有些失真?這樣的教學又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舉手十分踴躍,可當真正提問某一學生時,該生卻又會結(jié)結(jié)巴巴不知所云或干脆一語不發(fā)。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學生舉手是假積極,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其實,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會在緊張時出現(xiàn)暫時性遺忘,或是所謂的“一語頓塞”,腦中一片空白。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會用溫柔的雙眼,看著學生說:“沒關(guān)系,下次想好了再說?!?/p>
提出討論或探究的問題后,遇到第一個學生說出了正確答案時,不需要“趁熱打鐵”地肯定學生,可以等待學生的“眾說紛紜”,讓有疑問的學生無所顧忌地暢所欲言,讓學生在探討與爭論的互動過程中激活思維,生成更多的精彩。當某一個學生由于心急答錯時,切忌等不及地提醒他正確答案,剝奪學生思考的機會;可以等待學生從讀中去體會,去感悟,等待他們自主收獲體驗成功的甜蜜。
短暫的等待,在40分鐘的語文課堂上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如果這短暫的等待能幫助學生贏得一份自信,豈不十分珍貴?等待最需要耐心,耐心地等一等,讓我們的孩子“慢慢來”,有時會收到“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讓課堂更具魅力。因此,無論是常規(guī)課還是公開課,冷場是正常的,意想不到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理解與包容孩子,不要掩飾,不要越俎代庖,應(yīng)給孩子時間,給孩子鼓勵!
學生是最富有情感的人,他們稚嫩的心田需要情感的滋潤,他們的思想與行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情感的驅(qū)動。語文老師應(yīng)該對學生少一點苛責、少一點失望、少一點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親切,用我們的生命激情,巧妙而又智慧地點亮孩子們學習的熱望。
作者簡介:江蘇省宜興市丁山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