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雄++湯明章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058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糖尿病腦積水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腦積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順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通過腹腔鏡輔助下腹腔分流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手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1.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分流管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糖尿病腦積水通過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臨床效果較好,且能有效控制術后分流管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值得臨床深入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腦室腹腔分流術;糖尿病腦積水;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8(b)-0058-02
腦積水,為神經外科比較多發(fā)的病癥之一。這類病癥發(fā)病的原因比較復雜,且大部分腦積水患者,均需實行手術的防止治療。以往,臨床方面多采取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即為腦室-腹腔分流術(V-P分流術),易于產生分流管遠端梗阻情況,手術后比較易于發(fā)生感染情況[1]。同時,手術的時間和腹部瘢痕尺寸較長,腹腔內引流管放置的位置比較受限。當前,醫(yī)療設備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腹腔鏡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而腹腔鏡下分流術也逐漸成為治療腦積水的主要方式。該次研究,選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間該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腦積水患者,研究其通過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近年來收治的64例糖尿病腦積水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32例。觀察組男24例,女8例;年齡范圍22~64歲,平均(43.2±4.4)歲。其中腦外傷、自發(fā)性腦出血各20例、12例。對照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范圍24~64歲,平均(44.4±4.5)歲。其中腦外傷、自發(fā)性腦出血各18例、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實行頭顱手術的流程均相同,對側腦室角位置實行穿刺,經特制巾通條將分流管白頭皮下,通過乳突的后方和胸鎖乳突肌的外援位置,胸前——腹壁誘導。以此將連接泵和分流管腦室端、分流管腹腔端。
1.2.1 對照組 實行常規(guī)手術治療,在劍突下將腹壁的全層部分切開,以腹壁——腹腔實行通條的戳進。然后,將通條內合理的引入分流管,再將通條取出。分流管腹腔端的腦脊液流出并保持通暢后,將分流治愈腹腔的右髂窩位置,將腹壁位置縫合。
1.2.2 觀察組 經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在臍部合理的置于腹針實行人工氣腹,于臍部、左、右上浮分別作一腹壁打口,將腹腔鏡導入。然后,腹腔鏡的撫值下,直視將分流管腹腔端合理的置于右上腹的肝臟膈面部分,將分流管縫扎處理,并合理的固定在肝鐮狀韌帶部位。采取分流閥的方式,觀察腹腔端是否存在腦脊液噴出。最后,將腹壁的所有切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臨床療效、分流管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實行觀察、比較。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文中的數據均經過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為單位,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
手術后1周、90 d,所有患者均接受頭顱CT檢查。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1.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兩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發(fā)生情況、腹部感染情況的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分別為:6.25%、3.17%;28.12%,18.7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積水,主要因為顱腦病癥,導致人體的腦脊液分泌增加,或是發(fā)生循環(huán)和吸收障礙等現(xiàn)象,進而使得人體顱內腦脊液量提升,腦室系統(tǒng)、蛛網膜下腔均擴大,屬于臨床方面比較多見的病癥之一[2]。臨床主要癥狀:頭痛和嘔吐、視力模糊等,且視神經乳頭會發(fā)生水腫情況,還易于產生眩暈、癲癇發(fā)作等顯現(xiàn)象。這類病癥若沒有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存質量均構成嚴重的影響。腦積水患者的神經功能發(fā)生障礙,和腦積水的病情程度有直接的聯(lián)系,為此需及時診治,防止措施最佳的治療時機,引發(fā)不良事件。
以往多通過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這種手術方式為神經外科治療腦積水最常用的方式。主要完成腦室端管的安裝工作后,實行腹部的切口,經腹部小切口將腹腔管合理的放置在肝臟膈面,但是沒有實行腹腔端的固定操作。這種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手術的時間較長、且患者腹部的瘢痕較長,手術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腦室分流術,屬于治療糖尿病腦積水比較常用的方式。這種治療方式能夠將患者的腦室內腦脊液,引至身體相關的位置,進而逐步促使患者的腦脊液分泌、吸收保持平衡。腦室分流術中,最常用的治療方式為腦室-腹腔分流術。主要的原因為這種手術的方式,可達到操作簡便、分流效果佳等特點。然而,手術后易于產生分流管阻塞和肺部感染、腹腔內臟器受損和消化道等癥狀。相關報道顯示[3],以往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分流管阻塞率約為50%左右,產生的原因和腦組織和腹腔大網膜、血凝塊等有直接聯(lián)系,進而引發(fā)上述狀況。傳統(tǒng)腹腔內置管,主要需在剖腹腔手術下完成,腹部的切口尺寸較大。如果將引流管腹腔端放置于肝膈間隙位置,切口的長度更長,無疑會對患者構成更大的損傷,還會對患者手術后的恢復效果、恢復時間構成直接的影響[4]。若將分流管放置在自由腹腔中,會被大網膜所包裹,管端四周的血凝塊,就會產生分流管腹腔端包裹梗阻等現(xiàn)象。這時,就需要再次實行剖腹手術。腹腔鏡輔助手術,主要可在電視屏幕的直視下,進行各項操作,能夠有效的防止腹腔臟器受損現(xiàn)象出現(xiàn)。同時,可實現(xiàn)切口小、術后利于患者及早恢復,手術視野清晰等效果。分流管末端固定在肝膈間隙位置,從根本上減少了分流管腹腔端包裹所致的梗阻情況,屬于治療糖尿病腦水腫的首選手術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雖然操作比較簡便但是應確保各個流程的操作均能達到精確[5]。同時,手術過程需做到無菌操作,保持腹腔端結扎的松緊適宜,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出現(xiàn),使得手術能夠順利實施。手術前,做好患者腦脊液生化檢查、常規(guī)檢查,并控制患者的腦脊液蛋白量在500 mg之內,腦室內沒有出血,頭部/胸腹部沒有感染情況。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發(fā)生率、腹部感染發(fā)生率進行比較,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徐緒昌的報道基本一致[6],由此能夠看出,糖尿病腦積水經腹腔鏡輔助下實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并降低患者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腹部感染率。同時,還能減少對患者所構成的損傷,并縮短切口的長度。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對糖尿病腦積水進行治療,治療效果較好,且具有手術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性小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方面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超群,楊旸,袁玉會,等.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的體會[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5(2):183-184.
[2] 許國棟,邢俊領,韋紅霞,等.腦室—腹腔分流術在腦積水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應用體會[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6,22(2):220-222.
[3] 劉振蘭,王長征.腹腔分流術治療正常壓力腦積水患者的護理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2):298-299.
[4] 趙云東.兩種術式治療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后腦積水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2):40-41.
[5] 宋振坤.分析腦積水合并顱骨缺損的手術治療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3):142-143.
[6] 張宏兵,蘇寶艷,王曉峰等.原發(fā)性正常壓力腦積水術前評估的臨床價值[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6,21(1):47-49.
(收稿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