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郝+紀素姣
摘 要:中職學校,都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普高教育中,由于學生目的明確,學生相對來說學習動力會更強,而對于中職學校,由于生源的原因,有不少中職學生招收的學生有八年級甚至少數(shù)七年級的學生,因此,學生的參差不齊,就導(dǎo)致了后進生越來越多,因此,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成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本文就后進生的整體表現(xiàn),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應(yīng)對策略進行了闡述,相信對于中職同行們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鍵詞:后進 轉(zhuǎn)化 分類 職業(yè)學校
職業(yè)教育近幾年一直提的很響,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職教的春天來了,這對于搞職業(yè)教育的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不管是不是春天,我們的職業(yè)教育都要解決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后進生的轉(zhuǎn)化。
在教育詞典中對“后進生”是這樣定義的:在班級中經(jīng)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xiàn)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wù)。
一、后進生的特點
1.
自卑心理嚴重。我們學校后進生其實更確切的說應(yīng)該是來源于初中,在初中階段他們尚處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階段,此時他們的自尊心特別敏感。他們往往因功課不好,或違紀等受到批評較多,父母的訓斥、怒罵,同學的諷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師的“另眼看待”,使他們經(jīng)常處于“冷”環(huán)境氛圍中,感覺低人一等,在班級里感到抬不起頭,不如別人,進而自暴自棄。這些性格促使他們成績下降,從而走入了我們中職學校。
2.
逆反心理較強。在他們的主觀愿望和客觀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并不斷加劇時,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再加上自我意識覺醒、成人感的追求與社會對其要求的矛盾,思維的獨立性與看問題的主觀、片面、偏激的矛盾,憧憬未來、富于理想與知識貧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矛盾等等,使得一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相當普遍和嚴重。有時為求心理滿足,就設(shè)法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自己,不專心聽講、做小動作,或?qū)蠋煹呐u教育充耳不聞甚至反感頂撞,或通過惡作劇讓別人出洋相,從心底里產(chǎn)生對抗情緒、行為,以解心頭悶氣,從而獲得心理平衡。
3.
戒備封閉心理。后進生由于多次失敗,屢遭挫折,有時成績有了進步,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表揚與肯定??墒且坏┏鲥e,又容易受到批評和訓斥。因此感到自己不行,自認為是班上多余的人,再努力也是枉然,思想常處于猜疑緊張狀態(tài)。他們怕老師批評、訓斥,怕同學諷刺挖苦,怕家長責罰等。尤其性格內(nèi)向的后進生心理壓力更大,做錯了事,就不愿意讓老師知道,避而遠之,不敢回答老師的問話,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謊,心里矛盾重重。久而久之,戒備封閉心理自生,聽不進正確教育,甚至有意躲避教師。
二、后進生產(chǎn)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
父母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不足以指導(dǎo)、教育孩子。
2.
兩代人之間存在著代溝,相互之間的溝通困難。
3.
父母沒有盡到監(jiān)護人的職責,疏于管教和關(guān)心孩子。
(二)學校原因
1.
學習遭受挫折后,教師卻諸多責罵,使其喪失了學習信心。
2.
某些愛好、特長受到壓抑,使其喪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三)社會原因
1.
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青少年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
2.
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影響了對青少年培養(yǎng)的投入。
(四)學生自身因素
由中學步入職業(yè)學校后,他們認為終于擺脫了每天為成績拼搏的學習生活,想試圖去放縱自己,但一發(fā)不可收拾,慢慢地不能適應(yīng)學校的課程進度,不能有效的開展自主學習;缺乏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不能適應(yīng)集體生活,在家中嬌生慣養(yǎng)的他們,不愿意嘗試與他人分享;慢慢習慣于逃避現(xiàn)實。
三、針對不同分類后進生處理方法
1.
對暫時性困難的后進生,這類后進生的能力及個性特征正常,其成績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課堂教學中意志力較差,不能和大多數(shù)同學一起進行積極有效的思維活動。由于這類后進生較多,因此,教師在課外應(yīng)增加對這類學生的感情投資,對他們學習上暫時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彌補,使其及時趕上全班同學。
2.
對能力不足型的后進生,這類后進生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差,但意志力較強,學習勤奮是他們的特點,對這類后進生重點是通過個別輔導(dǎo)方式,使他們逐步改進學習方法。通過這種輔導(dǎo),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缺陷,采取相應(yīng)措施進行補救。
3.
對動力不足型的后進生,這類后進生相對較多,幾乎占后進生人數(shù)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一種情況是學習條件較好,但意志力、毅力較差,追“潮族”多,對成才無熱情,因而學習上無動力。另外一種情況是父母外出打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對這類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主要是充分與家長配合,首先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認識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家長、教師及學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勵起他們學習的動機,從而形成學習的動力。
4.
對整體性困難的后進生,這類后進生由于能力差,個性特征水平低。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低,大多數(shù)是由于低年級階段持續(xù)較長時間的學習困難,知識障礙積累、基本技能匱乏造成的。同時,由于長期的學業(yè)失敗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喪失學習興趣和動機。這類學生人數(shù)雖然不多,但學習困難程度較大。對這類學生更應(yīng)主動熱情關(guān)心,除課堂教學中針對他們的特點提出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外,還必須較長時間進行個別輔導(dǎo),從而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做好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的確是一項繁重、艱苦細致的復(fù)雜工程,非一日之功方能奏效。實踐證明,后進生不是“無可救藥”,也不是鐵板一塊、朽木一塊。反而,多年以后,還能記住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往往大多是這些后進生。因此,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獻出誠心、熱心、愛心和細心,用一套科學的管理的教育方法,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定能喚起他們的自信心,使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范才生,鐘志賢著。素質(zhì)教育:中國基礎(chǔ)教育的使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鐘啟泉。差生心理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