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鈞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古代詩歌一直是一顆璀璨的巨星,它輝映著千古文壇,展示著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歷久彌新,至今膾炙人口,成為全世界人們的精神財富。高考為了體現(xiàn)學生對詩歌藝術(shù)的傳承,設(shè)置了詩歌閱讀鑒賞題,直接考查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但從學生的實際答題情況看,對詩歌鑒賞題的把握不容樂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連詩都沒讀懂,答題結(jié)果可想而知。所以,學生不掌握詩歌閱讀的基本方法和鑒賞技巧,是很難得到好分數(shù)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出以下古代詩歌鑒賞的基本技巧。
一、審詩題、總體把握
詩歌鑒賞題中,我們首先觸及的就是題目,詩題往往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 地點人物 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主要表現(xiàn)手法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qū)А?/p>
如《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囗懭胨?。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我們在鑒賞這首詩歌的時候切不能漏掉題目中的任何一個字。如“聽”點明了事情,詩的后六句都是寫作者聽到的內(nèi)容?!笆裆秉c明了彈琴者的身份, “僧”有自己的彈琴內(nèi)容、彈琴風格,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是寫琴聲的超脫世俗?!安挥X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更通過對景物的感受,說自己沉浸在音樂之中,而不知道時間已經(jīng)是傍晚了,這就從側(cè)面來襯托琴聲的曼妙超俗,表現(xiàn)了琴聲的藝術(shù)魅力和蜀僧彈琴的高超技法。
二、審作者、以察詩情
《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 ,表明詩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載體,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人生際遇和命運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知人論詩,以察詩情,有助于對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試題有時在注釋中指出一些相關(guān)于作者和背景的信息。也一定對我們答題有幫助的。
比如讀到建安七子的詩歌,就應該想到那些詩人剛健的人格與明朗的詩風;讀到陶淵明的詩歌就想到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跡、淡泊名利的精神,他的詩風基本是淡而遠的。讀到李白、杜甫的詩,就應該想到他們曾經(jīng)歷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亂,一個是狂放的、一個是沉重的,一個清新飄逸、一個沉郁頓挫。讀到王維,就應該想到他的詩風含蓄生動,清新明快淡遠,有“詩中在畫,畫中有詩”、“詩佛”等美譽。讀到高適、岑參的邊塞詩,雄渾奇拔,描寫邊塞風光,寫邊塞士兵的生活,表達思鄉(xiāng),反戰(zhàn),或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等主題。讀到劉禹錫就應想到他處于晚唐政治傾頹時期,其作品以沉郁的懷古詩為代表。李商隱詩以愛情詩著名,因其一生經(jīng)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jié)中懷,發(fā)為詩句,其詩隱約、朦朧、含蓄甚至難以琢磨。杜牧詩含蓄綽約,以懷古詩為主,借古諷今,借古抒懷,吊古傷今。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范仲淹詞蒼涼悲壯,晏殊詞明朗疏淡,蘇軾詞雄健豪放,柳永詞纏綿悱惻,李清照詞婉約凄切,楊萬里詞新鮮活潑。辛棄疾詞表現(xiàn)抗金復宋的大業(yè),氣勢雄壯的主調(diào),壯志未酬的遺憾。陸游的詩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
三、味意象、以明詩境
詩歌中的意象,作為詩人情感的載體,往往打上詩人主官情感的烙印。多愁善感的詩人往往觸景生情,這就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把自己的志向、情操全部寄寓到所寫景物之中,這就是托物言志或象征;或借古人、古跡、古事抒情感懷,這就是常見的“借古諷今”、“懷古傷今”。一首詩也就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意象系統(tǒng),意象創(chuàng)設(shè)詩的意境,我們要學會在意境中體會情感。
如,北宋柳永《雨霖鈴》中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以楊柳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再如,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彼麄兌际怯孟s喻指高潔的人品。
意象既是構(gòu)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qū)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征。所以,詩歌中常用意象的象征意義我們做到把握與了解。
四、知題材、以明主旨
我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數(shù)量之多,題材之廣,令人贊嘆。常見的題材有:1.相送惜別,如柳永的(《雨霖鈴》),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2.詠(托)物言志,如虞世南的《蟬》,表達了對高尚品格的贊賞。 3.邊塞征戰(zhàn),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王翰的《涼州詞》。4.懷古詠史,如蘇軾的 “《赤壁懷古》。杜牧《泊秦淮》、李白《越中覽古》、《蘇臺覽古》、姜夔《姑蘇懷古》。5.即事感懷(抒懷)白居易《琵琶行》。
6.
羈旅行役,溫庭筠的《商山早行》。7.山水田園,如孟浩然《過故人莊》、王維《山居秋暝》、陶淵明《歸園田居》等。
8.
寫景抒情,如謝朓的《游東田》;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杜甫《絕句》。 9.家國之思,李煜《虞美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0.憂國憂民,如杜甫的《登岳陽樓》,白居易的《賣炭翁》。
根據(jù)詩詞題材,深入體味并整合詩句大意與情調(diào),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詩詞的主旨。
五、賞技巧以明手法
詩言志,詩人一定在詩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思想感情的表達在詩中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一種是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如《相見歡》(南唐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間接抒情如敘事見情想象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間接抒情在古代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
一是結(jié)構(gòu)思路方面,如,開篇點題、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以小見大、重章疊句、伏筆、鋪墊、先敘后議、先實后虛、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結(jié)情、先詠古后議論抒情等。
二是語義關(guān)系方面,如,古今關(guān)系主次關(guān)系虛實關(guān)系情景關(guān)系動靜關(guān)系,包括借古諷今、借古人自況、論古抒懷、托物言志、用典、欲揚先抑,正側(cè)結(jié)合,渲染、對比、襯托、烘托、虛實、觸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聯(lián)想想象、象征動靜、白描等。
三是表達方式方面,如敘事、抒情、描寫、議論。
四是語法修辭方面,包括比喻借代擬人擬物、對偶夸張反復對比雙關(guān)反語反問互文等常見的修辭手法。
通過以上分析與介紹,只要掌握閱讀技巧,加上一定的積累與訓練,讀懂高考中的詩歌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