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英語課堂運用故事模式活化過程,引領(lǐng)學生在充滿神奇想象力的世界中主動構(gòu)思和積極探究,更能使得英語富有生機活力。圍繞故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嘗試,讓他們在充滿好奇心的前提下認真聆聽、主動表達、積極編織、模擬表演等,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情境中增強認知體驗,提高英語學習內(nèi)生動力。故事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走出被動應付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有效激活他們自我學習效能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 故事 演講 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27-02
最不能忘記兒時的童話與故事,最喜歡在精彩的故事世界中找到五彩繽紛和夢幻般的生活。故事猶如老師,帶著我們走向知識的海洋,啟迪著我們深思,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讓小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和興趣,運用故事形式活化英語資源與教學過程,更能夠使得他們帶著好奇與憧憬主動回味其中的精彩,也跟隨著故事一同演繹著一個個精彩。運用故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主動運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特色,更能夠使得課堂教學富有新鮮感,調(diào)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情不自禁的喜歡上英語。
1 聽故事,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都有一顆好奇心,都是在不斷被激活的過程中釋放出無窮潛力和正能量。豎起耳朵、探著腦袋聽故事,讓他們在出神入化的情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喜怒哀樂,更能夠體味到生活的精彩味道。多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導入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天跳出被動聽講的窠臼,更能使得他們集中注意力。
聽故事,讓課程教學內(nèi)容更有趣味性和豐富性。如,在上教版(下同)三年級下冊的Unit 1Colours的教學中,圍繞“掌握黑、藍、綠等各種顏色特征及表達”教學重點,講述了“織女織天衣”的故事:很久以前,織女奉命給天庭編制五顏六色的衣服,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黑的、藍的,每天都有著不同的顏色。哪知,有一天,各種顏色都認為自己的貢獻最大,不需要其他顏色來搭配就能表現(xiàn)很完美。于是,他們各不相讓,一會兒天的顏色是黑的,讓人身后不見五指;一會兒又是紅的,到處都是血色,讓人覺得很恐怖;一會兒又是白色,讓人角色單調(diào)。學生們聽了后,都覺得他們太不應該了,于是,我趁機引導“你們遇到這些顏色,怎樣勸說他們呢?”在此基礎上,圍繞“The different character about colours”和“Do you know red∕blue……”引導學生主動研讀文本素材,幫助他們深化理解,加深印象。
給學生提供最為動聽的故事,讓他們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豐富想象主動探究其中內(nèi)容,更能夠使得故事富有吸引力。故事內(nèi)容應該和課程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讓學生相關(guān)的蛛絲馬跡中探出其中的精彩和深刻內(nèi)涵。圍繞教學內(nèi)容知識要點主動拓展延伸,讓學生在仔細聆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激情與興趣。
2 講故事,深化口語表達
學生是講故事的“能手”,有著數(shù)不盡的奇思妙想。讓學生主動講出故事,讓他們在認真鉆研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表達要點,更能夠使得課程教學富有鮮明的導向性和趣味性。學生講述故事的過程,也是他們不斷深化口語表達的過程。
引導學生講故事,能對課程內(nèi)容有概括提煉的推動作用。如,在“Enjoy a story”的“Ben and Bob”教學中,我根據(jù)Ben的描述,建議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假如你就是Ben,你會怎樣講述自己有趣的事?有的同學說,有一天,他看到Bob在秋天拼命的搜集著干草,臉上躺著汗水,我見了還嘲笑他“真傻!”。有的同學說,冬天,我在寒風刺骨外面凍得發(fā)抖,幾乎被凍死,幸好Bob走過來發(fā)現(xiàn)了我,將我從冰凍里拽了出來。有的小朋友還請家長給他錄了一定的背景音樂,渲染氣氛。
引導學生主動講故事,能使得他們在靈活運用相關(guān)詞匯短語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感思體驗。引導學生把握關(guān)鍵要點,鼓勵他們就其中的詞匯短語進行篩選組合,讓他們在主動挑選和自覺轉(zhuǎn)換運用中掌握規(guī)則和方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水平。
3 編故事,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學生的學習潛力不可忽視,有著無窮想象力。鼓勵學生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主動編故事,讓他們在自覺展現(xiàn)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編故事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認知思維和情感不斷豐富的過程,讓他們在體味到英語精彩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感知體驗。
組織學生主動依據(jù)課程學習內(nèi)容編故事,能使得課程更有動感。如,在Unit 9 A day on the farm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插圖內(nèi)容,以“An interesting story on farm”為主題,進行編故事。有的同學看到了奶牛在吃草,換主動上前和她打招呼,奶牛似乎聽到了我的問候,還“哞哞”的叫了幾聲;有的同學看到了一些小山羊在跳舞,一會兒抬著腿,歡快地跳著,跑著,自己還同他們一起奔跑著呢;有的同學編出了童話故事,將自己變成了一只小山羊,同伙伴們一起快樂地吃著新鮮草兒,讓他們能夠有更多交流機會。
指導學生編故事,讓課程內(nèi)容更有動感,使得學生帶著無盡的想象和聯(lián)想主動融入教學。對學生的精彩故事予以肯定,多給他們搭建平臺主動講述,讓他們在自由展示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活力。
4 演故事,展現(xiàn)綜合素質(zhì)
每個學生都是“好演員”,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潛力。讓學生從臺下走向臺前,給他們更過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在盡情演繹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精彩和找出奧妙,更能夠使得英語教學富有生氣活力。
學生演繹著故事,讓教材內(nèi)容在不斷被激活中綻放更為神奇的生命力,讓他們的思維感知更加豐富多彩。如,在“Gu Dong is coming”教學中,沒有直接讓學生去閱讀,了解“The character about Gu Dong”,而是引導他們在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中表演這樣的情節(jié),讓他們由更多自我展現(xiàn)的機會。有同學模擬了小白兔,還煞有其事地露出一臉緊張的神色,大聲叫喊“Help! Help!”,以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力;有的同學模擬了猴子,還興致勃勃的講述了“咕咚”的可可怕模樣: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大大的嘴巴、眼睛是碧綠色的,發(fā)出的聲音特別刺耳。有的同學則是演了大象,慢吞吞的樣子,還慢條斯理的說上“Dont worry!”,他還帶領(lǐng)著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去“捕捉”“咕咚”。到了現(xiàn)場一瞧,原來是椰果熟了掉進水里發(fā)出的聲響。通過這樣的相互配合來完成教學,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帶著興趣主動融入到學習探究過程,更能夠使得他們在相互模擬表演中深化感知。
給學生營造輕松的環(huán)境氛圍,讓他們在和諧的背景下認真研讀教學內(nèi)容,讓他們在主動演繹的過程中不斷消化其中的知識點。多給學生發(fā)揮想象的機會,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精彩的故事,引導他們運用多樣的語言和肢體語言大膽展示的“異想天開”,讓他們能夠在準確領(lǐng)悟?qū)W習內(nèi)容基礎上能夠有更多展現(xiàn)的機會。多給學生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在接受表揚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切入點,更能夠展現(xiàn)他們的聰明智慧和不一樣的才藝。
綜上所述,故事,讓英語課堂重現(xiàn)童話般的色彩,給學生更多奇思妙想;故事,讓學生有了更多探知與協(xié)作的機會,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圍繞“故事”活化教學資源與過程,引導學生在講、聽、編、演的過程中體味英語的精彩,發(fā)現(xiàn)英語的“不一般”,讓他們的語言學習感官思維在不斷豐富的過程中產(chǎn)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動力,激活他們學習的潛能,讓他們真正喜歡上英語。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郁曼.試論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5(7).
[3] 趙萍.基于故事教學的小學英語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