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世事盛衰興替的變化總是“無?!?,如今用它來形容中國聯通的現狀很是貼切。在3G時代,中國聯通幾乎稱霸了整個電信行業(yè),但是隨著4G時代的到來,卻成為三大運營商中的末尾企業(yè)。
而在收益下降和資金吃緊的重壓下,該如何拯救中國聯通的命運,也許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切入。一是依靠國企改革,反轉市場份額;二是與聯通牽手,應對中國移動;三是利用互聯網轉型,提速發(fā)展。此外,雖然目前聯通已經加入混改的大本營,但混改不是“絕對的救命繩”,要想脫離末位逆境,聯通需要一次徹頭徹尾的革新。
數據顯示,移動和電信均領先于聯通
中國聯通發(fā)布前三季度業(yè)績的公告,其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為人民幣15.88億元,同比下降80.6%,EBITDA為617.4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8%。
雖然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前三季度財報還沒有公布,但現在可查到這兩家公司上半年的財報。其中,中國移動2016年上半年營運收入為人民幣3704億元,同比增長7.1%;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606億元,同比增長5.6%。還有,中國電信上半年經營收入達1768.28億元,同比上升7.2%;凈利潤達到116.73億元,同比上升6.3%。
可見,將中國聯通三個季度加一起的業(yè)績也不能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六個月的業(yè)績相提并論,這樣的差異不僅存在于營收、利潤方面,連用戶數量亦是如此。
目前,有媒體報道稱,通過對照可知,中國聯通在4G網絡這塊,與移動、電信有著很大差異。數據顯示,到2016年8月為止,中國移動4G用戶總數達4.67億戶,今年累計增1.55億戶,用戶總數增至8.41億戶;中國電信移動電話客戶總數達到2.1億戶,4G用戶總數為1.01億戶。而中國聯通到9月底為止,移動電話用戶才達到2.62億戶,其中4G用戶估計約為8890萬戶。
對此,產業(yè)觀察家洪仕斌表示,早在2007年底的2G時代,中國聯通用戶數為1.6億,中國移動用戶數為3.6億,那時兩家公司便相差甚遠。而在如今的4G時代,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聯通仍舊敗給了中國移動。
而知名電信專家項立剛則表示,不相信混合所有制能給聯通的未來帶去實質性的變化。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網絡:2G、3G、4G,誰優(yōu)先拿到牌照,誰就會在競爭中處于主導地位。未來誰先拿到5G牌照,進行商業(yè)網絡部署,誰就會在競爭中獲得絕對優(yōu)勢。從這個方面來說,聯通仍然存有翻身的機會。
聯通自身問題重重,又遭遇BAT夾擊
聯通是國內率先上市的運營商,曾經在獲得WCDMA的3G牌照后,一直遙遙領先于移動和電信,不過近兩年卻陷入發(fā)展困難的逆境。
一是在品牌創(chuàng)造和品牌策略上都規(guī)劃欠妥。從2G時代開始,聯通在品牌層面就一直偏弱,比如給用戶留下了信號不佳的印象,且聯通在該方面從來沒有實施有用的改良舉動。到了3G時代,聯通本來能夠借著獲得WCDMA的3G牌照的機會,脫離品牌劣勢,但卻推出一個外界不看好的“沃”,且沒有讓用戶對“沃”品牌有認知度。
二是管理問題。大家都知道,聯通擁有國資的背景,國企存在的問題聯通也是“應有盡有”。包括職員繁多、人員之間經常換崗,內部人際關系龐雜,業(yè)績作假等問題,都曾被媒體多次曝光。
三是運營衰弱。聯通對于留住高端用戶的工作完成得不夠好,用戶忠實度極低??偠灾?,現在聯通還未做好面對,從服務于APRU小于50元的消費者專向服務于APRU100元以上的消費者的變化,該公司的確不太懂得高端用戶的需求。
四是不明晰未來轉型的戰(zhàn)略。現在運營商們有兩個方向可行:第一是通信技術的升級,第二是向平臺化轉變。而移動早前便在5G技術上創(chuàng)新并小有成果,但聯通卻一直安于現狀。即使三家運營商都先后開始了組織創(chuàng)新和在內容應用部分的開辟,聯通的平臺化思路也沒有付之行動,以至于成效不明顯,其推出的增值業(yè)務也都未出現靠前的名次。
此外,最近這些年BAT在通信、電商、支付等各個領域都有涉足,使得運營商們還可擁有的份額愈發(fā)變小。
拯救聯通的“靠譜”方法
在這個中國聯通前景蒙塵的時刻,或將迎來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卡,此后的中國聯通還能在哪些方面為自己贏得機會呢。
依靠國企改革,反轉市場份額
最近,中國聯通參加了2016年9月28日國家發(fā)改委召開的國有企業(yè)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專題會。聯通集團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試點事項,但是現在還沒有獲得最終同意。
早在2014年8月份,中國聯通高層就表示過,中國聯通在思考和探索混合所有制,可能會在創(chuàng)新型業(yè)務領域,及增值業(yè)務領域方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在這些方面已有所行動,但具體未能透露。目前,有專家猜測,可能會引入BAT股份。
對此,業(yè)內分析人士表示,聯通混改引來民間資本肯定會將其中一部分股權進行交易。如此,聯通得到資金彌補了基建資金的緊缺,使其反轉市場份額的機會上升。
與電信牽手,應對中國移動
據媒體報道,2016年1月13日,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在網絡共建共享、豐富終端品類、提升網絡互聯質量、創(chuàng)新業(yè)務合作、國際漫游業(yè)務等方面合作。
對此,可看作是兩家公司聯合出擊中國移動的應對之法。其實,不管是否合并重組,三大運營商的第一使命都是改良通訊網絡服務質量,以及將“提速降費”許諾加快實現,落實改良通信和網絡服務,重視并提高用戶體驗。
另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同一競爭領域的昔日對手攜手合作已屬不易,而聯通與電信的合作正逐步加強,雙方合并的可能性日益增長,被業(yè)內認為是大概率事件。雖然短期內雙方合并的傳聞難以坐實,但目前看,不排除雙方已“隱婚”的情況??偟膩碚f,雙方的合并只是時間問題。
利用互聯網轉型,提速發(fā)展
此前,有媒體曾給出了中國聯通參與互聯網的三條路徑。分別是:通過WO+全面敞開,聚集重要能力,和互聯網公司達成合作;開發(fā)和運作消費互聯網應用;利用資本的形式,投入消費互聯網產業(yè)。
還有,業(yè)內分析師于斌表示,與移動和電信相比,聯通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方面都有缺陷。而BAT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成熟,對用戶行為數據的需求極大,卻又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有用數據入口。所以,聯通引入BAT的話,不單能夠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更為準確地掌握用戶需求,還可借BAT的品牌運營力在它們各家平臺上重點推廣。
另外,近日美國電信巨頭AT&T以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除了令人驚嘆的價格外,美國電信行業(yè)向互聯網化轉型的形態(tài)也頗具引導價值。如此看來,國內運營商轉型好像找到方向。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指出,這種典型的運營商轉型方式,是從通信服務供應商向互聯網內容服務商轉型,對世界上的電信運營商都予以良好的經驗
康釗還說:“AT&T并購案會增加國內運營商進入互聯網內容的信心,將來三大運營商做門戶網站或新聞客戶端也是很有希望的。不過,三大運營商一直對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持有戒備心,不可能把管理權輕易送人?!焙喍灾?,"美式電信轉型"將提速聯通收購互聯網公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