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宋一行
來勢洶洶北京奔馳 GLC
文/攝影:宋一行
記得在2014年8月底,朋友圈就被新C級的上市新聞給刷爆了……而如今北京奔馳又攜另一款換代或者嚴格來說是作為GLK的繼任者到來。然而GLC發(fā)布會的當晚,朋友圈卻沒有預料中“漫山遍野”式的刷屏。一則可能是奔馳近兩年逐漸形成的套用家族式外觀,如新C級、GLA、GLE,乍一看都難區(qū)分哪個是哪個,當所有車型都在照搬S級的那套經(jīng)典的外觀、內(nèi)飾的時候,審美疲勞便在所難免,這也使得即使一臺奔馳家族全新車型上市,大家的第一反應也從“顏值也太高了吧?這是什么車?”變成了“看,新的奔馳!”……套娃式的作風曾讓大眾的設計師們嘗盡了甜頭,如今看來奔馳也正邁向這條產(chǎn)品外形單一化的不歸路……當然了,目前奔馳的家族化外觀與內(nèi)飾和其他同級別豪華車品牌綜合相比,仍是最賞心悅目的,這一點還是值得褒獎的。
另一則沒有在朋友圈引起轟動的原因應該是定價了,據(jù)我收集來的周邊車友們的真實反饋是:他們在2014年C級上市時花了少則數(shù)周,多則幾月的時間接受了新C級的高昂定價后,看到GLC大刀闊斧式的改動,指導價僅比GLK要高出5萬元時均表示可以理解……
還記得C級剛上市那陣,路過某家奔馳4S店,就聽到銷售在那和客戶侃著:“和奧迪、寶馬比?說句實話,我們根本不屑帶它們玩兒……”而自那之后,路面上的新C級確實多了起來。所以說,只要把產(chǎn)品做到極致,哪怕是基層銷售,在做產(chǎn)品說明時腰桿也會硬很多。在新C級成功之后,國產(chǎn)的北京奔馳GLC自然成為大眾關(guān)注的熱點。
雖說少了朋友圈的轟炸,但作為北京奔馳在2015年度最重點的車型,GLC仍有諸多亮點可循。首先,GLC的整個外觀少了GLK的硬朗與鋒利,反倒走起文質(zhì)彬彬的“熟男”路線。在GLC邊緣處一些圓角的設計似乎暗示GLC已經(jīng)不再是曾經(jīng)那個桀驁不馴的“莽夫”了。GLC的前臉由金屬鍍鉻材質(zhì)的雙鏤空飾條貫穿整個中網(wǎng),中央鑲嵌著醒目的三叉星LOGO,彰顯了家族式的身份。外形動感的前大燈組銜接在飾條末端,這組大燈配備了帶透鏡的全LED光源,呈倒L型的日間行車燈十分搶眼。從側(cè)面看去,低矮的車身加上車側(cè)兩條流線型的腰線則在提醒你這仍是一臺時尚度極高的SUV。在車身尺寸上,北京奔馳GLC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661毫米、1898毫米、1664毫米,軸距為2873毫米。比起奔馳GLK,在所有尺寸上都有所增加。尾部同樣摒棄了GLK陽剛的設計風格,整個尾部線條更多采用圓潤、協(xié)調(diào)的設計手法,個性十足的尾燈與前燈相同地采用了全LED的光源設計。北京奔馳還為GLC選用了五輻式的19英寸鋁合金輪轂,搭配規(guī)格為235/55 R19的倍耐力綠色環(huán)保輪胎SCORPION,使其經(jīng)濟性、環(huán)保性以及安全性也有了更大的提升。
全新北京奔馳GLC的內(nèi)飾設計基本保留了新C級車內(nèi)的那套元素,包括懷擋的設計也照搬了過來,當然了,這也有許多好處,如為中控臺讓出了大片空間,換擋過程更為方便等等。GLC的三輻式的運動方向盤采用Nappa的真皮縫線,搭配一些金屬件的點綴,顯得大氣十足,并且該方向盤也延續(xù)了GLK的打孔式設計。方向盤后方除了定速巡航撥桿外,還為那些追求玩樂的車主朋友們提供了換擋撥片,雙炮筒式的儀表盤近來被眾多自主品牌車廠所濫用,然而只有放在奔馳的這套內(nèi)飾里,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炮筒式儀表盤應有的氣場。僅這一點來說,奔馳設計師們的內(nèi)飾功力確實已爐火純青。在幾乎所有內(nèi)飾可觸及的部分,GLC都使用了皮革材質(zhì),軟性材料在這部GLC上都幾乎難覓。而除了皮革裝飾外,棕色木紋飾板的選用更是彰顯了GLC的奢華氛圍,可以說奔馳對GLC包覆材質(zhì)的選擇,到人機工程設計,再到車內(nèi)空間的利用率,整個內(nèi)飾已相當完美。
說起中型SUV,空間絕對是這個級別所有廠家寸土必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了。幸而GLC從老前輩GLK起就有著尚不錯的乘坐空間。到了GLC上自然也進行了一番升級。后排座椅非常寬大,實測乘坐兩名1.80米以上的男士加上一名1.60米的女士不成問題,座椅的柔軟度適中,且后排提供了獨立空調(diào)的出風口以及溫度調(diào)節(jié)。兩段式開啟的全景天窗采光效果很不錯,夜間載著家人開到山上去賞夜景想必會是駕駛GLC出游的一個可選項。貼心周到的設計以及豪華、大氣的設計元素在這部車的許多細節(jié)上都有所體現(xiàn)。另外,可選配的擁有車內(nèi)十三個揚聲器的柏林之聲音響更是把這部豪華SUV與奢華二字緊密聯(lián)系到了一起。
全新GLC 300、GLC 260和GLC 200上分別搭載了內(nèi)部代號為M274的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直噴發(fā)動機,依舊是我們熟悉的高、中、低三個功率版本,分別為180千瓦、155千瓦和135千瓦,最大扭矩分別為370?!っ?、350牛·米和300?!っ祝畲笈ぞ氐霓D(zhuǎn)速在1200轉(zhuǎn)即可達到,并且持續(xù)到4000轉(zhuǎn),高扭的轉(zhuǎn)速區(qū)間十分充沛。出口到澳洲的那臺搭載了柴油機的GLC 210很遺憾并沒有被引入國內(nèi),在少了GLK 3.0升V6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后,GLC的動力配置上確實是略顯單薄了些。幸而在這臺全新SUV上,奔馳還是厚道地為其配備了縱置布局的9速自動變速箱,這也是由梅賽德斯-奔馳獨立研發(fā)制造的最新變速箱,其總齒比范圍達到了9.15。此前,這臺變速箱僅在進口奔馳SUV GLE上初露過鋒芒,且那批與9速自動變速箱匹配的是3.0T的V6發(fā)動機。這回奔馳還是首次將9G-Tronic變速箱裝載在一臺國產(chǎn)的搭載了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SUV上。再加上GLC全系匹配了4MATIC全時四驅(qū)系統(tǒng),因此越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此次試駕廠商還提供了越野場地供試駕,雖說官方給予GLC的定位并非重度越野,但當開完整個試駕場地所布置的交叉軸、右傾斜、爬坡、涉水路面等越野設施,我對于這輛車的綜合性能又有了更高的評價,如翻越陡坡時,在到達峰頂后,前軸車輪會處于懸空,此時GLC會通過強大的輪間限滑以很優(yōu)美的姿態(tài)完成車頭從上揚到下墜的過程。GLC所搭載的空氣懸架能使底盤在227毫米~277毫米間進行調(diào)整,GLC的越野配置可謂強大。
當然了,大家最為關(guān)心的想必還是這套全新動力總成搭載在GLC上時所帶來的城市路面反饋。在城市路面上行駛時,我們特意觀察了整個提速階段變速箱的換擋過程,在以時速80公里/小時行駛一段時間后,擋位穩(wěn)定在了7擋。之后持續(xù)給油,此時擋位慢慢從7擋跳到8擋,在時速為112公里/小時時,正式切入9擋,并且只要你不大幅度地升/減速,擋位會始終保持在9擋上。而市面上流傳的“時速150公里才能開得到9擋,9速變速箱在國內(nèi)沒前途”等傳聞自然是不攻自破。至于換擋過程,如果你不是有心觀察轉(zhuǎn)速表,這臺9速自動變速箱真的會讓你完全忽略車輛行駛時的換擋時機,這也是這臺擁有綿密齒比的變速箱所存在的意義。
在GLC高速行駛過程中,你能感受到它整體的降噪水平相當扎實,再搭配車內(nèi)選配的裝有13個揚聲器的柏林之聲音響,即使聽著收音機里傳來的電臺音樂都很容易沉浸其中。而懸架有點出乎我意料的是它調(diào)得并不算硬,可能是為了搭配9速變速箱帶來的順滑,營造出極致的乘坐體驗,因此GLC對路面的過濾也顯得較為直接,在一些碎石路面上行駛時,跳動并不明顯,較之懸掛調(diào)校偏硬的GLA有著明顯的不同。
至于油耗水平,我們駕駛著GLC在廈門跑了100多公里后,表顯油耗為9.2升/百公里,可能為了測試性能,我們駕駛時稍有些“用力”,相信在這臺9速變速箱的加持下,在日常駕駛中,GLC能開出更為可觀的油耗成績。
Beijing Mercedes—Benz G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