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妹
摘 要:語文教學成果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點在小學語文階段尤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自身素養(yǎng)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課堂教學活動要以課本作為根本,結合科學的方法來實施教學活動,這樣就能將課本的內涵展現出來,學生對教學的感悟也會加深,從而提高其積極性。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處于一種不自覺的狀態(tài)。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注重教育方式的選擇,積極主動地評價學生,激發(fā)出其學習的興趣,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教學資源,提升自身素養(yǎng)
新課程提倡要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育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課本。因此對于教師而言,仔細研讀課本,把握教材內涵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目標去設計所要教學的內容,并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做好反饋評價工作。只有教師提升了自身的素養(yǎng)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而與之相反的是在生活中常常發(fā)現一些教師在上課前,不是自己去研讀教材,而是從網上搜索相關的教案,然后也不經過思考而去一味地模仿、抄襲他人的教學設計,這樣他們對于所講授內容的理解也不深入,課堂教學自然不可能取得高效。
二、營造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是兒童的啟蒙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好玩,因此學生更喜歡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這種教學形式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更感興趣,從而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對于課堂上所教授的東西就會愿意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就會處于一個積極獲取的狀態(tài),這對于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實際課程設計的時候,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利用好“小品引趣”“故事引趣”等方式作為授課的開端,從而在課程的一開始就為教學內容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從課堂的教學形式上更多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在實際課堂講授的時候,就曾采用讓學生研讀課本內容以后分角色扮演的授課形式。下面是具體的課堂實例:
在教授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盲人摸象》的時候,筆者進行了如下的課程設計:
課程開始前,先從班級選出五名學生作為表演人員,并分配角色,讓他們預習課本內容,再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講解與培訓。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在課堂剛一開始就讓他們?yōu)橥瑢W們表演課本所講授的內容,這樣,其他學生就會對將要學習的課程產生興趣。結合他們的表演,我再對課本內容進行一定的講解,也會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更深的體會。經過實際課堂檢驗,這種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實行多種形式,尊重學生主體
新課改以來,將教學活動的主體更多地歸為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強調讓學生自主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地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這期間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曾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現以其中應用較多的翻轉課堂為例來說明:翻轉課堂要求教師通過視頻錄制軟件將所要學的內容事先錄制好,而其視頻的長短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所以就要求教師對其所要講授的內容加以提煉,也就是要求教師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東西,并給孩子深入淺出地講解。我在給學生教授關于母愛的課文時,就在給學生的視頻中穿插了《小蝌蚪找媽媽》《臥冰求鯉》等動畫小故事,這樣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這個案例說明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以學生作為主體,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也能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能充分地發(fā)揮出教學的有效性。
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必須以課本作為教學的根本,結合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策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愛華.行走在“大語文”教育之路上: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再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2(9).
[2]張宗香,劉長軍.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J].新課程(小學),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