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燕
【摘要】目的 探討介入治療和保守治療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分別對其實施介入治療和保守治療。結(jié)果 兩組均有一定療效,但在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在治療安全性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更宜對其實施介入治療的方法,這是因為其療效更好,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有著很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介入治療;保守治療;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3.0.02
急性心梗以及心源性休克均為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見的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均會造成極大的危害[1]。因此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極為重要。本次研究中分析了介入治療和保守治療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老年患者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71.26±5.42)歲。所有患者已經(jīng)被確診為心源性休克。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70.86±5.13)歲。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71.59±5.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guī)保守治療即對患者實施抗凝藥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治療,同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對患者的血壓進行維持。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可以對其實施起搏等相關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保守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經(jīng)皮冠狀動脈的介入治療。在臨床治療時,需要按照患者的臨床癥狀等情況對其選擇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形術、冠脈內(nèi)支架術、切割球囊術、冠脈內(nèi)血栓抽吸術、冠脈內(nèi)旋切旋磨術、激光血管成形術等方法治療。
1.3 療效標準
本次研究中需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治療安全性。在療效上,需比較兩組患者的三支血管病變率、兩支血管病變率以及單支血管病變率和死亡率。另需要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觀察組三支血管病變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觀察組兩支血管病變率為3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的10%;觀察組單支血管病變率為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觀察組死亡率為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塞,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由于其特點,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老年人群中均非常常見。同時血管形成、手術創(chuàng)傷以及心律失常也是急性心梗的主要發(fā)病因素。急性心梗會導致非常多并且嚴重的癥狀,這些癥狀對患者會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極有可能會威脅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影響[2]。尤其是急性心梗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很多的合并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更大威脅。心源性休克就是一類較為常見的合并癥狀。由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特點,對患者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尤其是對年齡較大,并且身體抵抗力以及機體功能出現(xiàn)了明顯下降的老年患者而言,也會出現(xiàn)更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對老年患者實施更有效的治療。
保守治療是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的常見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使用藥物的手段維持血壓,并且保證到血流動力學得到改善[3]。雖然這種方法在較短時間內(nèi)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并不能夠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新陳代謝。因此其長期性療效并不好。正是由于這種特點,通過使用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進行治療就顯得極為重要。
介入治療是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全新治療方法,在近些年來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由于其特點能夠?qū)毙孕墓:喜⑿脑葱孕菘嘶颊咂鸬捷^好的療效[4-5]。通過使用介入治療的手段,能在短時間內(nèi)讓患者的心臟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并且能促進心臟排血功能的恢復,幫助血液功能不足的情況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以及恢復,也能夠?qū)⒀貉h(huán)的速度進行提升,讓心肌再灌注的功能恢復到正常。
雖然介入治療屬于手術治療方法,并非為保守治療,但介入治療也有較高的安全性。介入治療的創(chuàng)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同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僅需要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因此能夠明顯的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對患者的術后恢復也可起到非常好的療效。同時介入治療的費用相對較低,療效更好,因此在臨床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實施治療時,介入治療能夠起到更好的療效。
通過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三支血管病變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觀察組兩支血管病變率為3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的10%;觀察組單支血管病變率為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觀察組死亡率為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說明在對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實施臨床治療時,通過使用介入治療可在保證到治療安全性的前提下明顯提升療效,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盧志紅,王孟杰,邱小芩,等.高危急性心?;颊呓槿胫委熤鲃用}球囊反搏應用時機選擇[J].醫(yī)藥前沿,2015,(29):32-33.
[2] 張玉靜,張玉芬.酒石酸美托洛爾結(jié)合積極護理干預對急性心梗介入手術中反復室顫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5):101-102.
[3] 石 兵,陳允祥,陳漫清,等.對阿托伐他汀鈣序貫療法治療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療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6):835-837.
[4] 陳小亮,劉向儒,唐春仕,等.冠脈內(nèi)逆向注射尿激酶與替羅非班對預防急性心?;颊呓槿胫委熤袩o復流的對比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4,(33):393-394.
[5] 童雨田,姜忠濱,WANG Huai-xin.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呈色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11):1029-1032.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