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 江彤
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其機理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時由于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抵抗導致高血糖,脂肪代謝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紊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異常已經(jīng)成為臨床工作中頗受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對近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與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關系的臨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2型糖尿??;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腎??;血脂;脂蛋白
糖尿病是臨床較為常見且嚴重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發(fā)病率出現(xiàn)快速升高趨勢[1]。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及胰島素抵抗導致高血糖,血糖利用不足,常引起脂肪分解增多,脂代謝紊亂。
1血脂異常與糖尿病
目前,已有學者[2-5]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與血脂水平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普遍認為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與血糖水平有關。中國多省市心血管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男女兩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異常的比例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楊茂敏等[6]學者對6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析后提出,當胰島素缺乏,血糖濃度明顯升高,激素敏感性脂酶活性增強,儲存的脂肪被動員和分解加速,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升高,促進了膽固醇的吸收,從而使血液中TC含量增加[7]。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減低,使TG在周圍組織中的清除減少,從而產(chǎn)生高TG血癥。TG增高,脂蛋白氧化,導致LDL-C增加。張帆等[8]研究后認為TC、LDL-C隨血糖濃度增高而增高具有相關性。糖尿病胰島素缺乏會引發(fā)高血脂,相反高血脂也會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互為影響,互為加重。另外有楊文英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9],部分患者在診斷糖尿病前已存在血脂升高,推測血脂升高可產(chǎn)生脂毒素,損傷胰島分泌胰島素功能或使胰島素的作用減弱。
2血脂異常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
2型糖尿病患者脂質(zhì)代謝紊亂與血管病變密切相關,是糖尿病并發(fā)血管病變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脂代謝紊亂加上長期高血糖引起的糖基化蛋白和氧自由基對血管壁造成損害,從而引起血管并發(fā)癥。沈紅霞等人[10]研究證實,脂異常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血中TG和LDL-C水平明顯升高,而HDL-C水平較低。高血糖易導致LDL-C氧化,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促進血液單核細胞遷入內(nèi)膜及轉(zhuǎn)變?yōu)榕菽毎?,脂質(zhì)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還有相關研究顯示[11],TG對大血管并發(fā)癥或合并癥等有較大的影響。TG、LDL-C升高而HDL-C降低容易增加對血管的壓力而導致心血管病變的產(chǎn)生[12]。中國多省市心血管前瞻性隊列研究還表明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另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沒有得到良好控制或合并有大血管疾病時,TG的水平會明顯升高[13],表明其在血管病變的發(fā)病機制中具有關鍵性影響與作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半數(shù)以上已經(jīng)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變[14]。因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發(fā)癥與血脂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3血脂異常與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50多年前Wilenshe Elster已經(jīng)提出高脂血癥與糖尿病腎病有關這一觀點。近年來,我國國內(nèi)也有學者指出,血脂的代謝異常也參與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劉昕陽、沈建軍等人的相關研究顯示[11],糖尿病腎病組ApoA1、HDL-C、HDL-C/LDL-C值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ApoB、TG值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糖尿病腎病組ApoA1值顯著低于糖尿病無腎病組,而值顯著高于糖尿病無腎病組。由此推論,糖尿病引起的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癥使細胞內(nèi)膽固醇和TG堆積,會導致進行性的腎臟損害,可能是糖尿病腎病形成的原因。同時還有劉波、閆福堂等學者認為脂質(zhì)紊亂作為一種危險因子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腎病比無腎病患者脂代謝異常更明顯,且以高甘油三酯血癥和低HDL為特點。
4結(jié)論
綜上所訴,糖尿病患者異常升高的血脂及脂蛋白水平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同時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檢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并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為防治糖尿病血脂紊亂,尤其是心血管并發(fā)癥及糖尿病腎病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易秀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脂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23):24-25.
[2]Wakabayashi I,Daimon T.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japanese women and men[J].J Atheroscler Thromb,2014,21(3):282-288.
[3]張明軍.血脂異常及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的性別、年齡特征和代謝特點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15):2306-2308.
[4]Wakabayashi I.Influence of age and gender on 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and its relation to diabetes mellitus in Japanese[J].Clin Chim Acta,2014,431:221-226.
[5]畢小云,李千音,張莉萍.妊娠糖尿病的糖脂代謝改變特征[J].重慶醫(yī)學,2012,41(34):3597-3598,3600.
[6]楊茂敏.66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檢測結(jié)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07,075:1672-9455.
[7]熱比亞·努力,帕它木·莫合買提,沙吉旦·阿不都熱衣木,等.糖尿病血糖、血脂及鉀、鈉、氯、鎂元素的相關性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1,28(3):15-18.
[8]張帆,楊繼筠,李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標的聯(lián)合監(jiān)測與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32).
[9]楊文英.2型糖尿病伴血脂異常的可能機制[J].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2004,24(3):U002-U004.
[10]沈紅霞.血脂康治療糖尿病血脂異?;颊叩呐R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6):66-67.
[11]劉昕陽,沈建軍,韓香妮,等.2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脂等生化指標變化臨床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7):800-803.
[12]楊旻晟,李建平,方琪.瑞舒伐他汀對缺血性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21(34):3829-3830.
[13]張紅巖,盧玉娟,戎秀格,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體測定的意義[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6):177-179.
[14]王濤,王麗靜.1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6(18):52-53.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