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影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指輔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社會需要,依據(jù)團體動力學原理,通過一系列專門設計的活動或課程,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學生有效適應社會和健全人格發(fā)展的一種輔導形式。心理輔導活動課以班級為單位,是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心理輔導活動課有其特有的內在規(guī)律,重在促進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目前心理輔導活動課在廣大中小學遠沒達到普及的程度,相關工作做得還不夠規(guī)范,對課程的評價也存在誤區(qū),這都制約著處于起步階段的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正常發(fā)展。現(xiàn)行的評價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沿襲其他學科的評價模式,按照評價語文、數(shù)學等其他學科的方法照搬到心理課堂上。其他學科的評價側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此套用到重在感悟的心理健康活動課上有失妥當。
第二,追求評價的專業(yè)化、精細化。有的專家、學者計算出每一個評價指標的權重,追求評價的系統(tǒng)、嚴謹,但顯得內容龐大,過于精細,給一線教師的操作帶來不便。
在學校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往往是活動結束后聽課教師就要對教學做出評價,這時就需要一個既能反映心理健康活動課基本規(guī)律,又能易于操作的即時性評價工具。
本研究從三個方面對評價標準進行了概括:活動設計具體,具有針對性;活動實施多樣,具有體驗性;活動效果明顯,具有實效性。以期對廣大一線心理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發(fā),滿足實際的需要。
一、活動設計具體,具有針對性
1.目標面向全體,便于實施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目標是為了解決大多數(shù)學生共性的心理問題,具有普適性,每個人都能有所感悟,以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為首要目標。選題能夠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一個小切口導入,后面挖掘得深。例如,在講授“情緒的覺察與表達”一課時,活動目標立足于解決學生都會遇到的情緒困擾,學會情緒的表達,目標的設立避免出現(xiàn)“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樣空泛的字眼,越具體越容易操作實施。在導入部分并不直接呈現(xiàn)關于情緒的心理學知識后,再是讓學生做個小實驗:看一看在1分鐘內誰呼吸的次數(shù)最多?然后展示人在喜怒哀懼等不同情緒體驗下呼吸次數(shù)的不同,幫助學生切身感受情緒與自己的息息相關,后續(xù)活動環(huán)節(jié)因此自然展開。
2.內容親近學生,貼近生活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應該充滿趣味,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他們對活動內容有話可說,積極配合參與活動,從而引發(fā)內心的感悟。例如,在對某班級學生一次關于記憶的興趣和水平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羨慕過目不忘的本領,但是沒有找到系統(tǒng)的記憶方法,容易遺忘。于是筆者設計了“過目不忘,你也可以”一課,在內容安排上不能像對待成人那樣直接告訴學生艾賓浩斯的遺忘規(guī)律,然后講授記憶有哪些方法,這樣會使中小學生感到遙不可及,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距離。于是活動內容以小游戲開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揉皺的紙抹平,啟發(fā)學生思考:只用一次就能把紙抹平么?從而引出重復的意義,自然過渡到要想長久記住知識,重復是避免遺忘的有效方法。在介紹記憶方法中,先呈現(xiàn)20種物品的圖片,然后讓學生比一比看誰記得準、記得全,并把自己的記憶方法說出來與全班分享,教師再對學生的記憶方法加以概括總結,并作適當補充,這樣就比直接告訴學生記憶方法巧妙許多。
二、活動實施多樣,具有體驗性
1.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扣主題
活動過程可以是豐富多樣的,但必須緊緊圍繞主題,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且活動只能圍繞一個主題,主題過多不利于學生接納。例如,在講授“積極舉手我能行”一課時,其間設置了三個小游戲,第一是觀察圖片,找出不同后舉手告訴教師;第二是請6位學生一字排開,教師發(fā)給每人一張卡片,學生按順序快速讀出卡片上的詞語,讀完后教師向全體學生提問:請問第二個同學讀的是什么詞語;第三個是腦筋急轉彎,看誰能最先回答出問題。三個小游戲看似南轅北轍,毫無關聯(lián),其實貫穿著一個主線:從“眼”“耳”“腦”訓練學生積極舉手的“法寶”,上課做到認真聽講,勤于思考,才能更加自信的把手舉起來?;顒舆^程就如同珍珠般貫穿在一根主線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
2.方法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一般活動過程通過故事、歌曲作為導入,活動工作階段通過案例視頻播放、游戲、角色扮演、討論等方式展開,最后教師加以總結。方法強調活潑多樣,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充滿趣味性。在一堂心理輔導活動課中可以綜合使用多樣方法,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學生積極參與,真誠交流
從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能夠與教師和其他同學真誠交流,吐露自己的心聲,進行經(jīng)驗分享,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練習中來。例如,在講授“放飛生命愿望”一課時,教師先說出自己的愿望,然后對學生進行紙筆練習,在生命的五個階段里(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別寫出自己的一個愿望,并把愿望與他人分享,這就給學生提供了適宜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愿意與他人分享。
4.教師善于應變,提供引導
面對不同的教學情境,心理教師能夠充滿教育機智,做到遇到突發(fā)情況能夠靈活應變,尊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健康發(fā)展。例如,在一次小組合作中,兩位同學因意見不一而爭吵起來,心理教師此時不應該簡單批評教育學生應該怎么做,而是啟發(fā)學生:你們兩個都是想著要把問題解決好而吵了起來,是么?那么吵了之后心情如何,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教師適時引導,點明吵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向全班學生提問: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辦?讓學生自己去討論,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活動效果明顯,具有實效性
1.氛圍溫暖融洽,全面開花
好的心理活動課能夠做到“點”“線”“面”全面開花,整個班級氛圍融洽,每位學生都能表達自己心聲。學生在活動中的投入狀況是對心理健康活動課進行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包c”指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活動中,并能和他人分享?!熬€”指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學生之間在小組內首先展開討論,遇到疑問再向教師詢問?!懊妗敝笇θ鄬W生整體情況的把握能力。在小組討論后,可以請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借以掌握學生內心的感受,適時加以指導。
2.學生獲得成長,自我接納
大部分學生應該能夠理解活動課的基本觀點,更加自我接納,理解他人,活動目標切實達成??梢酝ㄟ^觀察學生在課間說出或寫下的感悟、心得體會來加以判斷。還可以讓學生填寫反饋表,或是進行專門的心理量表測試,比較活動課開始前的測量和活動課開始后的測量之間的差異程度,掌握學生心理的變化程度。
3.教師獲得發(fā)展,水平提升
教師反思自身,教學相長,自己的專業(yè)心理輔導技術也得到加強,與學生的關系更加親近,對學生越來越了解,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了質的提升。
總之,心理輔導活動課這門剛剛興起的學科對中小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對其評價標準的研究,有利于發(fā)揮評價的甄別、改進和激勵的功能,促使這門學科朝著更加規(guī)范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本文系亳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中年級待優(yōu)生心理特征與綜合干預研究”(課題批準號:BZJKT121)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亳州經(jīng)開區(q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