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超
語文教學既有實用性的特點也具有審美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語文的實用性,也應該注重其審美性。加強小學審美教育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進行小學語文審美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小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課堂引導,突出小學語文審美教育
課堂是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所以,應該建立以課堂引導為主的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機制。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將其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每一篇課文上。特別是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上,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來幫助小學生塑造正確的審美觀念。首先,教師要通過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其次,要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環(huán)境,通過組建活動小組或者向學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最后,課堂上,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
例如:在講解文章《梅花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說一說自己故鄉(xiāng)的樣子,一方面表達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另一方面?zhèn)鬟f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然后讓學生發(fā)言,讓學生描述自己故鄉(xiāng)是什么樣子,或者描述一下自己家的花花草草,要讓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愛自己的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大部分同學會說喜歡,但也會有個別同學說不喜歡,要了解學生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及時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因為教師不僅是學生學業(yè)上的導師,更是學生精神上的導師,教師應該盡到教育學生思想的責任和義務。
二、注重讀寫結合,融合小學語文審美教育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的目的都是單純地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回顧,在審美教育方面,考慮的不多。為了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通過布置作業(yè)來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首先,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內容上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去完成。其次,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外寫作和閱讀任務,通過閱讀和寫作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最后,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
例如:在課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亡羊補牢》《南轅北轍》《掩耳盜鈴》等寓言故事,然后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或者在語文課堂上進行發(fā)言,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三、建立良好關系,促進小學語文審美教育
小學生的想象力都比較豐富,但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就很難發(fā)揮作用。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展開教學的基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按照教師指點的方向思考,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說話的語氣,要以平和的語氣和學生交流,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其次,根據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想象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最后,讓學生朗讀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例如:在學習“趵突泉”一課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全文,讓學生大體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其次,通過教師范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同學腦海中再現趵突泉噴涌、翻滾的場景。最后,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關于趵突泉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體會自然之美,在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的傳播,更是為了進一步塑造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應該通過語文教學,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美、欣賞美、追求美,從而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和祖國,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
(作者單位:江蘇射陽縣盤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