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會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132-01
筆者常年任教小學語文學科,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預習課文一直是老師們所提倡的,《語文課程標準》已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倍n前預習正是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預習是學生學習新課一個起點,也可以是一個支點。預習的過程是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獨立地、嘗試性地去學習新課文,進行聽說讀寫的自我實踐。預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墩撜Z》上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說在教學過程中,不到學生冥思苦想而有所體會的程度,教師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最好,而預習則可以讓學生產生這樣的學習情境。
一、預習有據可依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若改變,你的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币虼耍A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fā)展打好底色,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葉圣陶先生說:“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痹谶@里面,教師是預習的指導者,又是討論預習報告的主持者;學生是預習的實行者,又是討論預習報告的參與者。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著“預習”展開。葉圣陶先生認為,“惟有如此,學生在預習的階段既練習了自己讀書,在討論的階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實益,他們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才會漸漸養(yǎng)成?!?/p>
皮亞杰也強調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本質是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適應,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指出,真正的學習是學生主動的、自發(fā)的學習,而不是教師傳授的學習。正確的教育能夠加速兒童的發(fā)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們的心理成長而無所損害?!?/p>
由此可見,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課堂學習的預見性和針對性的關鍵,是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安排課堂學習的準備階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預習有利可圖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新課內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還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習的漏洞,可以在聽課時,集中精力去聽那些自己沒弄懂的部分,使聽課更有針對性,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聽課效果。
2.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學生在預習時,對知識已經做了獨立思考,建立了初步印象,再加上教師課堂的講解和分析,便可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獲得更好的記憶效果。
3.有利于提高學生做筆記的水平。由于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預習是獨立閱讀和思考的過程。學生在預習中用自己的方式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地接受新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倍增!
5.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生如果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容易緊張地“奔命”于教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種緊張的心理不利于積極思考、求疑、思疑、解疑、觸類旁通等等,會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這樣,就起步不備,接下來處處被動。亦步亦趨地跟著老師走的學習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獨立自學式的預習正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走向社會前自學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最好的訓練。
綜上所述,學生進行預習,是求知過程中良好的開端,是誘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因此培養(yǎng)學生進行預習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三、預習有法可得
(一)指導學生預習的好方法
1.高年級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高段語文課文篇幅較長,學生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才能保證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由于面對的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嘗試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預習。讓學生們人手有一本預習本,讓他們將預習成果記在預習本上,有對詞語的理解,對課文重點句的理解,有分段和段意。
2.中年級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中年級的學生特點,預習可以按照以下幾步來進行:首先把課后的生字注上拼音、組詞、數筆畫,了解字義、、結構,并在課文中用筆圈出該生字。其次,標上自然段序號,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簡要了解課文內容,做到讀得正確,流利。再次,通讀課文。借助字典、工具書或聯系課文中的句子進行理解重難點詞語,并把詞語解釋寫在書上。然后要勇于質疑,在以上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時在書中畫出或記下來。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注意聽講。
3.低年級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誤區(qū)認為,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本不會預習。其實一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進行簡單的預習,那么如何指導低年級的小學生預習呢?(1)借助拼音將課文讀一讀。(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把課后生字的拼音寫下來。(3)能初步了解課文講什么內容。(4)遇到不懂的問題做好記號,請教家長,老師或同學。
(二)提高預習成效的小妙法
1.制定預習之星記錄表??拼碓诮處煹闹笇?,對每課預習較好的學生記錄下來。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之星”,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fā)了預習的興趣。
2.用語言去“鼓動”學生。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機會對“預習之星”進行表揚,讓學生情不自禁崇拜上預習。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就說:“看誰能成為預習之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fā)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注:“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 “預習得很成功,繼續(xù)努力!”如果發(fā)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xù)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
3.展示預習成果。教師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yè),并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總的來說,學生們在課前已作深入預習,許多重要的內容已做筆記,教師授起課來,得心應手,授課時間大大減少,學生在課堂上也能有充足的時間質疑問題,大膽發(fā)言,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堂氣氛會大大地改善了。
總之,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重視課前預習,課堂因預習而變得高效,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