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緒民
小學生習作,多數(shù)是記敘文,結尾的常見病例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畫蛇添足。有的同學寫作文,惟恐別人不明白,反復陳述,造成當斷不斷的現(xiàn)象。如《我的同桌》:望著他那聚精會神學習的背影,我心里實在無法平靜。今后,我一定學習他這樣抓緊分分秒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為將來參加祖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共同努力,并肩前進吧!
文末表決心的結尾,實是畫蛇添足。假使將“今后”以后的話全部刪去,在“平靜”之后加上省略號,就能給讀者留下回味的余地了。有不少同學,無論寫什么樣的作文,結尾都要喊幾句口號,表一下決心,好像不這樣不足以點明題意。
第二,故拖尾巴。有的同學作文明明內(nèi)容已完,卻還要拖上一條與結尾無關的尾巴。例如《我最高興的一天》:這一天,我們游覽了東棋山和仙人洞,還參觀了冷凍廠,玩得非常痛快,真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了。
親愛的朋友們,你也一定會為我玩得高興而感到快樂吧!
“真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了”已點明題意,自然收尾,可偏偏還要加上后一句,拖泥帶水,實屬多余。
第三,節(jié)外生枝。作文的結尾或是總結全文內(nèi)容,或是強調文章中心,以便加深讀者的印象,而有的同學則在結尾處節(jié)外生枝,添油加醋,結果把作文搞得又膩又酸。例如《釣魚》:這一天,我收獲不少:一共釣了3條鯉魚,4條草魚,6條鯽魚,還有半桶大蝦子。
我拿著魚高高興興地回家后,心里想:不能只顧釣魚釣得起勁,學習也要起勁。于是,我匆匆忙忙地吃過晚飯,就拿出課本復習功課。只看了幾行,上眼皮和下眼皮就打起架來,不一會就趴在桌上睡著了。
這個結尾,如果只寫完引文的第一段便結束,可謂恰到好處。不料又節(jié)外生枝,寫回家后與中心毫不相關的事情,這就沖淡了中心。
第四,沒有結尾。一篇作文有頭有尾才完整,倘若敘事無結尾,人物無著落,便草草收兵,不了了之,就會給人一種有頭無尾的感覺,如《學校的一天》:清晨,紅紅的太陽照在大地上,小鳥在樹上歌唱。我背著書包,邁著輕快的步子向學校走去。新一天的學習生活開始了。
(寫上午上課的情況,略)
下午,我們舉行了拔河比賽。最后,我們班得了第一。
這篇作文從早晨寫起,一直寫到下午,可寫到“我們班得了第一”就突然收尾了。有頭無尾,應該寫一兩句收尾前文的話來剎住車。
第五,胡亂拔高。有的同學喜歡在結尾時故意拔高主題。如有一篇題目為《后勤工》的作文,寫學校的后勤老師冒雨保護公共財產(chǎn),當學校師生對他表示感謝時,文章有這樣一段描寫:……后勤老師連連搖手說:“這有什么呢?這有什么呢?這是我應該做的哩。”聽著他這幾句話,我感動極了,我仿佛感到后勤老師的身軀突然變高大了,高大得可以與學校教室山墻尖相媲美!真是一位難得的好后勤老師呀!
很顯然,結尾是突出后勤老師的形象,但由于是故意拔高,使人感到是做文章,不是說心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