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濟源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脾胃科,北京 101300)
中西醫(yī)聯合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
鄒濟源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脾胃科,北京 101300)
目的 探討采用中西醫(yī)聯合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效果并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236例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對照組(患者118例)和試驗組(患者118例)。對照組的患者采用西藥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以及克拉霉素進行治療,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還采用中藥清利化濁方同時進行治療,以2周為1個療程,對比并分析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1個月后隨訪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結果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2.37%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6.27%,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患者經治療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76%顯著高于對照組86.44%,進行兩組患者療效差異的對比,其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進行隨訪,試驗組患者有5例發(fā)生復發(fā),對照組患者有15例發(fā)生復發(fā),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方面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單純采用西藥治療相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療效更加突出,且復發(fā)率低,治療的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應用。
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臨床效果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發(fā)生與慢性胃炎的發(fā)病密切相關,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不但可以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的癥狀,還可能可以降低因慢性胃炎所發(fā)展成胃癌的發(fā)生率[1]。隨著采用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中廣泛使用,導致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越來越嚴重。尋找一種治療效果高、安全性好的治療方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所關注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采用中西醫(yī)聯合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效果并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醫(yī)院收治的2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對照組(患者118例)和試驗組(患者118例)?;颊叩哪挲g在19~76歲,平均年齡為(32.6±9.7)歲,病程在6個月~7.3年,平均病程為(2.4±0.6)年,參加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被確診,主要是采用臨床胃鏡檢查進行確診,對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進行證實。排除標準:患者患有胃癌、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消耗性潰瘍以及造血功能等方面的疾??;患者在近1個月內有接受抗菌藥物等治療。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同意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疾病等方面的比較沒有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進行治療,具體藥物為雷貝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0.2 g+克拉霉素0.5 g,均是口服給藥,1天2次,2周為1個療程。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同時采用中藥進行治療,中藥方劑為清利化濁方(馬萬千老中醫(yī)自擬方清利化濁方),組成成分為黃連10 g、厚樸10 g、黃芩10 g、半夏10 g、茵陳10 g、陳皮10 g、佩蘭10 g、防風10 g、枳殼10 g、薄荷10 g、茯苓20 g以及白豆蔻10 g,將上述所有藥物加水400 mL進行浸泡,浸泡1 h后開始煎30 min,取汁200 mL;二煎再次加水400 mL,取汁200 mL,二煎進行混合,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1天1劑,飯后服用,連續(xù)服用2周為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1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對比并分析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1個月后隨訪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病灶消失,活檢為陰性,隨訪無復發(fā);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胃鏡檢查顯示病灶明顯減小,活檢陽性明顯減弱;無效:臨床癥狀沒明顯改善,黏膜病灶沒變化甚至增大,活檢陽性沒減弱[2]??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當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1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和治療效果的對比分析:通過不同的治療方式治療后,試驗組中有109例患者活檢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根除率為92.37%,對照組患者有90例患者活檢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徹底根除,根除率為76.27%,兩組患者的根除率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患者經治療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76%顯著高于對照組86.44%,進行兩組患者療效差異的對比,其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復發(fā)率的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有輕度的腹脹、惡心及便秘等不良反應,結束治療后這些癥狀都自行消失。在不良反應方面沒有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結束后1個月進行隨訪,試驗組患者有5例發(fā)生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24%;對照組患者有15例發(fā)生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2.71%,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方面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胃炎為臨床消化內科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由于不同的原因導致患者發(fā)生胃黏膜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有患者在進餐后上腹脹痛、平時食欲減退、反酸等[4-5]。臨床研究表明,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達60.0%[6]。因此,治療慢性胃炎的同時還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因為方劑中半夏起到散結除痞,降逆和胃的作用,黃芩及黃連可寒熱平調,辛開苦降等作用,本次研究發(fā)現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和降低復發(fā)率,且用藥的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1] 杜坤庭,楊偉捷,葛勤利,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3):1414-1415.
[2] 王元英,佘久寧,周習武,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4):3196-3198.
[3] 張月苗,王婷婷,葉暉,等.荊花胃康膠丸聯合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11):587-589.
[4] 鐘安樸,常建國,周泠,等.中西醫(yī)聯合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3):3270-3272.
[5] 黃凱偉.聯合用藥療法治療胃潰瘍油門螺桿菌感染療效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2,34(13):1958-1959.
[6] 冀書峰.三聯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后的中西醫(yī)結合補救治療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8):1964-1965.
R256.3
B
1671-8194(2016)30-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