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東
近年來,2型糖尿病這種過去成人才得的“富貴病”,已經盯上了年齡越來越小的胖孩子,在此呼吁父母要引導孩子科學吃、多運動。過去糖尿病患兒都是1型的,2型糖尿病患兒很少見,近年來兒童2型糖尿病有明顯增多的趨勢。根據北京的一項統(tǒng)計調查顯示,到北京醫(yī)院看病的兒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比例,20年間提高了十多倍。各國近年來的統(tǒng)計情況也顯示出了這個趨勢。在美國,新診斷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已經占43%,兒童2型糖尿病已經增長1倍;北美和澳洲的土著人中,每20人中就有1個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兒是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占四成,環(huán)境因素占六成。這些2型糖尿病患兒最大的特點是胖。肥胖是產生兒童2型糖尿病的土壤。因為肥胖者的組織細胞容易產生胰島素抵抗,盡管此時患者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水平往往不低,但其作用卻大打折扣,致使肥胖兒童血糖升高而發(fā)生糖尿病。
營養(yǎng)過剩、進食速度過快、喝甜飲料、吃高熱量食物、缺少運動,壓力過大,睡眠不足,這些都是易導致兒童肥胖的原因。有個17歲的少年,一米七的個子,體重有180多斤。這個男孩肚子很大,甚至像女孩一樣乳房發(fā)育了。家長以為他是乳腺增生,帶他到醫(yī)院就診,結果一查是因為太胖了,乳房出現了假性脂肪墊,而且這個孩子血糖高、血脂高,有代謝綜合征,是2型糖尿病。再一問,他愛喝可樂,喜歡吃油炸食物和肉類,不愛動,這些都是導致他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說,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同身高標準體重的20%就定義為肥胖,10%~19%為超重。近年來,都市里的小胖墩越來越多。
目前,糖尿病還是一種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需要終身監(jiān)測及治療。如果不能得到良好地控制,高血糖帶來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將使孩子面臨失明、腎衰、截肢甚至卒中等風險,給患兒一生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與1型糖尿病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典型癥狀不同,兒童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隱匿,加上患兒體胖能吃,看上去營養(yǎng)狀況良好,因而很容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斷。不少患兒是并發(fā)癥出現后才檢查出糖尿病的。而一旦出現并發(fā)癥,不僅多花錢,治療的效果也會較差。
但是兒童2型糖尿病也并非無跡可尋,家長和孩子如果細心觀察,還是能發(fā)現一些前期征兆的,如容易感到疲勞,有夜尿的情況且尿量較多,喝水量也比以前增多,尿味較重,等;此外,九成2型糖尿病患兒都有黑棘皮病,父母應該多留意孩子的頸背、腋下、肘窩、皮褶處等,有沒有出現皮膚又黑又厚的情況;另外,出現傷口不易愈合、女孩常感外陰瘙癢等現象時,也要提高警惕。
糖尿病的篩查很簡單,可以先去查個手指血的血糖,如有問題再抽靜脈血或做個糖耐量試驗。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超重或肥胖兒童,特別是青春期孩子(青春期會出現生理性胰島素抵抗)最好每年都查血糖,定期進行監(jiān)測。只要及早干預、及早發(fā)現、及早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患糖尿病的孩子也可和正常孩子一樣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與1型糖尿病無法預防不同,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過減輕體重和增加運動來預防的。而且兒童2型糖尿病的治療也不同于成人,主要是以飲食控制、鍛煉和體重管理等生活方式的干預為主,如果血糖仍降不下來再輔以適當的藥物。一般來說,孕期三個月、1歲及11~14歲這三個階段是脂肪細胞生長積累的關鍵時刻,要想避免孩子身體肥胖,就要避免這三個階段能量過剩。
預防肥胖從母親懷孕時就要做起。母親在懷孕期間要避免營養(yǎng)過剩。有的孕婦在懷孕期間,家人一味讓她補身子,比如過多攝入肉類,造成脂肪、蛋白質攝入量超標,除了加重孕婦自身胃腸、肝臟、腎等臟器的負擔外,也導致胎兒體內這些成分超標,給孩子帶來胎源性疾病。孕婦孕期體重增加不要超過12.5公斤,新生嬰兒體重3~4公斤為最佳。此外,母乳喂養(yǎng)是預防兒童肥胖的保護因素。有研究表明,母乳喂養(yǎng)3個月以上的嬰兒到4-6歲時肥胖的發(fā)生率,僅為人工喂養(yǎng)及母乳喂養(yǎng)3個月以下嬰兒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母乳中特殊成分,如瘦素、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肥胖的作用,而非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容易營養(yǎng)過剩及血漿胰島素水平升高,而較高的胰島素可能會刺激脂肪細胞的體積增大、數量增多和脂肪的堆積,引起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脂肪過多而產生肥胖。
特別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時候胖點沒關系,胖點才可愛,長大了、長高了,體重自然會變得正常。這是一個誤區(qū)。如果嬰幼兒時期的肥胖或輕度肥胖得不到控制,一旦發(fā)展成為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再想減肥就很困難了。因此,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的預防是從胎兒期開始,貫穿整個成長期的連續(xù)過程。
能量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F在的孩子喜歡喝可樂、雪碧等含有高能量的碳酸飲料,喜歡吃炸薯條等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和巧克力等高能量零食,膳食結構的不合理西化,長期過多攝人高熱量食物,與肥胖兒童的數量急劇增多有關。因此,每日應攝入糧谷類、蔬菜水果類、肉蛋類、乳豆類和油脂類等五大類食物,而且比例均衡,進食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高糖分水果如龍眼、荔枝、甘蔗等要少吃,糖尿病孩子可選含糖量低的芒果、李子、火龍果、枇杷,也可用西紅柿、黃瓜、青蘿卜代替。食用水果時,應適當減掉部分主食,最好放在2餐之間。要處理好運動與飲食的關系,運動時間一般選擇在飯后或加餐后1小時為宜,最好不要空腹做劇烈運動,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運動前要多飲水,并攜帶食品和糖塊以備急用。進食速度過快,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反應,也容易引起肥胖。要從小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進食習慣,進食餐具最好選用淺碗和小盤子,進食完畢后要立即撤走剩下的食物。
現代社會高樓林立,城市中可供孩子們自由嬉戲的戶外活動場所越來越少,許多孩子習慣于整天坐在家中看電視、打游戲,不活動。在家里,家長慣孩子,洗衣、疊被、掃地、洗碗等家務活從不讓孩子沾邊兒。總是坐著不動,孩子就容易長胖。有資料顯示,每天看電視5小時的孩子比2小時的孩子發(fā)生肥胖的危險要高5.3倍。如果邊看電視邊吃零食,情況就更糟。此外,孩子學習競爭壓力過大,活動時間減少、睡眠時間不足,都容易導致肥胖,引起糖尿病。
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會讓他們終生受益,而家長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長要以身作則,少看電視、電腦、打麻將,多帶孩子一起去運動,一起去做志愿者。孩子每天最好活動1個小時,再不愛動的孩子一周最少也要保證兩次以上的運動,每次1-2小時,可以做喜歡的任何運動,游泳、騎自行車、跳舞、跳繩、跑步都行,要達到出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