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閆凌
“漁人碼頭”興起于歐美。在美國的舊金山、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英國的利物浦等城市,都有著名的漁人碼頭。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歐陸懷舊式的休閑、一種港埠特有的市井文化。舊金山漁人碼頭幾乎是游客必去之地,這里不僅像其他碼頭那樣可以吃到很棒的海鮮,而且可以看到很多海獅。
1989年舊金山大地震后,漁人碼頭的周圍水域出現(xiàn)了許多鯡魚,這也引來了海獅的光顧。當時的漁人碼頭正在進行大地震后的翻新整修,因此移走了碼頭邊上一個小海灣里的所有船只。此時一只雄性海獅隨即把平靜的海灣當做了自己的家,很快這里就聚集了500頭海獅。待碼頭翻修結束后,這些海獅仍不肯離開。
雖然船只進出港口都要回避這些海獅,非常不便,但海獅卻給碼頭帶來了更多的游客。海洋哺乳動物中心提議碼頭管理層把海獅棲息的地方保護好,另外辟地方給船只停泊。
碼頭管理層索性就做了很多浮板給海獅棲息,并在浮板旁邊的樓上成立了海獅中心。里面有很多關于海獅的介紹和講解,并免費為學生和游人開設保護海洋動物的課程。從此,最多時有1400多頭海獅把這里當做它們的家,而漁人碼頭更是聲名遠揚,成為著名景點。
第一次來漁人碼頭的游客,想要找到海獅的聚集地非常容易,即使不看地圖或路牌,只靠聽聲音也能很快找到它們。上百頭海獅一起嚎叫,那聲音震天響,想聽不到都難。
當記者在漁人碼頭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海獅,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時,心中不免有些興奮,腦子里全是海洋館那些可愛的海獅與游人互動的情景。不過這里的海獅與海洋館中的完全不同,它們沒有經(jīng)過人為的馴化,依舊保持著自然野性。
海獅所棲息的浮板位于漁人碼頭海灣的中央,距離最近的建筑也有近10米的距離,游人們站在離它們最近的平臺望著它們,時不時舉起相機為這些可愛的生靈拍照。
而海獅則絲毫不在意游人們的舉動,懶洋洋趴在浮板上曬著太陽或相互嬉戲打鬧。有時會看到一頭淘氣的海獅蠕動著身體故意將另一頭海獅擠到海里,臉上還浮現(xiàn)出一種得意的神情,十分有趣。
來漁人碼頭除了看海獅,最大的目的就是吃了。這里是舊金山品嘗海鮮的首選之地,很多有名的海鮮餐廳云集于此。這里比較受歡迎的一般是螃蟹、龍蝦等食材烹飪而成的各種風格的菜肴。
其中螃蟹首屈一指,漁人碼頭的標識就是一只大大的螃蟹。舊金山所產(chǎn)的珍寶蟹已被公認為全球各類蟹中味道最鮮、最嫩的。由于個頭較大(最大可達3斤),且產(chǎn)肉率高(平均達24%),每只珍寶蟹足夠兩人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