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 蔣必武
拓展初中英語深層閱讀教學的策略探討
■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 蔣必武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它不僅是讀者與作者溝通的主渠道,在閱讀教學中更是讓教師與材料、學生與材料以及師生間的進行互動。初學外語時,往往提倡聽說領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內(nèi)容的加深,很快就不得不把領先地位讓給閱讀。因為學外語的目的就是積累語言材料,從而進行交流。語言材料積累多了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而且還能帶動聽說寫,語用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對初中生英語深層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層次的語用能力。
1.目前初中學生閱讀方面的現(xiàn)狀
(1)閱讀速度慢。其原因既有單詞量的貧乏,一詞多義把握不準,也有閱讀技巧的缺乏:閱讀時還有學生出聲讀、指讀、重讀、回視等問題。
(2)缺乏歸納能力。其原因,一是不能從篇章結(jié)構(gòu)上進行分析,自然無法從整體篇章上去理解;二是不懂得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句義;三是必要的語法知識欠缺,不會分析復句,尤其是定語從句;最后是文化背景知識欠缺。
2.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上的問題。許多老師還沒有從教學思想上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
(2)教師日常教學中的問題。許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較為注重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和練習。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一種“知識”型的教學模式。
(3)學校課程設置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障,閱讀僅是體現(xiàn)于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
深層閱讀教學是指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深層含義進行理解,并通過批判性解讀激發(fā)學生自主思維的閱讀教學。其本質(zhì)就在于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由表及里,抽絲剝繭地把那些教材中出現(xiàn),但容易被廣大教師和教參忽略的,具有較高教學價值和思想內(nèi)涵的元素,通過學生“質(zhì)疑—探討—發(fā)現(xiàn)”將其挖掘出來并讀懂領會,真正達到啟發(fā)思維、豐富情感體驗的目的。同時,以此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深化,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深層閱讀不等于精讀,如果說精讀是以追求閱讀技巧為主要目的,那么深層閱讀就是側(cè)重對文章價值的挖掘和對流露情感的體驗。
學生是知識的建構(gòu)者,他們知識的建構(gòu)活動效果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因此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衡量教師的價值不在于看你給學生教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如何引發(fā)和促進學生如何對知識進行建構(gòu)。因此教師的每個教學決策都要建立在學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動上,從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出發(fā),達到新經(jīng)驗的建構(gòu),而不是從教師、從課本出發(fā),基于此,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但另一方面,教師并不是被動地跟隨在學生的思路后面,而是要基于學生的反應采取具有引導和促進作用的、積極的教學策略,從而幫助他們達成學習的目標,成為他們學習的引領者。
1.明確目的,更新觀念
閱讀教學要從重視知識的傳授轉(zhuǎn)移到重視技能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本身需要進行觀念上的更新。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學生為學習英語而閱讀,也為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而讀;學生為認識客觀事物,豐富知識儲備而閱讀,也為娛樂而閱讀;學生為獲得信息而閱讀,也為提高鑒賞能力而閱讀。
2.加強鉆研,提升素養(yǎng)
深層閱讀要求教師不斷探究教學,樂于思考,并對學生循循善誘;還能整合教材,創(chuàng)新教法,從而拓寬閱讀課堂的深度、廣度,學生處在一種創(chuàng)造批判性閱讀的學習氛圍中,自然不迷信、不盲從、不跟風;教師也逐步由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過渡到對學生知識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由單一的演繹式教學向誘導式和歸納演繹結(jié)合的教學轉(zhuǎn)變,指導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zhuǎn)變到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想,挖掘好教材中的每一處寶藏。這就要求教師先“放”開自身思維的手腳,同時又能“收”集整合各種觀點意見,真正做到駕馭教材。
3.整合素材,研修校本
英語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shù)挠幸欢ù硪饬x的閱讀材料。首先“就湯下面、成熱打鐵”:教師根據(jù)現(xiàn)有的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二,低起點、小步子。閱讀活動其實是學生通過文字、語法、語義、修辭等客觀材料進行思考、預測和不斷作出判斷、推理,并不斷獲得驗證和修正,從而理解和接受并進行再加工的一種智力活動。第三,重體裁,富題材。這樣學生通過閱讀各種材料,自然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第四,知識性、趣味性和目的性在選材時也是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不僅從傳統(tǒng)的媒體如書、報紙和雜志等搜集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更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采集大量的英語閱讀材料,從而構(gòu)架成一個立體的材料來源網(wǎng)絡。
課堂不僅僅能展現(xiàn)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素養(yǎng),更能檢驗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背景知識;不僅僅能驗證教師課前的準備和材料的選取,更能訓練學生由淺入深進行閱讀的技巧和策略。基于目前的閱讀材料大都以語篇形式出現(xiàn),如此以語篇為起點,以話題為線索,以文脈為途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層閱讀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1.確定語篇,把握整體
自從《英語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不管是教材中課文的選材還是各級各類中考,都以語篇為單位進行呈現(xiàn),這說明語篇意識、語篇把握能力越來越成為中考的重點。另外從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來看,首先能讀懂一篇一篇的文章,才能夠一本一本地欣賞,如此既學會捕捉信息,更是于無意識中培養(yǎng)了學生人文精神,還學會了鑒賞。從形式上看,語篇是一個按照語言系統(tǒng)構(gòu)成的語言符號;從功能上,它相當于一個交際行為。所謂語篇教學就是在教學中從宏觀角度出發(fā),將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這就是說,閱讀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文章中孤立詞、句的分析層次上,而應從語篇的形式和內(nèi)容兩個方面入手,結(jié)合語言運用的環(huán)境把語用知識、文體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等傳授給學生。
這樣學生才能根據(jù)特定的語境,去推理存在于上下文的語境里更豐富的語義,去判斷隱藏在字里行間更深次的語義,這就叫understand between the lines。有時需要理解作者隱藏的觀點、態(tài)度或情感,學生還要understand beyond the lines。如2013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2 Section 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本篇課文要訓練學生的閱讀就是“INFERRING”,即“This means you have to‘read between the lines’to get the meanings that are not clearly stated in a text.”
因此,閱讀教學既要關注單句的理解和語言知識的學習,更要讓學生站在語篇的高度從整體上把握語義,比如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標題預測文章內(nèi)容,找出句子的關鍵詞,從段落中找出主題句;從文章中找出主題段落等??傊⒄Z閱讀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字詞和單句的解讀上,也不能僅停留在語篇表層信息的理解上,要超越“句子語法”,通過“語篇語法”去理解語篇的結(jié)構(gòu),探求語篇語境下的深層意義。這種立體化的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如2013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2 Section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筆者就以課文的第一、第二句為例進行閱讀策略示范分析:Many would agree when we think of Christmas,we probably think of gifts,Christmas trees and Santa Clause.But behind all these things lies the true meanings of Christmas…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滲透的含義是:現(xiàn)代社會中許多人知識了解圣誕節(jié)表面化的東西,卻不了解這個節(jié)日的真實內(nèi)涵,而這個節(jié)日的真實內(nèi)涵,即傳播愛與歡樂。
2.抓住話題,調(diào)出內(nèi)存
構(gòu)成語篇的一個先決條件是要有明確的意義中心,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即是話題。話題是綱,綱舉目張。抓住話題,才能調(diào)出內(nèi)存——大腦中的背景知識和經(jīng)驗;才能對所讀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積極主動的預求性閱讀。
只有了解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教學才有針對性。如筆者在教2013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2 Section 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時,由于這篇課文主要圍繞圣誕節(jié)來展開,主要介紹圣誕節(jié)的文化,側(cè)重節(jié)日的文化內(nèi)涵,讓學生更深次地理解西方文化,而圣誕節(jié)對于我國城市的學生來說可能相對更熟悉,但其內(nèi)涵和意義卻未必熟知。因此,我首先進行適當?shù)匿亯|和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查閱相關書籍、雜志等網(wǎng)絡信息了解圣誕文化。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又可以節(jié)省教師的課堂處理時間,同時也便于學生理解聽力和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減輕因背景文化積累不足帶來的學習壓力。具體如下:
(1)利用任務型教學途徑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外預習:
①What’s the sourse of Christmas?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成為圣誕節(jié)。英文Christmas(有時簡稱為Xmas)由Christ (基督)和Mass(彌撒)兩字組成。意思是圣誕節(jié)這天教徒們到教堂去舉辦崇拜儀式以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12月24夜稱為圣誕前夜(ChristmasEve),12月25日策劃給那位圣誕日(Christmas Day),12月24日至來年1月6日成為圣誕節(jié)節(jié)期(Christmastide)
②What are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think of for Christmas?(下面是學生部分答案)
●Families would have Christmas trees,and there may be lots of small lights on them.
●Dressed in red,Santa Claus will come and give gifts.
●Families will stay together and sing Christmas carols.
●When people meet,they will say“Merry Christmas”to each other.
●People will send Christmas cards to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There are many famous books and stories about Christmas and Santa Clause
③Who wrote A Christmas Carol?
A Christmas Carol,《圣誕歡歌》又譯《圣誕頌歌》,是查爾斯·狄更斯的三部圣誕小說之一,創(chuàng)作于1843年。其它兩部為《鐘聲》(The Chrimes)和《爐邊的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這三部短篇小說雖然沒有他寫的長篇小說那么有名,但它們的象征意義卻是十分深遠的,尤其是它們奠定了現(xiàn)代圣誕節(jié)的意義內(nèi)涵。
(2)通過學生的預習弄清楚了本課文的背景,在正式閱讀前再次烘托氣氛:先放《JingleBells》,學生一聽就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我隨即將準備好的圣誕帽戴起來,白板上圣誕樹上的燈也亮起來。
(3)待到一切氛圍出來后,一幅思維導圖也出現(xiàn)在屏幕上,如下:
學生再次通過討論填好以上思維導圖的內(nèi)容,這樣一是檢驗了課外預習的情況,二是集中了小組智慧,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三是學生已情不自禁地想具體了解那個所謂的“小氣鬼”如何蛻變成一個傳播愛與歡樂的傳奇人物。通過這樣的導讀,既引導學生抓住話題,激活背景知識,又很自然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心理學和教育學原理,是提高學生深層閱讀的前奏。
3.梳理文脈,形成技能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抓住語和各種銜接手段以把握文脈,所謂文脈,即是語篇的框架結(jié)構(gòu),也是文章的組織形式。抓住文脈,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語篇的含義,抓住要點。然后再輔之以恰當?shù)挠柧殻瑢W生的閱讀能力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1)從宏觀的角度引導學生把握思路確定主題
還是2013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2 Section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在閱讀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閱讀活動:
Character(4)What did he do in the text?
ScroogeHe is mean and only thinksabouthimself.Hejustcares whether he can make moneyand he hates Christmas.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He takes Scrooge back to his childhood and reminds Scrooge of his happier days as a child.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Hetakes Scrooge to see how others are spending Christmasthis year.Everyone is very happy,even poor people.
the ghost of Christmas Future He takes Scrooge to the future,Scrooge sees that he is dead,but nobody cares.
通過以上表格的填寫,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關鍵人物以及他們各自所做的主要事情,這樣學生就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脈絡,深刻理解了文章的背景,為即將理解圣誕節(jié)的深刻內(nèi)涵做了很好的鋪墊,更是為深層次理解文章理清了思路。
(2)從微觀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知曉結(jié)構(gòu)
①首先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敘事線索或者說理的中心。文章的敘事線索要么以時間、地點、場景的變化;要么以主人公的情感的變化以及事情本身的發(fā)展;而這些線索的呈現(xiàn)離不開一些關鍵詞。還是以2013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2 SectionB 2a The Spirit of Christmas為例: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本篇文章的文眼)是以change his life; happily celebrates Christmas with his relatives;gives gifts;treats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warmth;spreading love and joy;等詞逐步展開,再利用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對比揭示出圣誕節(jié)的真正含義是sharing and giving love and joy。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狄更斯敘事的風格令人回腸蕩氣。
②其次要注意語篇中指代、替代、重復等修辭手段,它們是語篇銜接的手段,也是把握文脈的重要線索。同時中考閱讀理解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傀儡題目:What does it refer to?該形式考查的就是指代關系。
③最后注意關聯(lián)詞在語篇中紐帶作用。
關聯(lián)詞包括并列連詞、從屬連詞及起連接作用的單詞或短語,如:
●解釋、說明:that's to say;in other words;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
●時間、順序:as soon as;at the same time;later;finally;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at first;at last;…
●轉(zhuǎn)折、對比:however;in spite of; while;but;although;though
●因果關系:therefor;as a result; because;because of;thus;…
●舉例:for instance;for example; such as;like;and so on;
這些起語篇紐帶作用的關聯(lián)詞不僅在課本的課文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更是在各級考試中不斷出現(xiàn),可幫助學生在閱讀語篇中準確把握文脈,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從“使用”的角度引導學生重建語篇培養(yǎng)技能
在學生理解和吸收語篇的整體內(nèi)容并注意了語言結(jié)構(gòu)的前提下,教師應從“用”的角度精心設計重建語篇的活動,并在整個重建語篇的過程中,始終關注語篇知識和目標語言的運用,逐步形成語言技能。
①在互動中“重建”。要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課堂上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是必不可少的。威爾斯(Wells,G.1981; 46-47)指出“語言的互動是一種合作的活動”。真正的互動中信息才能走向多維,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因此,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多維互動交際情景,讓學生交流分享,運用已有的語篇圖式,對信息做各種合理的處理和加工,并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通過真實的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實現(xiàn)語言的創(chuàng)造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真正提高。如:復述大意;或就與語篇相關的話題做角色扮演;辯論、采訪討論與命題發(fā)言等。
②在重建中“應用”。堅持仿寫會促使學生形成閱讀習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吸收、內(nèi)化和運用閱讀材料中的特點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從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具可讀性和欣賞性。續(xù)寫是在講解完課文之后指導學生對課文開放式結(jié)尾續(xù)上一個故事,要求在敘事角度、時態(tài)上與原文保持一致。如《Go for it》BIII U5 Section B 3a結(jié)尾:Everyone in our neighborhood is worried,and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own ideas.There must be something visiting the homes in our neighborhood.But what is it?我將學生分成三個組,他們則根據(jù)以下提示,以Chu family的身份續(xù)寫:Chu family—late—night footstep in the hallway—might be the neighbors;或以Lao Zhen的身份續(xù)寫:Lao Zhen—something trying to get in the window—might be the wind;或以Xiao Ning的身份續(xù)寫:Xiao Ning—finds garbage in front of her house—might be cats.這樣,學生展開聯(lián)想,寫出的文章還算言之有物。改寫是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老師指導學生從另一個敘事角度對課文進行敘述。縮寫是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老師指導學生就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縮寫,保留文章的大意,達到原文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長度。如《Go for it》BIII U2 Reading,“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現(xiàn)抄錄學生縮寫之一:Martin Murray is a fifteen-year-old boy.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studying and he often got into trouble with the police.Then he was sent to a boy’s boarding school.Martin hated it and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One day he called his mother.His mother helped him to understand how much she loved him.……當然,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方式,既能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又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及時運用這些語言知識的機會,使知識化過程及時完成。
③在應用中“提高”。閱讀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文化內(nèi)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運用相關的閱讀策略,從而培養(yǎng)閱讀技能。而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則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高效、獨立的閱讀者。這樣,一個高效、獨立的閱讀者通常運用以下閱讀技能和策略來提高自身的閱讀效益和能力。如帶著目的去閱讀;對信息進行分類、歸納、對比;根據(jù)語境進行推理并作出推理的結(jié)論;對文章內(nèi)容作出概括;根據(jù)上下文猜測不熟悉的語言項目;把文章內(nèi)容形成語義圖像等。
閱讀教學是整個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倡導深層閱讀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視淺層閱讀,深層閱讀對于一線老師也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教師只有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上下足功夫,才能為深層閱讀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超越課本,才能給學生一個愛上閱讀的理由。深層閱讀課是師生智慧的合力點和閃光點,有堅守才能深化,學生的閱讀鑒賞力和閱讀教學的品質(zhì)也才會有實質(zhì)性地提高。
責任編輯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