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峰
【摘 要】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能夠大大提高歷史教學質(zhì)量,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對教育的發(fā)展有很大意義。文章闡述了探究性教學的概念及特點,并提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性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探究性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25-0-01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1]。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性教學的方法,能夠大大提高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對教育的發(fā)展有很大意義。
1.探究性教學的概念
探究性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探究,了解相關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并努力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2.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2.1以學生為主體
相較以往的教學方法,如今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已經(jīng)越來越明顯。在以前的教學過程,老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知識。但是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老師只承擔對學生探究學習進行引導的作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同時老師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共同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2.2互動性強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動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交流[2]。但是在探究性教學的模式下,老師和學生雙方積極配合,相互溝通和交流,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疑問和想法,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學生也可以從老師那里得到更多的知識。在整個過程中,有時還包括情感體驗、情境創(chuàng)設等信息的互動。
2.3靈活性強
探究性教學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3]。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老師在這種模式下可以對學生進行充分引導,老師會對學生進行一切能夠激發(fā)學生潛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學活動,教學方式不再僅限于課堂口授,還包含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靈活制訂教學方案,學生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進行歷史學習。
3.初中歷史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方法
3.1樹立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觀念
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觀念主張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引導的教學方式。它以學生的特點為教學出發(fā)點,利用學生展現(xiàn)出來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除了學生的特點不同外,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也不一樣,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選擇地滿足自身需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初中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究學習能力上相對較弱,但初中學生又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可塑性非常強,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主動引導其進行歷史課程的探索學習。
3.2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歷史課是一門看似枯燥,其實比較有趣的學科。在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需要加強互動,積極地進行交流。歷史課需要探索精神,因此歷史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然后要求每組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討論,并在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提出遇到的疑問。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了解某某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及背景,同時要寫出不懂的地方,老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統(tǒng)一整合,并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
3.3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歷史課的內(nèi)容都是離我們比較久遠的歷史事件,因此學生很難想象當時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情景,很難有很高的熱情進行學習。這時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設出歷史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歷史情境下產(chǎn)生學習熱情。合理的情境能夠?qū)⒖菰锏臍v史變成一門非常有趣的課程,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熱情進行學習。比如在對秦始皇兵馬俑進行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在這樣的歷史情境下更加了解兵馬俑的產(chǎn)生及其所折射出來的歷史問題。
3.4課后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不但要求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回憶和理解,還要求教師進行課后反思。學生需要在課后回顧所學內(nèi)容,老師也需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估,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
3.5對社會變遷進行調(diào)查訪問等實踐活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很多社會歷史痕跡已經(jīng)漸漸消失在現(xiàn)代社會變遷中。對社會變遷進行調(diào)查訪問實踐活動,能夠還原社會變遷的歷史,提高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熱情,促進自己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提高。
4.結語
探究性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應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利于教學相長,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德順.初中歷史探究性教學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0(20):168-170.
[2]陳偉標.初中歷史教學中結合社會課程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分析[J].才智,2011(04):87.
[3]鄭惠玲.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2(5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