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偉
實施高中語文高效課堂課改以來,我已經聽了無數(shù)節(jié)語文課了。以前聽課往往側重課堂結構的完整與否、教學重難點是否解決、師生互動配合等內容,現(xiàn)在首要標準即課堂是否高效。為了實現(xiàn)課堂結構的高效,老師們各有各的高招?;仡欁约哼@三年來聽過的印象較深、收獲較大的一節(jié)課,應該是我校青年教師陳雨薇老師在學校高效課堂賽課決賽中所上的《伶官傳序》一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自己能從陳老師的精彩課堂中汲取養(yǎng)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達到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
一、準備充分。
《伶官傳序》一課,選自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陳老師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做了充分的準備,設計了導學案,提前發(fā)到學生手中,學生自學完成了之后,陳老師又收上來批閱,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了底。這樣就避免了課堂上學生不理解的老師不講,學生早已理解的老師緊到講的尷尬,為課堂的高效做了充分的保障。同時,陳老師自己的備課也準備充分。課堂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高效課堂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既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又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
二、定位明確。
一堂課要達到什么目的,很多時候只有授課教師自己清楚。學生不明白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只能是跟著老師亦步亦趨,課堂的高效當然也就無從談起。陳老師這節(jié)課的第二個優(yōu)點就是與學生共定、分享目標,定位明確。學生在拿到導學案時,已經知道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自己要達到的目標。陳老師將目標細化解讀,讓學生對這一節(jié)課要干什么有了明確的認知。在課堂上,學生自然就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哪里,應該如何向目標前進??梢哉f,正是這一步奠定了這堂課成功的基礎。
三、講究方法。
我們都知道文言文不好上。陳老師選擇一篇文言文作為賽課的篇目,自然有她的過人之處。陳老師緊抓住課文的中心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要求學生歸納“人事”都包括哪些方面?學生對照課文,自然而然地歸納出“勤奮”、“科學的方法”、“勇敢”和“心胸”。一般的講解到這一步已經可以了,陳老師又要求學生繼續(xù)歸納,將中心論點壓縮成一個字。學生最終找到了“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中的“志”字。然后陳老師又圍繞“志”字來梳理全文。由“莊宗 受而藏之于廟”提煉出“胸懷大志”,由“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提煉出“志在必得”,由“其意氣之盛, 可謂壯哉!”提煉出“志得意滿”,由“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提煉出“玩物喪志”,最后由“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提煉出“小人得志”。由此,整篇《伶官傳序》的復雜結構就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樣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出陳老師在方法選擇上的過人之處。
四、合作探究。
高效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它必然是一個開放的舞臺。教師不應該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光芒四射地去領銜主演,而應該是一個高明的導演。讓學生在劇本的框架內去自由發(fā)揮。所以,學生的合作探究就成為評價課堂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陳老師在授課中提出問題:“假如你是一位諫官,你會如何向莊宗進諫?”開放的問題自然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課堂上學生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積極思考,熱烈討論,歸納整理,形成共識。在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各個學習小組代表大方陳述,觀點清晰。聽到滿意的發(fā)言,學生們熱烈鼓掌叫好;聽到不合自己心意的觀點,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問題的設計上,陳老師也注意了體現(xiàn)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理念。如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對文中經驗教訓的認識”。特別是在課堂的尾聲階段,陳老師設計了最后一個問題:“用一句名言或自創(chuàng)佳句來總結文章的主旨”。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有效地激發(fā)出學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紛紛開拓思路,引經據(jù)典,最后輔以陳老師精彩的總結,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