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
摘要:樂山作為一個旅游城市,以其優(yōu)美的景色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想要使樂山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旅游城市,不僅要在旅游資源上下功夫,還要從相關產業(yè)上尋找突破口,其中飲食文化產業(yè)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的領域。飲食作為所有人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發(fā)展?jié)摿κ遣蝗莺鲆暤?。文章從樂山飲食文化資源的特色、存在問題和發(fā)展策略等方面對樂山美食文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旅游城市;飲食文化資源;飲食文化;餐飲業(yè)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1
一、樂山飲食文化資源的特色
(一)特色食物資源豐富,做法獨特
一句“食在四川,味在樂山”不僅反映了樂山飲食味道好,更能從側面反映其豐富性。在樂山的大街小巷都可看到豆腐腦、缽缽雞、犍為薄餅、甜皮鴨、蹺腳牛肉等富有樂山特色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味道鮮美,做法也很獨特。就拿豆腐腦來說,首先要將淀粉倒入煮開的骨頭湯中進行勾芡,接著將準備好的豆花和紅薯粉加入鍋中,等起鍋后加入油辣椒、花椒末、味精、醬油、醋、大頭菜、蔥等佐料,這樣做出來的豆腐腦不僅給人以視覺上新鮮感,更調動出人的味蕾,怎會不叫游客流連忘返。
(二)食物取材豐富,且多來自大自然,環(huán)保健康
樂山地處成都平原邊緣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雨熱同期,再加上復雜的地形條件,為各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峨眉山其野生藥食兩用蔬菜資源非常豐富,包括牛血蓮、柳葉三七、天麻、老顴草等。另外,樂山水資源也十分豐富,樂山境內有三江流經,且這些河流污染小,為河鮮的大量生長與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水域條件。這些豐富又綠色的資源,必定會給樂山飲食行業(yè)的帶來新的發(fā)展。
(三)受儒教、釋教、道教影響,文化底蘊豐富
峨眉山的第一寺廟“報國寺”前身“會宗堂”曾是儒、釋、道三教會宗之地,其中積淀了豐富的儒、釋、道文化內涵①。樂山大佛的飲食文化更是受佛教、d道教、釋教文化影響深遠,當地飲食界根據樂山三教文化和當代人飲食健康需要,研制出以養(yǎng)生、保健為主題的系列宴席,讓游客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味,還體會到了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增加樂山儒、釋、道文化的影響力。峨眉雪魔芋的發(fā)現與就與一個佛教傳說有關,相傳當時住在峨眉山金頂的和尚偶然間發(fā)現仙菜上的褐色塊莖磨成漿后曬干后,用凈水泡軟,再在鍋中加熱后入食,非?;铮瞩r美。久而久之,雪魔芋成為了當地僧人的傳統(tǒng)食品,也被游客們所喜愛。
二、樂山飲食文化資源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混亂,法制建設不健全
部分地區(qū)餐飲業(yè)管理比較混亂,法制化建設滯后。在樂山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售賣樂山特色小吃的攤位,這些攤位缺乏工商部門統(tǒng)一的管理,不僅不利于城市環(huán)境的美化,還給來樂山旅游的游客留下不好的影響。同時,這些攤位的食物不能保證符合衛(wèi)生與安全的標準,讓人很不放心,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事件,既會損壞的樂山餐飲業(yè)的名聲,更會使樂山整個城市形象受到嚴重的傷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表明,完善相關法規(guī)政策勢在必行。
(二)文化宣傳力度弱,不能充分展示品味
在開發(fā)飲食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人們首先注意到的是豐富多樣、味道特別菜品,因為這是飲食文化中最容易表現的形式,其投資少、回報高,成為了大多數樂山餐飲業(yè)開發(fā)的重點。這樣的開發(fā),雖然給樂山餐飲業(yè)帶來較為客觀的收入,但從長遠角度看,游客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樂山獨特的飲食文化,也無法實現飲食文化資源的社會效益。如作為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蹺腳牛肉,卻很少有游客知道蹺腳牛肉的發(fā)明和一位老中醫(yī)的發(fā)現有關。商家重視的是利益,這些美食背后的深厚歷史文化無法被挖掘出來。
(三)老字號創(chuàng)新意識薄弱,輕視營銷
樂山的餐飲老字號很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但是老字號的管理者創(chuàng)新意識薄弱,缺乏競爭力。首先,對市場情況的把握度不夠,沒能及時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出現產品雖然好,卻無人問津的局面。其次,輕視營銷,這些老字號很少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宣傳包裝,在他們的觀念中,存在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認為只要自己食物的味道做得好,就會有客人主動上門。卻沒有意識到,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很多人了解信息都是通過網絡渠道。
三、樂山飲食文化資源發(fā)展策略
(一)積極挖掘文化,培育優(yōu)質品牌
政府部門應重視對樂山飲食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將優(yōu)秀資源進行重點打造,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品牌,如加強規(guī)范化管理,標準化建設。在此基礎上,可推行連鎖加盟,它能降低生產本,規(guī)避市場風險實現規(guī)模效益。
(二)創(chuàng)新飲食文化推廣途徑
樂山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在游客們的心里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為了進一步擴大樂山飲食文化的影響,可以借助有影響力的媒體進行宣傳,“周村古食”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例子。2012年9月6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播出“中國古鎮(zhèn)”第17集,講述了樂山名食蹺腳牛肉,播出對象是“周村古食”,節(jié)目播出后,“周村古食”成為了正宗蹺腳牛肉的代表,也成為了一個有影響力的標桿企業(yè)。其他企業(yè)應該向“周村古食”學習,積極爭取這方面的資源。
(三)加強申報特色飲食文化遺產的意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能將過去的傳統(tǒng)、現在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傳承連接在一起,見證社會的發(fā)展,而且也在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創(chuàng)造著鮮活的文化財富③。近年來,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了各地保護和開發(fā)而各種特色文化資源的重要方式,樂山作為一個飲食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將本地區(qū)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資源拿去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山的飲食文化在食物制作、飲食方式、餐飲經濟等方面,蘊藏著本地人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現出本地人的餐飲文化淵源、養(yǎng)生理念,這一系列的條件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核心價值所在,為樂山特色飲食文化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王瑛.樂山市飲食文化資源開發(fā)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67-70.
[2]金露.游走于有形與無形之間的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分類、特征、和關系[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36-43.
作者簡介:袁 雪(1994-),女,四川樂山人,樂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
基金項目:課題:2015年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項目名稱:樂山地區(qū)特色文化的發(fā)掘與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