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米
非常感謝夢麟先生閱讀拙作《生活是沒有觀眾的》(《雜文月刊》2016年5月上)并坦誠提出了批評意見。發(fā)了稿子有人看并有所反應是大好事:可借此交流,明確是非,探求真理。
對照夢麟先生的意見,我重新檢查了我這則小文和李銀河先生的原文,發(fā)現(xiàn)拙稿的核心內容(正如題目所示)是說:作為社會人,是無法從社會生活中孤立出來的。此刻接著再強調一下:除非去做隱士或者出家當和尚做尼姑。即使如此仍然無法徹底斬斷與社會的聯(lián)系。古代做了隱士仍不得安枕的實例不是有嗎!和尚尼姑喪生于戰(zhàn)亂的不是也很多嗎!政治運動頻發(fā)的年代,即使一聲不吭,也不是有“沉默的右派”的實例嗎!這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任人都無法逃離作為“社會一分子”的身份。
拙稿一開頭就說:“一向敬重、贊賞李銀河先生的觀念新穎、思想深刻、行文犀利?!蔽沂謿J佩作為杰出的社會學家的她,一直來處于風尖浪口、堅持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學術和處世立場。我提出批評的,僅是針對她《回歸生活的原始狀態(tài)》這篇短文的主張,就是提倡只“看戲”不“入戲”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她因父親遭受政治挫傷后的沉痛感悟,我甚為同情。但李銀河不是普通人,而是位成就卓著的社會學家。這種人生態(tài)度對一位社會學家來說,無疑是消極的,不值得提倡的。她借費孝通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就認為應該“把社會學家放在了一個看戲的位置”,更是不妥當?shù)?。我在拙文中說得非常清楚:“費孝通的意思十分明白:社會學家‘看戲不是目的,真正的意圖是通過‘看戲達到如何更深入地研究社會問題,就是怎樣‘入戲,而并非李銀河所提倡的僅僅是‘興致勃勃地作壁上觀!”
如此明白的表白,怎么會被夢麟先生說成是我在“偷換概念”呢!
我說的人無法脫離社會,并不等于要人人“入戲”去做創(chuàng)造時勢的英雄。我舉那些正面杰出人物,只說明他們都是“入戲”者而已,并不是“責令”(夢麟先生語)誰誰去做這樣的人中豪杰!也沒說過你不可以去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觀察世界!
更讓在下莫名其妙的,怎么把“妓女”扯到了李銀河頭上?批評說“李銀河更做不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妓女。以此責于李銀河,有不恭之嫌”。
拙文中舉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南京有21名妓女挺身而出保護女學生,成都5名妓女為抗日捐款124萬元的實例,僅是為了說明非常時期底層百姓的壯舉。夢麟先生把它硬邦邦地跟李銀河牽成一團,到底是誰在對李銀河“不恭”!
更讓人啞然的,夢麟先生批評說:“如果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責于今日的“失足婦女”,她們肯定會歡呼雀躍趨之若鶩捐款,因為那樣的話她們的‘性工作者身份就‘合法了……”云云。
回答這種指責,最恰當?shù)模^于借用夢麟先生自己的話:“這是哪跟哪喲!這幾乎近于魯迅先生不齒的‘小說作法了?!?/p>
批評如踢球,要準確。猛起一腳,應該射進對方球門,而不是用力過度踢出場外——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