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英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習應該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尊重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弘揚人文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研究、發(fā)展、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121-01
1.教學活動中充滿人文關懷
英國教育家斯賓基認為:"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這句話強調(diào)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著積極的情感體驗,精神愉悅,那么即使沒有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他們也會充滿激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語文本身在這一方面就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教材中所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具有豐富的人文主義內(nèi)涵。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著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以及對生活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做"轉運站",而必須"披文入情"。首先,透過形形色色的文字符號,去體味其中蘊含的情和意,成為一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設置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那充溢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張揚,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隨著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喜。其次,教師要認識到教育行業(yè)干的是地地道道的"良心活兒",家長把孩子教給我們,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能教育孩子成才。但是,教育行業(yè)頻繁出現(xiàn)對待學生不正常的教育方式,遠遠背離了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如某學校體罰小學生提著褲子跑步、讓學生登報對教師道歉、無端的諷刺、羞辱學生等等行為,無怪乎有的學生提起教師就害怕,不想上學了?!缎W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因此,教師在教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有愉悅的心理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情感層面上去關懷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在洋溢著春風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師的關懷和教育,愿意與教師交流,大家平等如同朋友,教學氣氛活躍,使學生積極地走進語文學習中。
2.嘗試運用體驗式學習方法
現(xiàn)在的教學形式,還局限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學基本在課堂上完成。教師應拓寬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滿足學生體驗式學習的需求。比如入學教育課,學生一進學校,上第一節(jié)課,就被關在教室里,手背后,身坐直,聽教師講該怎么聽課、怎么讀書、怎么寫字,完全是一種告知式的教育。能不能變成體驗式、參與式的?美國一位教師上入學第一課,創(chuàng)設了給新生讀圖畫書,然后帶領學生在校園里四處尋找書中主人公的情境,使新生在入學第一天就接觸到閱讀,還了解了校園環(huán)境,認識了校長和許多部門的教師。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其實上課沒必要都在教室里,圖書館、紀念館、展覽館、大自然都是學習的課堂。
3.注重選擇,發(fā)展個性
學生知識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nèi)心需求不同,對知識的關注也不盡一致。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如《給顏黎民的信》一文,教學中,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幾件事,然后讓學,生重點學習"怎樣讀書"一部分,選擇三點建議中的一個建議反復研讀,學生自由地把學習精力聚集到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中,接著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習,想讀的就讀,在讀中領悟;想抓重點詞句分析的就讓他們合作學習;想結合實際說體會的,就讓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把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力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參與,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弘揚個性,發(fā)揮了每個人的長處。
4.抓住時機,充分調(diào)動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關鍵的,要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提高學生求知的欲望,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抓住時機,充分調(diào)動其積極性,使之主動學習、積極參與。首先,我們在講解新課的時候,要利用一些小故事、小典故或者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幾句話進行導入,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跟著老師的講解逐步深入,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過來,學生就產(chǎn)生了繼續(xù)求知的欲望,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跟隨老師所描繪的情境進入其中,提高了教學效果。另外,由于小學生天生好動,并且表現(xiàn)欲都比較強,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進而展示自我才華,教師要抓住時機,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學生實現(xiàn)自我榮譽感,感受成功的快樂,不斷肯定自我價值,進而增強學習興趣,不斷進步,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既不要盲目創(chuàng)新偏離了教學內(nèi)容,也不能過于抽象使學生難以把握,設置教學情境要有針對性,要恰到好處,主動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各抒己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