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華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01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德國教育家赫巴特說:“我不承認任何無教育的教學?!辩妴⑷妴⑷淌谝仓赋觯骸敖虒W的教育性是內在地隱含著的,無須從外部滲透。多少年來所謂的‘在某某學科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是無稽之談,挖掘學科本身的內在的倫理道德價值,是學科教師的本分的工作?!边@些都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數學當然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么,怎樣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發(fā)揮教師自身魅力,提升教育效果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更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一直以來,榜樣的力量都是無窮的,當然教師自身的形象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直接的。教師上課的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儀表等都無形中給了學生以感染,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有一次我從教師過道走過,聽到一位老師正在罵人,好像是因為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聽講或不完成作業(yè),所罵的語言很難聽,當時學生看上去坐得端端正正,看起來很認真的樣子,她還在課后和別人交流說,有的學生就是不罵不聽。但真的是這樣嗎?當天下午,我就發(fā)現(xiàn)她們班的幾名學生在學校的一個角落里,一名學生在學著老師罵人,另兩人在一邊哈哈大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啟到言傳身教的教育效果,鼓舞、鞭策學生,從而激起學生潛在的好品質,使學生品德得到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該處處做學生的表率,以自已的人格的言論感化學生。
二、發(fā)掘教材,進行愛國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應適時的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如教學“年、月、日”時,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紀念日,如“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香港回歸日”等,以增加學生的社會常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數學方面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像六年級學習圓周率時,可以通過介紹圓周率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的圓周率值比歐洲早了1000多年;另五年級下頁教材第94頁學習古老的方程,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關于方程的章節(jié),在世界數學史上是第一次出現(xiàn);學習質數因數時讓學生了解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等等。教師利用教材上的這些知識,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的事跡以及他們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達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三、結合教學過程,自然滲透德育
教師通過滲透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限于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也可以是一堂課、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個教學過程。如:教學西師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的綜合實踐《一年“吃掉”多少森林》時,用松木做一次性筷子,10雙筷子的體積大約是16cm3,讓學生計算每一位中國人就算每個月用一雙一次性筷子,一年就是168億雙筷子,168億雙筷子的體積就是26880立方米。每顆成材松樹可用做筷子的大約有0.08立方米,每公頃地大約有成材松樹1000棵,讓學生算一算一年大約要“吃掉”多少棵松樹,吃掉多少森林,從而讓學生結合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說說它們的浪費和對環(huán)境的危害。在解決問題時,選用的題材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三峽工程建設、做好事、改革開放前后人民收入對比、國家保護動物、綠化種樹、節(jié)約用水電、嫦娥衛(wèi)星等事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利用數學課后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不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該與課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比如學習了統(tǒng)計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后小調查,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和鄰居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身邊的所有熟人或一個班的所有家庭一天、一周、一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結合白色垃圾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談談我們應該怎么辦。這樣讓學生充分明白數學源于生活的同時,又對他們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
五、抓住生活實例,培養(yǎng)好習慣
教師要結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通過計算,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不愛惜糧食,每天中午把沒吃完的飯往剩菜桶里一倒完事,我看在眼里,思在心里,利用學習“克、千克、噸”時,我補允“每人節(jié)約一粒米,全國12億人可以節(jié)約12億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的習題。學生算出合2970千克的結果后,教師馬上告訴學生這些米大約可以供20多個人吃一個月,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一些隨便浪費糧食的學生在嚇一跳的同時受到了思想教育,以后這樣的現(xiàn)象就少一些了。
總之,德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同時,不要脫離了教材生搬硬套,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實際,從一點一滴做起,有機滲透,潛移默化,讓思想與精神融合在數學學習中,讓教師的教育思想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田,最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像春雨入夜一樣悄悄的扎進學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