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文
摘 要 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筆者深有感觸,甚至自己的思想與教師產生了共鳴,尤其是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確實有了一些認識。
關鍵詞 生本課堂 教學反思 管見 轉變 學堂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首次接觸新課程教材,對此特別感興趣,全身心投入于新語文課改的潮流中,進行著語文的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并尋求多元化、多樣化,創(chuàng)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留給學生空間,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與新課程理念還有一定的差距,怎樣才能讓新語文教學課堂“活”起來,使學生能輕松快樂、自主探究和有效地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現(xiàn)、解決、獲取知識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呢?為此,我認真地研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此書,對于生本教育郭思樂教授的詮釋是:“生本教育就是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的教育?!痹瓌t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通過對生本教學的研究,我走進了“生本課堂”,成了一名生本課堂教學實施者。筆者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多年,下面就淺談自己的生本課堂教學的反思。
1師生角色進行了轉變
過去教師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保姆。對知識的傳授是反復演練,生怕學生沒有聽懂沒有記??;對作業(yè)更是精批細改,唯恐有所疏漏。所有問題都一個人扛,從來不知學生心中的想法,更談不上讓學生去創(chuàng)新。生本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一個互動過程。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我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者還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合作意識,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和生動活潑地學習;在學習方法上不搞“一刀切”,結合學生實際,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營造出一種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課堂上師生間互動,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課堂由教師“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學習本身是枯燥的,筆者在改革的嘗試中,盡量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自主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施生教學,使學習不再索然無味,使課堂有了根本的改變,使之成為學生的課堂,不再是以前的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在下面當觀眾。在教學中,從全面研究學生方面入手,關心學生所想的、了解學生所需要的、引導學生所要掌握的,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自己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把教學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學習中使自己的創(chuàng)造意識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因此,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放得很開,這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高漲了。
由此,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都能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思想,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以前從主宰課堂的地位中退下來了。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但是,也要認識到自己對生本課堂的理論層面的理解以及實際操作層面都還存在不足方面。
(1)忽視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能力。生本教育突出的特點是以生為本,不但高度尊重學生,而且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fā)出來。如果課前沒有做好深入研究,課堂上就很難學好語文,更不用說拓展延伸了。
眾所周知,語文姓“語”,“語”就是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教者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和感悟。
(2)未正確處理好語文學習中的“思”與“問”。很多學生認為語文范圍很廣,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讀書、平時多寫作文就能把語文學好,他們也切切實實執(zhí)行了以上做法,可是效果并不太理想,那到底是為什么呢?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即就是未正確處理好語文學習中的“思”與“問”。
(3)小組合作多語文生參與意識差。生本教育的課堂中“小組合作”是常規(guī),學習的過程主要是以學生的討論為主,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是讓學生在討論、合作、探究中解決的,學習的討論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的。在討論中,如果仔細去觀察,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學生顯得非常活躍和積極,而多數(shù)學生似乎是一個旁觀者、聽眾,他們極少發(fā)表個人見解,甚至不發(fā)表任何意見。
實踐證明,生本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和組織能力、合作與競爭意識以及尊重他人的道德觀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生命的激揚與素質的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既是語文教師行為的結果,又是后續(xù)行為的動因,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而獲得的。作為一名教師就必須堅持在實踐中學習、研究、改進和反思,使自己讓生本教育教學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力與活力,使簡單而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和精彩,真正讓語文生本課堂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劉潤生.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案例的反思.2010(5).
[2] 胡著龍.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反思.2012(7).
[3] 王英.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J].成才之路,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