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三彩鑒定新探

      2016-10-27 06:47:50李國強
      收藏家 2016年9期
      關鍵詞:開片三彩仿品

      □李國強

      唐三彩鑒定新探

      □李國強

      A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artworks in the 20 century, there are abundant research findings of Three-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Many findings have been exploited to create counterfeit o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new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of Three-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combined with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crafting scene after 3 years trace on it.

      唐三彩實際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三”在古漢語中又有“多”之意。這些陶塑屬唐代制品,又因色彩豐富,有翠綠、淺綠、藍、黃、褐、白等多種色彩,故其稱作“唐三彩”。也有觀點認為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紅、綠、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建國以來,唐三彩之名長期沿用至今,專業(yè)研究者則多以“唐彩色釉陶”之名稱呼。

      唐三彩在唐代的盛行并予以大量制作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現(xiàn)實意義。唐朝政治相對穩(wěn)定時期,經(jīng)濟空前繁榮,文化藝術昌盛,國家的強大促使多方面的發(fā)展,陶瓷業(yè)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種厚葬之風,上自王室成員,下至士大夫階級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厚葬之風使唐三彩的燒造數(shù)量及質(zhì)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大大刺激了唐三彩陶器的生產(chǎn),絲綢之路的開通和對外貿(mào)易的發(fā)達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廣闊的海外市場。至9世紀,東南亞、歐洲各國將唐三彩陶器開始向外輸出。由于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達,致使各國商賈有的遠涉重洋、有的沿著“絲綢之路”來到長安、洛陽和揚州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內(nèi)的商品運回自已國家。

      唐三彩的品種很多,有器物、人物、動物、立體塑像,有明器、裝飾件及生活用具等。它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最完整的手工藝品,幾乎沒有一種唐代手工藝品的種類可以超過唐三彩的品種。

      概括起來,唐三彩大致可分以下種類:

      人物塑像。人物塑像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俑類,唐三彩的俑也有多種,大型作品如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還有人首獸身的鎮(zhèn)墓俑或鎮(zhèn)墓獸。中小型作品如男立俑、女立俑、騎馬男俑、騎馬女俑、胡俑、戲弄俑等。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及鎮(zhèn)墓獸通常出土于身份很高的皇親國戚和官吏墓中,這些作品一般身材很高,有的七八十厘米,有的可達一百多厘米。

      動物塑像。在各種動物塑像中,馬和駱駝最為引人注目。在唐三彩中出現(xiàn)如此之多的馬和駱駝,是當時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寫照,也與歷史相一致,集中反映了當時發(fā)達的社會經(jīng)濟。唐三彩中還有其他造型的動物,諸如:豬、羊、兔、雞、鴨等。

      生活用具。唐三彩中最常見的是那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器具。

      模型。作為陪葬品中的一個方面,唐三彩模型的多樣化是顯而易見的,為了使那些已死去的人過上生前相同的生活,一些有身份的人墓中通常會被安排置放各種不同的模型,在歷代墓葬中均可見到。

      唐三彩風格獨特,釉色豐富,造型美妙絕倫,以其獨特高超的技藝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近幾十年,唐三彩不斷現(xiàn)身于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身價不斷增長并創(chuàng)下驚人的價格,因此也受到了國內(nèi)收藏家的重視。由于唐三彩的經(jīng)濟、藝術價值較高,自晚清時期就有人仿制。近年來,市場上的仿品不斷增加,仿造水平越來越高,分工也更加明確,制作工藝、做舊工藝達到以假亂真程度,高仿唐三彩與真品不分高下。所謂高仿,就是在仿制效果上逼真,似真器。手法上有“地方造”、“老胎新作”、“拼裝”、“聯(lián)合國”、“新技術”等方面,特別反映在“地方造”、“聯(lián)合國”、“新技術”這三方面上。由于人們接觸唐三彩真品的機會有限,存在著唐三彩鑒定難的問題。筆者根據(jù)自己長期的追蹤摸索,探索出一套鑒定唐三彩的新方法。

      1.造型—獨特造型 千姿百態(tài)

      唐三彩是唐代工匠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創(chuàng)作,與當時的社會風俗、生活環(huán)境、審美意識、制作材料、工藝水平密不可分,因此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均能表現(xiàn)出生動逼真的神態(tài),生活氣息濃郁。從出土的唐三彩來看,唐代工匠雕塑水平非常高而且技藝嫻熟,人物、動物比例協(xié)調(diào),人物的面部、五官、表情、身姿、手勢變化有致,各種動物或靜、或動,形象生動,自然傳神。

      仿制品的制作,一是按原物,二是按圖片,三是在原型上創(chuàng)新,四是臆造。仿者雖然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工夫,但由于雕塑功底欠缺,再加上現(xiàn)代工匠與唐代工匠生活環(huán)境、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通常的情況下仿品,造型生硬,比例不協(xié)調(diào),面部呆滯,有的線條過于規(guī)整;真品圓形器物底足一般呈“飛棱”狀,并在棱尖外修一刀,這在碗、盤、瓶、執(zhí)壺、缽等器物上最常見,而仿制品往往缺少這道工序,只能達到60%至80%效果。但如今個別仿造高手也已克服上述缺陷,達到以假亂真地步。

      圖1-2 三彩騎馬俑(仿品)

      2.釉色—入窯一色 出窯萬千

      圖1-1 三彩騎馬俑 高31.2、長29厘米(真品)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常見的有兩種,即分區(qū)施釉法和點彩施釉法。分區(qū)施釉法是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釉色,幾種釉色同施在一件器物上,釉色之間的組合和交融會產(chǎn)生一種全新的效果,即窯變。點彩施釉法,是用毛筆在器物的一些部位點上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或點狀、或塊狀的點,或帶狀線條。有的排列整齊,有的自然隨意,經(jīng)過高溫熔融,釉彩的流串和交融,形成變幻多姿的畫面,虛虛實實,斑斑駁駁似朝陽、如晚霞、如夢境,形成一種自然天成的藝術風格。

      唐三彩埋入地下,歷經(jīng)千余年,受土壤環(huán)境和土壤中化學物質(zhì)如酸、堿的侵蝕,奪目的光澤已變得柔和瑩潤,釉面的開片均勻細小,有規(guī)律,開片四邊微微上翹,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片與片之間的間隙有銹蝕的土沁、銀沁,類似于漢代綠釉陶壺的泛鉛現(xiàn)象。用肉眼直接觀察,從側面看釉面的表層,生成一種像蠅翅一樣的薄層,開片之間像是鼓起的線條,這即是唐三彩的“包漿”。

      就唐三彩的仿制品而言,有些方法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澤,往往采用氫氟酸去光,再用堿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澀。近年來,工藝大師們以研究燒制出了釉面開小片的方法,一次成形,但開片堅硬,有的過于細碎,有的紋路雜亂無章,開片往往產(chǎn)生個別紋線過長的現(xiàn)象,釉面無蠅翅“包漿”。有的雖然也制作上了一層銀片或出現(xiàn)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層薄霧,很淺薄,而且不牢固。 另外,一些瓶、罐、壺、碗等器物真品的器底和圈足往往不施釉,使器物部分露胎,底足很干凈。而仿品全部施釉,底足往往黑而臟。真品釉色自然柔和,釉中開片細而均勻,釉面的突起感、翹起感如蒼蠅翅膀上的紋路一樣,釉面很干很薄,無積釉或少積釉現(xiàn)象;而仿品釉色過于艷麗、刺目。釉中開片大小不均,有生硬感,釉面常有積釉現(xiàn)象,釉面干澀。

      研究釉面開片是鑒定唐三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贗品經(jīng)酸咬過的開片間紋路顯比較寬,一般一眼就可看出。自然形成的開片非常的窄,甚至離開一尺你都看不清它的開片的存在。要通過顯微鏡去觀察它,自然的開片像龜裂的河泥。它是四周向上面翹起來,中間凹下去的。像旱干裂的土地一樣,而酸咬過的開片,正好是與之相反的。酸腐蝕過得開片多數(shù)形成中間鼓,微微的鼓,四周向下凹的樣子,這是由于酸液順著開片流下,把它的棱角都給腐蝕掉了。

      一般來講,自然開片較小,非自然開片較大。然而近年來做偽高手也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改進工藝,用新的方法也能做成芝麻片的大小,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仿者要讓唐三彩上面形成小的開片,同樣是采用改變釉面收縮比的辦法,就是先用高溫爐給器物加熱,然后把三彩從窯里取出來,接著給它噴灑上冷水,這種方法叫噴淋法。這樣對著器物噴灑幾遍冷水,在突然降低其溫度的過程中,讓器物的表面發(fā)生收縮裂變,形成如芝麻狀的小開片。這樣的開片特點是細小,一片一片不均勻。

      圖2-1 長頸瓶(真品)

      圖2 -2 長頸瓶(仿品)

      新的作偽技術對今天的辨?zhèn)翁岢隽诵碌囊?,這需要我們綜合其它要素來判斷。除了看開片大小之外,還要看釉面的光澤。如之前提過的噴淋方法,雖然能做成“芝麻片”的大小,但是光澤上它并不能達到真品的水準,往往用如此方式仿造的唐三彩,要么就是光澤過亮,所謂的有火光。要么就是酸咬了之后呢,光澤下去了,顯得更加干澀。真正的唐三彩表面有一層像膜一樣的哈利光,在陽光底下一照射就能發(fā)射出五顏六色的光澤來,古玩行稱這種釉面叫做蠅翅紋。另外還有的作偽者是把燒成的唐三彩拿到光照強的屋頂上去晾曬,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日曬以后,器物的釉面也會發(fā)生較大的收縮,形成一些自然的裂紋,出現(xiàn)芝麻狀的小開片。然而更為高超的作偽者在胎土里加入一種特殊的礦物料一次燒制成功達到“芝麻片”效果。在入土侵泡后幾乎與唐墓出土的三彩基本相同。但此法燒制的胎質(zhì)較硬,釉色開片要么過大要么過小,要想達到真唐三彩的效果,需要工匠窯工在制造燒制過程中憑感覺掌控。因此十分不易。故燒制的高仿唐三彩也讓專家難以鑒別,經(jīng)常打眼。

      老唐三彩在地下埋藏數(shù)千年被土壤里的鹽堿腐蝕了,這樣胎和釉可能會產(chǎn)生剝離。我們稱這種叫剝釉現(xiàn)象。工匠們?yōu)榱朔鲁稣嫣迫书_片上面釉彩脫落的效果,通常采用一種剝釉法。具體做法是:用電動的機器,順著開片的裂紋把器物某些地方的釉剝離下來,使開片及釉面呈現(xiàn)局部脫落。這樣看上去,開片的感覺更為自然。然后在這些沒釉的地方做上舊。但他與真品的區(qū)別還是明顯的,首先釉料風化后會和胎子剝離,剩下露胎的部分是光滑的,平整的,而用機器來剝的釉,因為胎和釉沒有風化,它本身結合得非常緊密,硬生生用雕刻機進行強行剝離,它露胎的部分就會坑坑洼洼。我們還可以看釉面剝離后,和那個有釉面的部分的端面,如果那個端面是直的,那么可能就是自然剝的,如果用機器剝呢,往往那個斷面要么是斜茬的,要么會有上面大下面小一個角度。

      唐三彩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多變的釉彩和精美的造型。經(jīng)過對出土三彩釉的成分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三彩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鉛和金屬呈色劑。唐代工匠們經(jīng)過百千次的試驗,成功地掌握了不同金屬氧化物的呈色,并配制出了不同色澤的釉料。在釉料中加入石英和鉛粉,以氧化鉛為助溶劑,適量加入銅、鐵、鈷、錳、銻、鉻等成分,經(jīng)過800℃至900℃的溫度,便還原成了各種色彩。例如銅的氧化物呈現(xiàn)綠色,鐵的氧化物呈現(xiàn)黃或黃褐色,鈷的氧化物呈現(xiàn)藍色,錳的氧化物呈現(xiàn)紫色或黑色。工匠們?yōu)榱诉_到某種特殊的效果以及產(chǎn)生特殊的色彩,經(jīng)過對各種金屬礦料比例的調(diào)配,在這些釉色的基礎上又成功地燒制出了褐紅、橙黃、淡青、翠綠、深綠、天藍、赫色、茄紫等色彩。釉彩之間相互流淌交融,創(chuàng)造了唐三彩藝術華麗獨特的時代風格。

      3.胎質(zhì)—聲音強弱 真假難辨

      唐三彩的制作工藝,首先是對胎料進行選擇和加工。唐三彩大多采用比較純凈的高嶺土加工而成,這種土質(zhì)較為細膩,可塑性強,成型后不易開裂、變形,是制作各種陶器上等的材料。選用的礦土需要經(jīng)過挑選、舂搗、研磨、淘洗、沉淀、揉搓、捏練、陳腐等系列工序加工成備用的陶泥,然后才能使用。從出土的器物胎體來看,唐代的工匠們對胎料的選擇不是很精,胎質(zhì)中含有石英顆粒等礦物雜質(zhì)。

      一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徹底陰干才能進行素燒,這樣可以避免高溫燒制過程中胎體變形和開裂。唐三彩一般需要兩次焙燒,第一次經(jīng)過700℃至800℃的溫度將胎體燒堅,取出后施釉,再入窯經(jīng)過釉燒,胎體上的釉料開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動相互浸潤,形成斑斕的色彩。

      洛陽與西安出土的唐三彩胎質(zhì)有所不同,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鐵質(zhì)。因燒成溫度和爐內(nèi)氣氛的差異,燒成后的胎體顏色有白色、淡粉色或淡黃色等多種,胎質(zhì)不是很精,胎質(zhì)中含有如同石英的微小顆粒,并有其他礦物雜質(zhì)。從胎體堅實度來看,有的因燒成溫度高,胎體比較堅硬;有的因燒成溫度低,胎體硬度小一些,胎體較疏松,釉層容易剝落。

      圖3-2 蓋罐(仿品)

      圖3-1 蓋罐 高31厘米(真品)

      圖4-1 雞首壺 高23.8厘米(真品)

      圖4-2 雞首壺(仿品)

      仿制品的制作,一種是采用加工現(xiàn)代三彩工藝品的胎體材料,即純凈的高嶺土,沒有經(jīng)過特殊配料加工,燒成后胎體潔白細膩,比較堅硬,雜質(zhì)少,叩之聲音響亮,手感較重,與唐代三彩區(qū)別較大。另一種選用的材料也是高嶺土,采用與古代相近的工藝對胎料進行加工,制作者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質(zhì),經(jīng)過精心配制,燒成后無論從硬度、胎色還是疏密度都與唐代三彩接近,區(qū)別開來有一定難度。

      所以從胎質(zhì)上鑒別真品為陶胎,胎質(zhì)白中泛淺紅、淺黃色。胎土細、實,含有礦物雜質(zhì)。由于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jīng)千年時間,器物露胎處有風化現(xiàn)象;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zhì)潔白、細膩,無風化現(xiàn)象。同時,雜質(zhì)少,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過輕或過重。

      4.工藝—傳統(tǒng)手工 方法多樣

      唐三彩的工藝制作一般采用先雕塑,后翻模,再按坯,最后粘接組裝。同時采用輪制和捏制的方法,無論是在俑類和器物類都留下了這些工藝痕跡。人物、動物多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從出土實物來看,這些痕跡非常明顯,仔細觀察這些三彩身體內(nèi)部的胎面上,許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印。扁圓體三彩器物如扁壺等,側面基本都有對接及刀削痕。再如缽、罐、瓶、水注、盤、碗等采用輪制法,制作過程中留下的細小弦紋清晰可見。

      圖5-1 初唐時期的高鬢發(fā)髻(真品)

      圖6-2 鴨首杯(仿品)

      圖6-1 鴨首杯 高9.3厘米(真品)

      7.鼻嗅—老土凝重 新土清香

      唐三彩用鼻嗅,能聞到一種老坑的味道。使用陶土新制作的仿品,用鼻嗅能

      仿制品有的采用注漿工藝,器物胎體上看不到捏塑和輪制以及合模泥粘工藝,其制作方法與真品迥然不同,成品手感較輕。圓型器物有的是在注漿或模制成型后放在轉(zhuǎn)盤上,利用轉(zhuǎn)盤的旋轉(zhuǎn)用工具劃出一道道輪制的痕跡,但弦紋看上去線條不自然。有的采用與唐代相類似的模制按坯工藝制作,但組合后無論是人物、動物還是器皿都顯得笨拙,比例不協(xié)調(diào),線條生硬。還有的過于精雕細做,畫蛇添足,讓人感覺不到唐代三彩的神韻。

      5.彩繪—濃裝淡抹 面目清晰

      通常情況下唐三彩人物俑凡是沒有衣物遮住的皮膚均不施釉,如人物的臉部、頸部、手部,一般采用彩繪。頭發(fā)、眉毛、眼睛、胡須、巾帽等用黑色,口唇和面頰用朱紅。人物的五官、須眉描繪的細致入微。這些彩繪歷經(jīng)千年顏色已經(jīng)變淡變薄,且滲入胎體。仿制品的彩繪顏色鮮艷清晰,看上去比較浮,勾畫的線條不干凈利落,人物表情顯得呆滯,所用筆法描繪的往往不到位,與真品有一定的差別。

      6.手摸—光而不澀 突落有致

      唐三彩經(jīng)過千年的地下埋藏,器物表面受地下酸、堿、鹽等物質(zhì)的侵蝕,釉面均留有自然、適度的光滑感,用手仔細觸摸有一種“澀滯”的感覺。仿品則因為生產(chǎn)時間不長,器物表面沒有經(jīng)過酸、堿、鹽等地下化學物質(zhì)的千年腐蝕,釉面新而明亮,手摸釉面光滑而順手,沒有真品的“澀滯”的感覺。經(jīng)過打磨作舊的仿品,雖然器物表面沒有那種光滑明亮的感覺,但這種高仿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摩擦的痕跡。如果側光仔細觀察,在器物表面就能看到經(jīng)過打磨而產(chǎn)生的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撫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覺。聞到泥土的清香味;用石膏制作的仿品則能嗅到一股石膏味。經(jīng)過作舊的仿品,有的能聞到刺鼻的化學味道(用硫酸浸泡過),有的則能嗅到腥臭味(在糞池中泡過)。

      圖7-1 土咬處理(真品)

      圖7-2 殘片(真品)

      圖8-1 七星盤(真品)

      圖7-3 仿品

      圖8 -2 七星盤 高6.7、直徑26.7厘米(仿品)

      8.吸水率—水過必清 胎質(zhì)變化

      唐三彩的胎料因為經(jīng)過了精心的淘洗,陶土顆粒細,密度大,吸水率不是很高。仿品如果為瓷胎,則吸水率比真品低。仿品如果是用石膏或石膏加水泥制作的,由于沒有經(jīng)過火的歷練,胎質(zhì)不那么縝密,吸水率比真品高。也有用陶土做胎新仿制的唐三彩,這種仿品因所用陶土淘洗不精,陶土顆粒較真品大而粗松,致密程度較差,因此吸水率較真品要高。

      上述八點是鑒定唐三彩最值得注意的關鍵。另外,筆者把鑒定過程歸納為八個字:“望、聞、聽、切、心、眼、感、悟”,通過對唐三彩的比較研究,筆者認為唐三彩最精品應該是由鞏義黃冶窯生產(chǎn)的,陜西銅川黃堡窯偶有精品。黃冶窯的唐三彩創(chuàng)燒于初唐,目前所見多為盛唐和中唐時期,這種唐三彩一直延續(xù)到晚唐。

      (責任編輯:勞棠)

      猜你喜歡
      開片三彩仿品
      瓷器的開片原理
      “唐三彩”是哪三彩
      明朝成化時期斗彩雞缸杯研究
      淺談哥窯開片的三大美學特征
      淺談汝瓷開片藝術
      名家名作(2019年11期)2019-02-03 09:31:55
      開 片
      中外文摘(2018年15期)2018-11-20 04:50:17
      魅力中國(2017年13期)2017-09-20 12:54:25
      藝術衍生品不等于藝術仿品
      大眾文藝(2017年8期)2017-07-12 07:13:21
      名貴的清康熙墨地素三彩
      絲路藝術(2017年6期)2017-04-18 13:58:28
      寫 意 三 彩
      若尔盖县| 冷水江市| 通辽市| 图片| 崇仁县| 新余市| 石河子市| 鄂温| 平顺县| 孙吴县| 厦门市| 麻城市| 于田县| 博客| 阿瓦提县| 保定市| 双辽市| 侯马市| 专栏| 望奎县| 枝江市| 宜川县| 荥经县| 德令哈市| 浪卡子县| 北川| 富民县| 谷城县| 邯郸市| 昭通市| 赤壁市| 章丘市| 运城市| 冷水江市| 万安县| 河西区| 奈曼旗| 晋宁县| 行唐县| 中方县| 富蕴县|